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被“人间正道是沧桑”雷到了 -- 海天
总算看完了,虽然现在还有云山雾罩的感觉。
咋说呢?看了某部电视剧感动与否,是很个人的感受,下面这些,就当是我胡抡吧。
如果作者想要说,“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一种更“高级”的叙述革命的方式的话,那----至少在我这里并不成功,瞿恩的那番话当然有道德上的震撼力,但引用作者本人的话,这部电视剧里“掺杂”的“人性人情痞子气”一点也不少啊:林娥的“骨感美”,孙洪雷惯有的“痞气”不都是嘛?难道我们应该来个统计,看看人性人情痞子气在戏里的比例是多少,超过一定比例就枪毙?这不是太搞笑了吗。
不过,作者指出的下面的现象:
我是100%同意的,而且,似乎十几年来革命历史题材都有这倾向----问题是,这是因为文艺战线的领导“变修了”还是“观众就喜欢这样的”呢?也许,在革命早已远去的今天,八卦化或者儿女情长化是必然的----甚至这对当权者也是个不错的选项:老是强调阶级斗争,革命文学,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不一定是在帮忙确立“历史合法性”,很可能是在帮倒忙,损害了现实合法性啊。
据我观察,现在文艺界的“左派”也毫不排斥这一点,还在积极实践----所以有了红色偶像剧:恰同学少年。
所以,如果有一天,革命传统教育以“军道杀拳周恩来”的形式出现,我们应该奇怪吗?
再回到本源,作者在后面刻意划分了少数和大多数-----这个我也有限度的赞成----胡绳晚年的话我觉得有一定道理“我们和他们都是少数,大多数是中间,但那个时候,我们有效动员了中间派,......”(大意如此)。虽然,胡绳这番话,实际上留下了更多的问题---涉及到历史问题,就不展开了。
好像有一句话,叫“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现在的情形似乎是,“卖得好”的未必高于生活,很多时候按照钦定标准简直就是“低于生活”,而在上者又丧失了曾经很有效的“教育群众”的思想或者组织或者肉体武器,于是就改弦更张,在中途和动态中求妥协。
俺个人觉得,从为79年以前的文艺作品,包括其产生方式,行政命令(可以追溯到毛在延安的座谈会讲话)......背书的角度,夹报纸的怪叔叔的白毛女系列是比较精致的,而且很“洋气”----作者是用某些西方学术话语来建构革命文艺的合法性,如果用来说服教育英国青年(据说他们以左倾著成)应该会很有效。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1 擎箭天使 字45 2009-12-17 18:56:24
😜天使光临,赶紧送花欢迎 海天 字328 2009-12-18 11:04:14
🙂看看这个 1 leqian 字161 2009-12-16 17:08:38
😁啧啧啧,这篇东东好理论化,看起来这个累啊
🙂看来无论是感人还是唬人, 1 leqian 字30 2009-12-17 14:33:14
🙂剧中人物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1 老醋花生 字69 2009-12-09 19:30:23
🙂立华 算是KMT左派吧 2 老醋花生 字16 2009-12-09 19:30:17
🙂如果这样的话...... 海天 字74 2009-12-09 19: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