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谈留法生(三) -- 逸云三洲

共:💬20 🌺7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闲谈留法生(四)

前面说到总长出家。出了家,中国和尚嘛要四大皆空,罗马这一派的外国和尚呢,大抵也差不多,要发三愿礼,叫绝财绝色绝意。喏,要是陆征祥的家传,本来是新教的,所以就是当了和尚,色还是不用绝的,事实上,总长的老爸就是传教士,并不耽误生儿子了。但是总长后来自己改宗了天主教,所以鱼和熊掌,就不好兼得了。当和尚可不容易啊,前些时候,我就听加拿大一退休省长说,他家世代虔诚,省长的老祖母,一早就选定了他,代表全家去伺候上帝的,可是到了还是没有去成,为啥呢?不是小省长没有奉献精神了,诸事齐备、只欠东风,实在是排除万难易,牺牲一色难,结果只好到政界去争取胜利了。

当然到陆总长那里,又是简单的了,他本来出家,就是因为对将逝的夫人发过誓,终身不再娶了。不过隐修院也不是世外桃源,比德兄弟(跟鉴真、道济啥一样哈,外国和尚出了家也不再用俗名的)也很难做到四大皆空,这不世界大战了,比德兄弟就被盖世太保们叫去喝茶,还好喝完走人。不走其实还不行,因为修士们被告知,在规定的时间里再也不许呆在规定的地方了。隐修院遂成司令部也。

到德国人投降,比德兄弟也回了规定的地方了,可也没能一心一意面壁,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干扰,这不中国记者又来了,问比德兄弟对国情的看法。这记者也真会来事,问出世之人这样的问题,好在和尚们偷闲入一入世,也是常有,中外咸同;又或者有人以为教会本来就是世间的一大存在,也争辩不得的。反正比德兄弟对记者还是有问有答的,

1945年曾有中国记者至比国采访陆征祥,据报导陆征祥曾对未来国情提出简短而著名之警语:“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

其实这个东东,原创是原创,可实在不是首发,陆征祥早就说过类似的话了,那还是在参加巴黎和会时的事情了。当时陆征祥们发了一通电报,中间有:和会仍凭战力、公理莫敌强权。祥等力竭智穷,负国辱命……等语。1945年的警语云云,只是再一次的提炼总结而已。又或者,这是他全部外交生涯的惨痛感悟了……陆征祥的时代,正是国家积弱,一个职业外交家,在这种背景下,少输当赢,又能争得多少光荣呢?当然就巴黎和会而言,陆征祥等人在国内民众运动的支援下,最后拒签了和约,虽然代价也大,算是屈辱中勉力维持国家颜面。没办法的办法。

……多少年过去,又见world conference……哥本哈根那地方,这么冷竟然还有人大耍冰机灵呢,只能哈根打死了……别太当一回儿事……当然world conference到底是……world conference……热闹总是有的……高矮胖瘦,济济一堂……从场内角力的到街上打鼓的……似曾相识人再来,世界改变了多少呢?难道公理可以匹敌强权了吗?……只不过中国,不再是陆征祥时代的中国罢了……

嗨,嗨,这次跑题跑得更一塌糊涂了,都哈根打死了,巴黎的留学生呢?对着陆总长的手枪呢?

咳,其实这个故事,我自己是不太信的,照实摘在这里:

和会期间,给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郑毓秀导演的“玫瑰枝事件”。在西方列强操纵的巴黎和会上,相关条约不利于中国,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国内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由于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约的压力很大,北京政府便把签字与否的责任推给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团团长、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这使陆左右为难,提出辞职又不准,便装病躲进巴黎近郊的圣克卢德医院。就在巴黎和会签字的前一天晚上,即1919年6月27日晚上,300多名留法学生和华工包围了中国首席代表陆征祥的下榻地,要求他不要在和约上签字。由于郑毓秀出色的辩论和外交才能,她被推举为代表与陆征祥谈判。而此时,陆征祥已接到北京政府的示意,准备在和约上签字。郑毓秀急中生智,在花园里折了一根玫瑰枝,藏在衣袖里,顶住陆征祥,声色俱厉地说:“你要签字,我这支枪可不会放过你。”陆征祥不敢去凡尔赛宫签字,保留了中国政府收回山东的权利。后来,郑毓秀还将这根玫瑰枝带回祖国,在客厅里悬挂多年。

我可不是怀疑一切哈,留法学生和华工的请愿,无疑是有的,甚至玫瑰枝也可能真从花园里折来过,但是……

一根玫瑰枝,……顶住陆征祥……不敢去凡尔赛宫签字,保留了中国政府收回山东的权利……

……讲到这个份上,就……

姑妄说之,就得姑妄听之。倘若有人能从这样的故事里获取利益,只能由他;或有人能从这样的故事里读取快乐,当然更要由他;只是按我个人的看法,若有人说,当年这样的一根玫瑰枝,就把中国从屈辱中救出来,则很难从严肃历史的角度去取信,与其说这是在夸赞中国人的坚毅果敢……倒不如说是侮辱中国人的智慧了……说句老实话,中国若是真靠玫瑰枝就能救出来的,这样的国家,不救也罢。

我苦难深重的母国,那是万千埋头苦干者用他们流血流汗的肩背,前赴后继地从屈辱的泥沼里抬上来的,她未来的光荣,必定还是寄托在那些坚毅苦干者的身上……

玫瑰花再美,比真正的历史,总是稍稍轻薄了一些?至于法国的一根枯枝,那要经过多少的呵护,才能在异国缤纷的生活里保存下来的;还要不远万里、远渡重洋而来,当然就是高尚的、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倘若不是作家浪漫的笔写到墙上去的,那一定是有人自豪满满地挂上去的了,精心之作,总不会无人喝彩,然而我不是粉丝,只是一根老油条……但郑毓秀总是留法学生,这样一来就帮跑题的我回到主题上,那还是要谢谢她的。

其实我可无意一笔抹杀郑毓秀,她还是个有贡献的人。只不过这样一个闲谈的贴子,照例是只做二级市场了,做多做空,全看市场上的价位,我也想做多头啊,可惜前手们炒得太高,到安这里一看,高处不胜寒嘛,就只有做空的可能了。

郑毓秀最大的贡献,我看根本不是参加过多少次暗杀,那些东西,真放到历史的秤盘上去,有多少正面的份量?她的贡献,还是在为女权的鼓与呼,郑毓秀在留学中间,曾回四川去宣传男女平权,鼓励女生出国留学,并为她们筹措旅费。当留学生们在法国陷于经济困境时,她也曾尽力为她们筹划。她回国后担任很多重要职务,本身就对提高女子地位有促进作用,当然按我看法,她在法律界担任要职,与其说是业务能力高超,还不如说是其政治能力与交际能力的成功了。

政治能力与交际能力,也是很重要的能力来的,男人难道不依仗这种能力吗?放到女人的身上,不好听的成分就多,不见得没有性别歧视的原因在里面。至于第一位留法女博士一节,则好象有人评价不高哎,胡适的日记上,曾记载过他听到的有关故事:

郑毓秀考博士,……全不能答,每被问,但能说:从中国观点上看,可不是吗?后来在场的法国人皆匿笑逃出,中国人皆惭愧汗下。

郑毓秀的论文,是不是王宠惠帮忙做的,并不能按一家之言就定论了。但郑毓秀的仕途得益于某些人际关系匪浅(不单单是王,她在国民党内部有很广的人脉),则还是不争的事实。至于郑王私密关系,有也好、没也好,终究是人家自己的事。而人家的丈夫魏道明小了多少岁,更是不应该管的闲事了。总之男女之间的事,只要两相情愿又没有苦主喊冤,实在是没有啥是非可论的。说句老实话吧,我未必是欣赏某种生活方式,但是那个年代,臭男人搞得一T世界,就没有事或没有多少事,女人一有风吹草动,就是太不爱惜脸面,实在是大不公平。

锦江饭店的老板娘,有一段描述,考虑历史背景,安做做减法,替人家滤掉了一些贬义词,这样出来的一个评语,应该还是有参考意义的吧:

郑毓秀,……身材在女人当中是魁梧的,……说话声音洪亮,举止有些像男人。性格急躁,动辄就怒。从她的态度表情间一看就知道是位个性很强,而有才干,有魄力,有政治野心的女性。

郑毓秀的丈夫魏道明,是巴黎大学的法学博士,在民国的司法、外交界屡任要职,其妻子的长袖善舞、广积人缘,当然不能不说是个因素,但魏道明的学问还是好的。魏道明后来当了政治官了,不过我看他之所以会在陈仪下台后出掌台湾省政,总是因缘际会的成份多一些,决不是能挽狂澜于即倒的那种吧。但恰恰因为他属于比较老实的一类,在那种状况下,反是起到强人不能起到的作用了,对缓和族群矛盾,有所贡献的。魏道明后来走过一段麦城,那是因为国民党到台湾后内部重新洗牌,郑、魏的某些旧人脉反成负担,魏道明受池鱼之殃,一直到郑毓秀病逝后,才时来运转,后来又担任过台湾当局的外交部长。

元宝推荐:禅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