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在海外二十年的老留学生 -- 温雅颂

共:💬170 🌺665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人才与天才

我在楼下和熊熊有段讨论,我觉得有点意思,引在这里:

不是看不上掌握技术的人才 [ 熊熊熊熊 ] 于:2009-12-18 02:06:24

而是现在很多技术不是个把人就能搬回来的,要一群人。往往是个把人回去的话,也搞不出来。如果技术面窄一点,没两年就被别人学去了,自己马上不值钱。

这样的本来就不该值钱 [ 千里追风 ] 于:2009-12-18 22:52:40

如果只是掌握了一些死技术,一旦被别人学去自己就什么也剩不下,这样的人我认为谈不上是真正的人才,不过是因为比别人有机会接触到新技术而已。真正的人才应该有一种别人学不去的能力,一种创新能力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面对一个新技术,一般聪明的人需要别人给点提示才能明白内部的原理。而特别聪明的人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在没有任何外部帮助的情况下把原理分析出来。这样的能力就不是轻易能被别人学去的了。

中国应该花大气力吸引这样的人才回国,花多少都值得,因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领军人物。

真正的人才应该有一种别人学不去的能力?天才吧。 [ 熊熊熊熊 ] 于:2009-12-18 23:57:49

我不知道怎么才能判别出谁有这个异能。

从熊熊的口气看,好像我说的太离奇,其实不然,这样的人不会很多,但应该还是肉身凡胎。

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孤狗地球这样的东西,有些人会觉得很先进,感叹中国自己做不出来。但有些人就能分析出它用的是什么技术,并用公开的技术把它开发出来。后者如果把孤狗地球背后的技术原理详细解释出来,很多前者也就明白了它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技术。

我觉得,可能是中国的教育更多的是灌输式,而不是启发式,所以总体来说中国人并不缺少知识,缺少的是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我认为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培养。有人天生具有这样的好奇心,见到个新鲜东西就想弄明白它是怎么工作的。那么他如果是搞软件的,见到软件里的一个新功能,就会琢磨它是怎么实现的,从算法上搞明白。我认为中国目前可能比较缺乏这样的人才,因为中国的教育系统不适合这样的人才成长,中国这样的人才基本都是天生的。

这种人所具备的这种能力,就不是别人所轻易能学去的。别人可以从某个具体事例中学到一些方法,但遇到新事例就需要新方法,所以还可能感到一筹莫展,不能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自己如果刻意培养锻炼这种能力,当然是可以的,但不会是一朝一夕之功。

至于从人群中怎样发现这种人才,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各种实际问题去考问应试者。记得我当年第一次在国外面试时,老板就拿公司产品开发中面临的几个实际问题考我。他不是问我知不知道怎么解决它们,而是问我会用什么样的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我给出的不是标准算法,他就接着问我是否知道标准算法。不管我知道与否,他都让我在我的算法和标准算法之间做优劣对比分析,哪个更好,为什么,好多少,等等。这样一来,一个人是只会用标准算法解决问题,还是能自己针对具体问题研究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算法,就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到了。当然,这就要求招聘者本人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一些公共问题的解决方案大体知道,能很快听懂各种可能是离奇古怪的解决方案,并能正确判断这些解决方案的实际效果。

后来我被那个公司录用后,对公司产品的某项功能做了算法改进,使其运算效率从原来的6小时缩短到5分钟,把我的老板乐坏了,逢人便讲,使我立刻成了公司里的名人。

虽然那时我的经济条件还很差,去公司上班还是坐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但我可从来没觉得有什么“提不起气”的感觉。相反,我觉得是我的加盟给公司带来了更强的竞争力。那个时候我刚开始读硕士,可工资已经高于硕士毕业生的平均工资了。

那个时候中国刚过“风波”之年不久,我确实尽量避免和别人讨论任何有关中国的话题,但那不是因为中国穷,而是觉得中国自己的事情没办好,被外人抓住了把柄,理不够直,气也就不够壮而已。中国的穷还真没给我增加过什么心理负担,因为中国的穷不是我们自己懒惰造成的,而是外来的侵略带给我们的,有愧的不该是我们。

从我以后的多次面试中,也可以总结出一点规律性的东西:凡是像这次面试那样用具体问题考我的面试,成功率都很高,事后我的工作也比较有趣。而如果只是问我过去做过什么的面试,成功率就比较低,即使成功,工作也比较枯燥,缺乏挑战性。我估计是这类面试中,公司要找的是其它类型的人才,我不太“对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