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人均GDP一万美元的增长誖论:人民币应该大贬值 -- 陈经

共:💬154 🌺37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贴一篇涉及低端产业转移的报道

英媒:中国拟在非洲建制造业基地 推“马歇尔计划”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4日讯(范楷) 英国《金融时报》今天报道说,世界银行正在与中国政府就在非洲建工业区和低成本工厂展开讨论。报道中说,此举是为了帮助非洲发展制造业基础,扭转其在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不断下降的趋势,同时也可以为中国出口商品找到一个新销售市场。

报道中援引世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的话说,北京方面对建立制造业基地、帮助非洲国家走上与亚洲国家相似的高增长道路的提议表现出“浓厚兴趣”。他说:“中国或许有可能把一部分价值较低商品(如玩具或鞋类)的生产设施转至撒哈拉以南非洲。”

《金融时报》的文章中将上述设想与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在欧洲实施的“马歇尔计划”计划联系了起来,并称这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文章中说,近几个月来,中国官员和学者一直在辩论利用该国巨额外汇储备努力刺激发展中国家需求的提议。这类设想有时被称为“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又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首先提出而得名。美国用这个计划凭借其的雄厚实力帮助欧洲盟国恢复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渗透和扩张。

“中国式马歇尔计划”并非《金融时报》最先提出,早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许善达在接受和讯网专访时就首次提及“中国式马歇尔计划”构想,提议将国内过剩产能转化为国家债权,用以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创造外需保增长。

2009年8月,多名经济学家在和讯网“陶朱讲坛之巅峰论道”研讨会上进一步提出,可以建立一种类似于二战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体系,将现金贷给受金融危机影响而缺少现金的非洲、南亚、南美的发展中国家,让他们购买中国的产品,增加外需,给内需消费调整提供时间和空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