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邓稼先夫人访谈 -- 擎箭天使

共:💬14 🌺2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杨振宁与邓稼先

(节选自<清华90周年校庆>广播稿)

【主持人陈晓楠:清朝有位大书法家大篆刻家叫"邓士如"。邓士如一生从事教育,曾任安徽教育司长。他的儿子叫"邓以蛰",是清华美术史教授,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而邓以蛰的儿子可了不得,他就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总体理论设计师,人称"两弹元勋"。

1940年,日军庆祝沦陷中国,强令北京学生游行,邓稼先把游行彩旗踩在脚下,招来杀身之祸。

〖轮船汽笛声。

邓以蛰要儿子逃离北京,奔向大后方,并叮嘱17岁的儿子,为了祖国强盛,你要立志学科学,将来报效国家。

邓稼先穿过层层封锁线,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投入吴有训门下。

24岁时,邓稼先奔赴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原子核物理,仅用两年时间便拿下博士学位。

1950年,邓稼先回国,供职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被同样是清华毕业的钱三强所长戏称为"娃娃博士"。

【采访邓稼先太太许鹿希--

1958年8月,突然有一天钱三强先生把邓稼先叫到他办公室,用了一个哑谜,就是"国家要放个大炮仗,让你去作这个工作,怎么样"。就这么一句话。这句话邓稼先听了心里一咯噔。后来他那天晚上就跟我说,他要调动工作。我问他调哪儿去,他说他不知道,他不能说。我说,你调什么地方去给我一个信箱,我们好联系好通信呀。他说,信箱也不行,没法通信。我说,你干什么工作去?他说,也不能说。

从家庭生活中消失后,邓稼先秘密担任国防部第2机械部第9研究院理论部主任,负责指挥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工作。

这是杨武之留美前的一张照片。

1929年,大数学家杨武之博士加盟清华,也把大儿子杨振宁带进清华历史。

30年代,杨家住在清华西院,与邓以蛰比邻而居,杨振宁童年时代便与邓稼先结成兄弟。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夺得诺贝尔物理奖,杨武之抱着虚弱之躯,飞往日内瓦。他给杨振宁夫妇写下两句诗:"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他想拦住蒋介石向儿子伸去的欢迎之手,把他拉到毛泽东身边。

杨振宁和李政道自西南联大去美国,拿的是旧政府的护照。

杨武之梦想他们能看清世界大势,便介绍新中国的新事物。

他说,尽管教授待遇比清华时代差远了,但下层人民的生活却改善显著,而这,正是革命的一个目的。

杨振宁享誉世界,邓稼先却消失了,他已隐身在四川绵阳试验基地的一排排帐篷之中。然而,1959年6月,苏联宣布不再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技术资料,而且撤走全部援华专家。他们讥讽说,离开苏联,中共"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为了争这口气,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工程的代号命名为"596","59年6月"的意思。

【采访前国防部第2机械部副部长刘杰--

当时,我请王淦昌先生到我的办公室来谈话。说请王先生来有一件很重要的工作,请他来担当,请他考虑,这就是参加原子弹的研制的工作。同时,我们也向他宣布了中央的决定,请他来考虑,他稍微沉思了片刻,就铿锵有力地说:"愿意以身许国。"

1961年,一大批清华校友先后秘密加盟研制。于是,留美归来的王淦昌、留英归来的彭桓武、留美归来的郭永怀从地平线上消失了17年。

【采访王德基,王淦昌之子--

我父亲去了哪里我们全家都不知道,也再没见过他,他的名字也改成"王京"--我和父亲通信就是用这个名字--所以我妈妈说,你爸爸调到信筒里了。

王淦昌,这位甘愿以身许国的科学家,决定豁出老命,与美英苏法一争高低。

他始终不能忘记的是,1926年三一八惨案那天晚上,清华物理系主任叶企孙那番悲愤至深的话:如果我们的国家有大唐帝国般的强盛,这个世界上还有谁敢欺侮我们?

【主持人陈晓楠:1964年,杨振宁最终没去台湾,而是加入了美国籍。年底,杨武之带着家人,手拉手沿深圳罗湖路轨桥,向香港走去,第4次去见杨振宁。就在这座桥上,杨武之想起27年前也曾从这里经过,为的是逃难,绕道香港和越南,去西南联大报到。而此时,虽然自己已老态龙钟,但邓以蜇的儿子搞出了原子弹,自己的儿子夺得了诺贝尔奖,而且没有去台湾。为此,老人家感到死而无憾。

1971年,杨振宁回到阔别26年的祖国,去看望邓稼先,回忆少年时光,甚至在路边玩起童年的弹球游戏。

当杨振宁获悉中国是在没有任何一位外国人参加的情况下造出的原子弹和氢弹,受到极大震撼,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去洗手间洗面,以镇定情绪。

晚辈成就乾坤,父辈瞑目以息。

1973年,大美学家邓以蜇向儿子投去最后一瞥,告别人间。

10天后,大数学家杨武之与世长辞,伴友西行。

1986年5月,《解放军报》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布,核工业部第9研究院院长邓稼先,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主持者。

两个月后,邓稼先全身大出血,不幸病逝,享年62岁。

缅怀与自己同样生长在清华、同属"西南联大物理系四杰"的好兄弟,杨振宁心事浩茫。

【主持人陈晓楠:邓稼先去世前,中国一共进行过32次核试验,其中一半由邓稼先主持。杨振宁后来曾评价说: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和仰慕他的人都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算少;而邓稼先却是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他真诚坦白,一生都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杨振宁还曾写道--

我有幸参加香港回归盛典,看国旗在《义勇军进行曲》中冉冉上升;

父亲如能目睹象征民族复兴的仪式,一定比我还要激动;

对这一天终会到来,父亲始终是乐观的;但他完全没有想到,他的儿子会躬逢这一历史性盛典,否则他会改写陆游的名句:"国耻尽雪欢庆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