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招识谎言 -- 游识猷

共:💬58 🌺1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答案

先来看三组倾听者的模仿状况,见图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因为人的本能就是会不自觉地模仿,所以即使是收到“尽力避免模仿”指示的倾听者,依然做出了一些模仿的动作,但是与另外两组比起来,模仿率还是大大降低了。

然后让我们来看看我们最关心的测谎成功率部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图二上看来,对于那些胡扯的谈论者,模仿组和无指示组相当信任,都给出了3分多的高分,倒是不模仿组给出了1分多的低分,显示出了强大的反忽悠能力。

而对于老实的谈论者,模仿组反倒只给了2分多一点的信任度;无指示组好点,但也不到3分。不模仿组再次笑傲浆糊,他们给老实孩子们打出了将近4分的高分。

也就是说,这个实验的结论与我们的直觉以及传统观点恰恰相反。不模仿谈论者的语气与动作,反而增强了你识别真假话的能力。

也许打从今儿开始,我就要像lady Gaga歌里唱的那样:

Can't read my, Can't read my

No he can't read my POKER FACE,P-P-P-POKER FACE, P-P-POKER FACE~~

毕竟,保持一个绝不模仿的扑克脸,不但能挡住别人对你内心的窥视,还能更好的看穿别人,用我家乡的土话说,这就是摸蛤蜊兼洗衣—— 一举两得。简而言之,以面瘫之姿成为新一代的人肉测谎仪,这,就是我从本论文中找到的康庄大道。

【完】

参考文献:

1. Greta Munger, Is there an easier way to detect lies than what you see on TV?, http://scienceblogs.com/cognitivedaily/2010/01/is_there_an_easier_way_to_dete.php

2. Stel M, van Dijk E, & Olivier E (2009). You want to know the truth? Then don't mimic! Psychological science : 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 / APS, 20 (6), 693-9 PMID: 19422628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