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明末边事春秋1 前朝往事不可追 -- 秦大路

共:💬40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明末边事春秋4 李成梁镇辽的是非功过

明 末 边 事 春 秋

秦大路

4、李成梁镇辽的是非功过

一次,首辅张居正在收到明军在辽东获得大捷的通报后,大喜过望,写下了“将军超距称雄略,制胜从来在庙谟”的诗句。诗里所说的将军就是指明朝驻守辽东的大将李成梁。从隆庆到万历前期,明朝在北部和辽东的边事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北部的安定主要得益于俺答封贡和戚继光镇蓟,北部边陲在数十年里基本上没有战事发生。而辽东则几乎年年有战事,岁岁动刀兵。虽然战事频仍,但明朝在辽东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取得这些胜利的最大功臣就是辽东总兵李成梁。

李成梁前后两次任辽东总兵,第一次是二十二年,第二次是八年,一共三十年时间。《明史?李成梁传》里说李成梁“英毅骁健,有大将才”,李成梁镇辽期间,特别是万历十六年以前,屡获战功,“师出必捷,威振绝域”。

根据《明史》记载,李成梁的高祖(即祖父的祖父)李英是朝鲜人,后归附明朝,任职铁岭卫指挥佥事。明朝的武官都是世袭的,所以这个指挥佥事的官职一直传到李成梁的父亲,到了李成梁这一代,由于家境破败,李成梁甚至没有路费到北京去承袭这个官职。所有直到四十岁,李成梁还是一个“诸生”,只是秀才身份。嘉靖四十五年,当时的辽东巡抚御史非常器重他,特意资助他进京,才获得祖辈传下来的职位。

由于在作战中立下很多战功,李成梁不断升职。不久升任辽东险山参将。隆庆元年(1567年),又升为副总兵,协守辽阳。隆庆四年(1570年),辽东鞑靼辛爱部入侵,辽东总兵王治道战死,李成梁被任命为代理总兵官,署理都督佥事。自隆庆四年(1570年)任总兵至万历十九年(1591年)由于御史弹劾而解任,前后共二十二年时间。

根据《明史?李成梁传》的记载,在这二十二年中,李成梁屡立战功,规模较大的战功简述如下:

?隆庆五年,成梁大败土蛮于卓山。乘胜抵巢,斩土蛮部长二人,斩首五百八十余级。

?万历二年,攻破建州女真王杲,先后斩首千一百余级,毁其营垒而还。后王杲被海西女真王台擒获献于明军,被斩。

?万历三年,败土蛮于长勇堡。其冬,败土蛮各部联军二万余骑于平虏堡。斩首千余。

?万历六年正月,破土蛮速把亥部,出塞二百里,捣破土蛮劈山大营,获首级四百三十。

?万历六年十二月,直捣圜山破土蛮速把亥联军。斩首八百四十,获马千二百匹。李成梁封宁远伯,岁禄八百石。

?万历七年十月,土蛮速把亥率四万骑再次犯边。戚继光率军北援,敌退。李成梁出塞二百余里,直抵红土城,大败土蛮,斩首四百七十。

?万历八年三月,土蛮一千余骑入境掳掠,被李成梁大败,斩首七百五十。

?万历九年正月,土蛮联军十万进攻广宁。李成梁帅轻骑从大宁堡出塞四百余里,至袄郎兔双方决战,击败土蛮。明军退时,土蛮军来追。明军反击将其击溃。前后共斩首三百四十。

?万历十年三月,土蛮速把亥入犯义州。李成梁率军设伏镇夷堡,击杀为害辽东二十年的土蛮首领速把亥。

?万历十一年初,李成梁出塞,败建州女真阿台(王杲之子)于曹子谷,斩首一千有奇,获马五百。后攻破古勒塞,射死阿台,献首二千三百。至此,建州女真王杲部被灭。(大路按:此役中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在阿台寨中,据说本是明军内线,后为明军误杀)。

?万历十三年二月,速把亥之子把兔儿,率数万土蛮联军入掠沈阳被李成梁军大败,斩首八百余。

?万历十四年,李成梁率军与三万土蛮联军在可可毋林展开激战,斩首九百余。

?万历十六年五月,李成梁率师攻打海西女真卜寨部,斩首五百余级。卜寨等请降,发誓不复叛。

李成梁指挥的各次战斗中,明军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有长途奔袭,有据险设伏,有直击对方大本营的“捣巢”行动,也有在退军中掩杀而取得的胜利。明军的骑射能力不如土蛮和女真,但明军的火器在战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攻破海西女真卜寨的坚固城池时,采用了大炮和鸟统,攻破了两重外城。

从李成梁的历次大捷来看,当时明军在辽东的主要敌人是鞑靼土蛮各部和部分女真部落。虽有多次土蛮联军号称数万,甚至有时号称十万,但每次战斗的规模并不大,大都为歼敌一千以内。歼敌一千以上的基本都是“捣巢”行动,即攻破城堡、山寨后取得的战果。这样就容易令人生疑,因为攻破对方大本营后,斩首的数目未必都是对方的兵将,也许包括不少非战斗人员。另外,土蛮部和早期的女真部落实际上由大大小小数十个部落构成,这些部落组成的联军,有时人数虽众,但战力却并不强。与后来的努尔哈赤的后金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关于李成梁的战绩,《明史》提出了这样的质疑,“其战功率在塞外,易为缘饰。若敌入内地,则以坚壁清野为词,拥兵观望;甚或掩败为功,杀良民冒级。”这就是说,他取得的一些战绩中可能有所欺瞒,胜仗有可能有所夸大,败绩则有时会“掩败为功”,甚至杀平民以冒充军功。

万历十六年(1588年)以后,李成梁在战场上基本上没有取得什么大的胜利,而且还屡遭败绩。如万历十七年三月,女真部落进犯义州,攻入太平堡,自把总仇永寿以下一军尽没。同年九月,鞑靼东西二部侵犯辽东,李成梁率兵抵御,明军大败,备御李有年、把总冯文升皆战死,被歼八百人。万历十九年二月,鞑靼五万余骑再次入侵辽东,李成梁派兵出塞,遇伏死者千人。后来李成梁虚报军功,称斩首二百八十,获得了朝廷的赏赐。再后来土蛮十万骑深入海州。李成梁不敢出击,土蛮军掳掠数日而去。万历十九年(1591年)三月,李成梁派副将李宁等出镇夷堡潜袭板升,杀二百八十人。大军回师时遇敌,大败,阵亡者达数千人。万历十九年十一月,在御史的弹劾下,李成梁卸任辽东总兵,“以宁远伯回朝”。

从所谓的百战百胜到渐尝败绩,李成梁这个辽东大帅是有责任的。关于这个转折过程,《明史?李成梁传》里说李成梁“其始锐意封拜,师出必捷,威振绝域。已而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贵极而骄,奢侈无度。”这就是说,李成梁在前期为了“封拜”之功,奋扬蹈厉,锐意进取。而在“位望日隆”后,耽于富贵,就“贵极而骄”了。而且,“军赀、马价、盐课、市赏,岁干没不赀,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以是灌输权门,结纳朝士,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 如若督抚、监司都官员不合他的意,就会被排挤调走。此时,李成梁已经完全从一代名将转变为称霸辽东的“军阀”了。无怪乎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说:“如明末李成梁的兵力,亦是不堪一击的,侥幸他未与满洲兵相遇罢了。然而军事的败坏,其机实隐伏于成梁之时,这又是其一例。军队的腐败,其表现于外的,在精神方面,为士气的衰颓;在物质方面,则为积弊的深痼;虽有良将,亦无从整顿,非解散之而另造不可。”

万历二十九年(1601)三月,在大学士沈一贯的建议下,李成梁老树开花,以75岁高龄,再次出任辽东总兵一职,在辽东又镇守了8年。此时,李成梁已经不复当年“英毅骁健”之勇,又治军乏术,已无力重振军威。这一期间,李成梁在边事上以安抚为主,尽量避免与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发生冲突,所以,边事一直较为“平稳”。而这一个时期,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正一步步蚕食海西女真,力量不断壮大起来。所以,李成梁的抚绥策略也被称为“养寇”。

由于努尔哈赤的势力越来越大,李成梁决定放弃毗邻建州女真的宽甸六堡所辖区域,使得六堡成为孤城。早在万历元年,由于建州女真不断侵犯,明朝为了加强对建州女真的控制和防御,除继续修筑辽东边墙外,并采纳李成梁、汪道昆的建议,开始修筑宽甸六堡。六堡位于鸭绿江以西,毗连建州女真,是防御女真的前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放弃六堡区域是一个严重的决策失误,明朝三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废于一旦。由于边民留恋家室,不肯内迁,李成梁动用武力驱赶边民。后来熊廷弼在上疏中称“自是,割张其哈喇佃子,自是割横江 (婆猪江,今浑江)一带,自是烧人房屋,剽掠人财物生畜,自是驱逼人民,渡江潜避,而溺死者千余人,饥冻死者万余人,余皆流离殍死,不知处所”。后期的李成梁随着贪污腐化、贿赂朝臣,及二次任上驱民弃地等问题的被揭露,昔日的威望大为减损。

李成梁是个名将,也是个福将。从战功上讲,李成梁威震辽东,戚继光荡平倭寇,二人各有千秋。但是,历史上对戚继光的评价远远高于李成梁。李成梁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将领,身先士卒,作战勇猛,而戚继光则不仅仅是一位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而且还是一位从军制、装备、战术、士气等各个方面既能治标又能治本的军事家。假设明末在军事上能出现一位救世之才的话,那么也只有戚继光这样的人物,才能力挽狂澜于既倒。李成梁的个人功业的起落,倒象是明末边事兴衰的一面镜子,曾经勇武,曾经进取,最后却不得不疲弱下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