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有几句话不知该怎么说 -- 肥狐

共:💬40 🌺155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再补充一个

也是选段,看个意思就行

论“以中释中”李翔海《河北学刊》2008.3

在人类社会进入“世界历史”以来的较长一段时问里,“以西释中”之所以会成为论衡中国文化的基本理论范式,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在“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时代风潮之下,起源于特定的地域、有其特定的理论传统与理论特质的西方现代文化在自觉不自觉之中被当作了现时代人类文化的“共法”。换言之,西方现代文化被当作了现代人类文化本身。在宽泛的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文化看作是人类精神的外化。而由于人类无论是在内在的精神结构还是外在的存在环境方面均具有某种程度的共同性,因而由各个特定的民族文化共同体所构成的“人类文化”自有其共性。但是,由于特定的民族文化共同体在生存环境、历史传统、发展道路等方面均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因而不同的民族文化系统又体现出了自身的特殊性。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共同体之共性的“人类文化”可谓之“共相”,而体现了各自独特f生的民族文化则是“殊相”。在人类社会相对分散的“民族历史”阶段,多民族文化系统虽然不乏相互之间零星的交流,如在中国文化与古印度佛教之间还形成了涵摄、融合、会通,有的文化系统(如中国文化)还曾经在超越本民族文化区域之外的范围内发生过相当大的影响,但是,就人类社会的总体而言,各民族文化大都是以“殊相”形态生存、发展着。随着文艺复兴之后,西方社会与文化的“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化”,特别是随着起源于西方的“现代化”成为世界性的运动,一个在西方与非西方之间划分“传统”与“现代”、“中心”与“边沿”的“西方中心”论的时代终于到来。在这样的风潮下,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的差别被归结为时代性的不同,即现代与前现代的区别。而由于在线性进化论的主导下,人类文化的发展趋势被看作是由“前现代”向“现代”的运动,非西方文化的发展道路就被归结为在彻底丢弃自身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全盘照搬西方文化的现代化模式。由此,西方现代文化就事实上是被当作了现代人类文化的“共法”。对此,不仅西方思想界有着明确的自觉,而且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的思想文化界在一定的时问里也可谓“甘之如饴”。被视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的马克斯·韦伯就曾经指出:“生为现代文明之子,研究任何世界性的历史问题,都必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西方文明中,而且只有在西方文明中,出现了一个(我们认为)其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现象?”‘作者导论这其中显然是体现出了将西方现代文化看作是现代人类文化之“共法”的情怀,而这种主张并非韦伯的独见。正如爱森斯塔特所指出的:“大多数古典社会学和1940、1950年代的现代化研究假定——尽管是含蓄地假定——汇合在欧洲的现代性中的基本制度格局,以及在西方产生的现代性文化方案,将‘自然而然地’最后为所有正在现代化的社会照单全收。对现代化和现代社会趋同现象的研究,实际上假定这一现代性规划联通其霸权的、同质化的趋势将在西方延续下去,并且随着现代性的扩张,在全世界流行开来。”对此,作为在现代中国历史上主张“全盘西化”论最为彻底的陈序经也同样予以了完全的认同。在他看来,“西洋文化是世界文化的趋势。质言之,西洋文化在今日,就是世界文化。我们不要在这个世界生活则已,要是要了,则除了去适应这种趋势外,只有束手待毙。”。在20世纪的中国思想文化界,类似的观点同样也不仅是陈序经的个人主张。直至20世纪80年代,“全盘西化”论依然保持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力,就很典型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既然人类文化发展的趋势是以西方现代文化去他非西方文化而代之,那么,以西方现代文化的价值准则、思维方式、问题意识、思想主题乃至话语方式等为标准来评断非西方文化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以西释中”固然对于以现代语言来诠释中国传统思想、促进中国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有着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但是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基本问题:第一,由于这种诠释方式是以西方现代文化为标准对中国文化传统予以取舍、褒贬,因而往往不仅会丢弃中国思想文化的许多基本特质,而且在相当程度上还会扭曲中国思想文化的存在形态;第二,由于是从西方文化出发来论衡中国文化的,这就很容易出现以西方文化之长论中国文化之短的情况,事实上是先在地把中国文化传统置于低于西方文化的序列中,因而很容易得出中国思想文化是“初级”的或“素朴”的结论。这显然不利于揭示中国文化的“本来面目”,也不利于将中国思想文化中所蕴涵的智慧精神贡献于当代的人类社会。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时至今日,“以西释中”的理论范式已经不适合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