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气话】胡温能力很有限 -- 同人于野

共:💬375 🌺910 🌵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要太激动了

嗯,我们还是心平气和地谈谈吧,不用那么激动。

你说的是对的。当初这些企业的确是被错卖了,所以今天经过大家的总结和反思后,终于保住了徐工和汇源。当初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国家执行所谓的“自由市场的开放政策”,以为国企有体制等等弊病,怎么也搞不好。引入自由市场,引入竞争机制,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而没有对各个产业进行有效保护,导致外资进入后,很多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产品积压,效益的确不好。还有就是中央当时主导的错误政策,似乎改革就是一定要废除计划经济,全面市场化。国企反正救不了,能卖的就卖,换取资金。正是在这个思路指导下,促使各个地方拼命变卖。

你想想,受国家保护的国企都难以承受外资进入的巨大压力,独立的私企有什么能耐顶住压力?你没有看到太多的私企被收购,是因为大多数的私企往往在没有做大作强前,由于一时的资金周转不灵,自动倒闭了。不像国企,资金周转不灵的时候,可以通过各种关系,获得银行的支持,所以他们是不容易倒闭的。(这正是外国媒体拼命指责中国国有银行的所谓弊病。因为只要银行支持国企,现金流不断,国企就倒不了,外资就没有机会实现垄断)

我给你看一封信:

“我老家在苏北的一个小县城,前30年修建的苏北灌溉总渠一直惠及着这里的人民。记得小时候,县城里有一座雄伟的大水闸,每当上百吨的巨大闸门在机器的轰鸣中隆隆打开,人们的赞叹便情不自禁地从心中迸发出来。那个水闸上刻着‘建于1958年’的红色大字,现在回想起来,也依然惊讶在那个年代里居然能建起如此巨大的现代化水利工程。在大水闸的两边,一座座工厂在那伟大的年代里拔地而起——葡萄酒厂、农具厂、糖果糕点厂、水泥制品厂、粮油加工厂、造船厂、制药厂、电讯电机厂、棉织厂、化工厂、化肥厂、重型化工厂、砖瓦厂、酱醋食品厂、机械厂、化工机械厂、服装厂、无线电厂……我们的父辈们用勤劳的双手和和汗水,在及其艰难困苦的自然环境中建起了这些现代化的工厂;我们的父辈们以崇高的主人翁精神在这些工厂里忘我地劳动;我们的父辈们创造的财富源源不断地奉献给我们的祖国。令人万分痛心的是,我们的父辈们建设起来的这些工厂,几乎都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而在近十几年中消失了。”

这个现象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教训是异常惨痛的,它的源头就是朱搞的国企改革和减员增效。地方国企似乎在一夜间全部破产倒闭,人民大量失业。这其实和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如出一辙,只不过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我们和俄罗斯的不同在于,把核心的国有大企业保住了。发动这种改革的理论指导思想是:计划经济和国企都是无可救药的烂东西,所以,只有壮士断腕,才有出路。今天,当我们财政盈余的时候,重新对国企进行投资,把铁锈抹去,上一点机油,你发现,国企一个个又焕发了新春,活得有滋有味。原有的什么体制弊病,似乎都不存在了。什么原因?

还是回头看看资本论吧。资本主义为什么会爆发经济危机?马克思怎么解释:因为生产过剩!现代西方经济学怎么解释?需求不足!

其实他们说的是同一个事情:市场在缩小。(只不过一个从生产者角度,一个从消费者角度)当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企业因为效益不佳,会出现裁员或者降低工资的行为。而这种行为,直接导致了有购买力的人群减少,收入在降低。最终是整体市场的缩小,反过来更加影响了企业的产品销售,卖不出去,于是企业继续裁员,降低工资...这就是经济危机的本质。

所以,读通了资本论就清楚了这个道理:市场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如同生命一般,用市场换技术或者干脆打开大门,对外开放市场,以为这样能增强企业竞争力。结果让外资轻易地占有我们的市场,其实是自杀的行为!一个企业,不管它技术多么落后,还是人浮于事,只要把市场保住,产品卖得出去,企业就不会亏损,永远不会倒闭!

什么“国企效益差呀,缺乏竞争力呀”,其实都是伪命题!

1、

问:是谁对外开放,是谁把外资放进来占了我们的市场?

答:我们现在的国策就是对外开放,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

2、

问:我们原先的市场到哪里去了?

答:被外资占领了。

3、

问:为什么我们要那么变态地把我们最好的产品,用极低的价格卖到外国去?还要频繁受人打压,反倾销调查呢?

答:因为我们国内的市场再也不是我们自己的了。企业要生存,就要找一个市场,把产品卖出去。国内卖不掉,就只能卖到国外去。

4、

问:为什么减员增效是错的?减员后,负担重的企业不是能轻装上阵,效益变好了吗?

答:是的。短时间内似乎效益能好转。但是如果所有的企业同时进行这种“减员”行为,就如同主动发动一场经济危机。一个职工,当他下岗失业,他立刻就成了没有购买力的人,也就是自动退出了市场,市场就少了一个购买力。(营销的基本原理:市场=购买意愿+购买力)当无数个企业进行减员,整个国家的市场将快速缩小,国家原有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必然面临过剩,产品卖不出去,企业效益又将不好,继续减员,周而复始!这种方法的错误就是只计算了微观,只看一个工厂;不考虑宏观,不看整个国家。

这个错误的思路和“造船不如买船”是一样的。买了一艘便宜的外国船,对于某海运企业而言,比买一艘昂贵的国产船,是一笔合算的买卖。但是,对于国家而言,买外国船,是把真金白银给了外国人。买国产船,虽然对于单个海运企业而言,付出多了点。但是,我们发现,1、真金白银留在了国内,养活了自己的人(所谓烂在肉里);2、多出来的部分并没有白花,而是给我国的造船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造船的人才,对国家是非常有利的。

5、

问:为什么西方国家那么仇视计划经济?反对国企?至今不承认我们是市场经济国家?

答:因为计划经济是全国统一市场,统购统销。本质上,一个国家就只有一个企业,它对各个行业全面垄断。外资或者外国产品根本无法自由进出,更不用说控制和占领!所以外资如果打算进入中国,就一定要否定计划经济,宣传自由市场,宣传全球化。其实他们自己的国家也都是由少数的财团控制,相互勾结,互相配合,变相的计划经济,只不过外人搞不清楚罢了。西方经济学的鼻祖是谁?英国人亚当斯密,正是他提出了自由市场学说。这是偶然的吗?不是的。他正是为当初英国产品打开世界市场,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实现世界市场的自由开放,英国甚至不惜动用武力,譬如鸦片战争。而落后的国家怎么办?我们看到,凡是当时落后,后来逐步能够崛起的国家,美、法、德、俄、日,在他们尚处于落后时,无一例外,都选择了国家资本主义或者社会主义的学说,用计划经济和高关税来保护本国产业。而一旦他们完成了工业化,准备进行产品扩张的时候,又开始用自由市场学说冲击别国市场。

(今天最支持全球化的是谁?中国和美国。因为正是自由市场,正是全球化,我们的产品可以自由进入和占领每个国家的市场,我们的经济效益好转,贸易盈余巨大,全球化对我们是有巨大好处的。所以,自由市场,全球化,这些名词都是用来对别人说的,骗别人的,不是对自己说的。自己的市场一定要想办法,拼命保护,哪怕耍无赖都行,西方发达国家从来都是这么干的。记住,对商人而言,没有什么理论是真理,只有利益才是唯一的真理。西方不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就是不允许我们的产品轻易进入他们的市场,他们可以随时发动反倾销。美国近几年指责中国搞重商主义,其实就是指责中国保护市场,因为资本主义的起源就是重商主义。)

6、

问:为什么我们要依赖美国市场?为什么我们内需不能起来?

答:因为大家都下岗了,所以内需起不来。必须等到大部分人都就业了,每个月都能正常地领到工资,对前途充满信心,敢于花钱,内需才能真正起来。所以我们现在的很多生产企业只有依赖外国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美国有3亿人的市场。中国据说有13亿人,但是,真正有强大购买力的人并不如人口那么多。

7、

问:八十年代以来,各个大型国企,军工企业都面临严重亏损的困境,难道都是让外资进入的原因吗?

答:当然不是。七十年代末期,邓上台,改革开放了,似乎人民生活一下子好转了。但是我们看到,大批项目下马了。项目没了,也就是市场没了,产品没人买单了,企业自然面临困境。那为什么下马项目呢?因为面临“国民经济大调整”,中央没钱了。钱到哪里去了?改善人民生活了。所以我们现在知道,八十年代初期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也清楚了,国有企业并非体制问题,只要给它项目,给它投资,给它资金改造,把生锈的机器擦擦亮,上点机油,完全可以运行得很好。今天我们上马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神舟”飞船、大飞机...,结果一个个国企不仅都活了,而且活得很滋润。(其实美国也有国家养着的企业,就是那些军工企业。我们老是听到美国人提及中国威胁论,宣传中国军事发展如何威胁了美国。其实美国人很清楚中国目前的军事实力根本不足以威胁美国,不过是让美国财政部给军工多一些项目,多一点拨款,养活那些军工人才而已)

改革开放30年,值得分析和总结的问题太多太多,一时说不完。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有基本的理论知识、有科学的头脑,科学的思维,而不是跟着中宣部人云亦云的话,就能发现很多表面背后的东西。


本帖一共被 7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