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内功二十四歌诀·第三诀“立鼎安炉”·注解·点评 -- 京城马国兴

共:💬3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内功二十四歌诀·第三诀“立鼎安炉”·注解·点评

刚以固其志 柔以用其功

志念坚牢为立鼎,工夫渐进是安炉。

刚柔两用无偏胜,准备随时运火符。

【题名解】

这首歌诀说的不是“肘后飞金精”的“立鼎安炉”的筑炉封固“大药”的事情,而是指修练内功养生之道的志向、念头坚定不移的为“立鼎”;循序渐进的修炼为“安炉”。其精义论述的是内功养生之道的“信、专、恒”的三心坚定的内容。

【注解】

①、志念坚牢为立鼎,工夫渐进是安炉:

志向、念头坚定不移牢固守之谓之“立鼎”,工夫循序渐进则是谓之“安炉”。

立鼎:立定的谐音。

工夫:同于“功夫”的说法。

②、刚柔两用无偏胜,准备随时运火符:

健运不息谓之刚,循序渐进谓之柔的两种用功法式无偏不倚即得胜定,准备随时运火符。

刚柔:健运不息谓之刚,循序渐进谓之柔。

胜定:至虚之境为胜定。

火符:真气内外运行,谓之“火符”。就是十二时辰不昧主人翁的意思。

【译文】

志向、念头坚定不移牢固守之谓之“立鼎”,工夫循序渐进则是谓之“安炉”。

健运不息谓之刚,循序渐进谓之柔的两种用功法式无偏不倚即得胜定,准备随时运火符。

【点评】

刚以固其志 柔以用其功

夫勿妄者,非具刚决武火之力,安能常于若存?勿助者,非有攸柔文火之功,安得依行不偃?果能明道不计其功,是无为之为神为也。能庸行无息武火之力,固少顽空昏沉之偏。至若乐行不期报,亦非人力之有为,以其呼用略照吸用。全妄者,文火之功,岂更有着相燥妄之失,故内而静功、外而武学者,皆当准乎文武火侯,以行为的。 《浑元剑经剑髓千言》

阐释:

  首言:人即为万物之灵,但必须是心与道洽合,方能称之“灵”,就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而言,必内外兼修,内有文体成,外有武用精,文体武用而合道者,方可在较技中能制人,而不被他人所制矣!能如此者,乃君子之修。何谓君子之修?《易》曰:“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君子遵之而修则道法长;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小人遵之而修故道法消”。其因何也?君子之修,一君而二民,则主从顺也,遵天道而行,其德盛,故道法长,乃顺天之道行也。即以神为主、以气为充、形从而利,以柔用刚,顺随为法,是谓君子之修道法长。小人之修,二君而一民,二主一从,内必二主相争,主从不顺,背天道而弛,其德衰,欲妄增,故道法消,乃背天之道弛也。即以形为制、尚气任力、神从则害,阴阳不辨,动静不知,刚柔不分,虚实不明,任欲而为,是谓小人之修道法消。

  故君子必具天险王道之全,是何意旨。天险者,即天道艰险之简说。天道者,本体太一。体太一者,又名天险。即浑元归一,乃体太一。王道者,阴阳也,阴阳统一也。执阴阳者为王道。其义出自:君主执六律,霸者法四时,王者分阴阳,帝者体太一。此乃治国之策。又是修炼者进阶升华之层次步骤。而此文以“天险”言“帝者体太一”的神化之功、成道之神明艺境。以“王道”言“王者分阴阳”的成道之大成艺境。然此两种大成艺境,皆已经浑化归一,具备一而三之元玄之妙用了。故其所用“其势险节贵短”,乃知人所不知,能人所不能,修练、建体、至用分明,仍具天险王道之全的精义。

  然具此大成之艺境,还要洞明天时、地理及人事等诸方面的权宜之策,方可不为他人所制矣!而其权宜之策略,则以孙子的“先为不可胜,然后图谋之”以为全胜之策略;要象吴起一样,无所畏惧,战必胜之;要象司马懿能忍辱负羞,静待其变以胜之。要想制人而不为他人所制,光德艺不足以胜任,必有此三条权宜之策,始可运筹于胸间、决胜于较技之中。故君子战必胜也,有其致胜之德艺和谋略。一统阴阳之道于一身,是谓“君子必具天险王道之全”之精义尔。

  虽同是修道,然历观古人,各有取进道之法,此即是“道本一,法万千”之意思。就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而言,各门派、拳种,也是各有取法。虽各有取法,然必心与道洽合的宗旨不变,以求致人,不为人所致也,乃共同的。这就是《九要论》中所言:“盖一本而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事有必然者。

  就以论“气”而言,昔日孟子说:浩然之气,至刚至大,直养无害。塞于天地之间。是以天地间的保合太和之气,即浩然之气,以喻身内修炼而生成的空灵无间之气,即真气。此气平时修炼可为“相”,能使自身内清虚外脱换而安和;战时可为“将”,统一身与人交战,以柔用刚则战必胜。此乃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经得升华皆能与“道”洽合。

  而真气之生成,其中“坎中一阳之刚,离中一阴之柔,阴阳刚柔浑合,阴阳相互滋生,即所以又以结丹粒之道而述说之。

  此中说明:修炼之事,必心与道洽合。而与道洽合,即与道同体。道体者:万物之祖始,本无形无象,无状之状的存在,即太虚之状。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所谓说“恢复古原始”就是本“剑经”中所说的“精练法的三才浑化归一的浑元之道体”。只有此道体成,才有此道体的一而三之元玄之妙用。即听探之良知,顺化之良能,达到神化之功的艺境。此即“天险王道之全”的精义。

  而能将神、气、形三才浑化归一成此道体,必须从修炼内气开始,即从丹道所论的炼精化气、炼气生神、炼神还虚为始终。在修炼的过程中,其中刚柔浑合、阴阳互生,而来往造化之神涵于其内,最终可使自身内清虚而外脱换,达到虚灵妙境,即体太一之道体,皆空灵无间之真气使然。此乃“有形练到无形处,练到无形是真功”之精髓妙义耳。道体无形,故能生妙有。此即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后天返先天的说法中,将后天有形之形,化归于先天道体无形之状,方有攻防的一而三之元玄的制人而不为人所制之妙用。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意气君来骨肉臣”的宗旨,就是以真气言自身空灵无间之道体的,而此真气运行往来造化之神又涵于其内,故其大莫喻,其小难破。故曰: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卷放得其时中。全以真气之至用,而言道体之至用的。故“气以直养而无害”,是说真气之生成、运用,乃至正至大至和至中的自然先天之气,其所以能有攻防之至用,是在神为,非人力也。故曰:“直养”二字,是说真气之生成、运用过程中应“勿忘勿助”。忘者,神迷遗失,不知所以。助者,妄为,假借人力以助之,故曰妄。已非自然也。

  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外尊天道而行,内顺自身内外各部位器官性能而修,方能成之。即此文所讲的:“无害者乃顺生机之自然,去其害生机者也”。可知古今见解之一致无异尔。而“意气君来骨肉臣”的君臣主从之宗旨,和以柔用刚之不撄人之力的顺其势,借其力;让力头,打力尾;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用法之准则。都体现了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无害者乃顺生机之自然,去其害生机者也”的练、用之基本精神。就是以听探用顺化的基本法则。也充分地体现了顺生机之自然的练、用之基本精神了。此乃“不以道殉身”的精髓妙义之解释。就是不能因为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而以胡涂练法、武练法、横练法的修炼方法,而残害自身的自然生化之机,造成盲目修炼所致的疾病痛苦缠身,甚至危害生命。凡以此而修炼者,又不知适时而止,错失良机,造成疾病痛苦缠身、促死,可谓之以道殉身。此乃不值得,是得不偿失呀!前贤一再之嘱咐:文练乃正宗。舍此之修炼皆不能与道洽合,便是俗学旁门,难窥圣境矣!

  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本是中和之道,以养真元之气为主、为根本,方可使自身内清虚而外脱换,达到一身空灵之境。就以攻防而论,也只是顺势借力而用之。即以顺随法的以柔用刚一法,而应他人万拳之变化,自然恰机得当,也永无失处,本不繁杂。故练而得道者言:“十年练拳,十年养气”。养至真息圆满,百慧从生。就健康而言,生机勃勃,自然能长寿。就攻防而说,以柔用刚之技术方法,也是生生不已,制人而不制于人的功夫。此乃从健康、技击,并行不悖而立说。

  真正“养至真息圆满,百慧从生”。则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达人事,权宜策略,成竹在胸。往小处说:有具备筹策、规划、管理事物的能力和才干。往大处说:可以赞育天地生生之德,参透天机,皆可用于造化生机。其德无量矣!

  故曰: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以养真元之气为主、为根本,直至真息圆满,自然百慧从生。自己小可经纶,大可赞育天地。故曰:“则塞于天地之间”。此乃借天地间的浩然之气,直养万物的好生之生生之德。以喻人身内真气,亦可直养自身内外各部位器官,似浩然之气具备好生的生生之德。修养真气,不单可使自身生机之自然环境、状况极佳,具备良好的攻防艺境,还可开慧益智,可使自身具备筹策、规划、管理事物的能力和才干。具备经天纬地之才以普济天下。这也与浩然之气,塞于天地之间,直养万物一样。可知,前贤将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一事,视为健康、技击、增长智慧、获得才能的一门专修学问来看待。这一点,值得我们今人学习。现今之人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有没有这样的认识?及认识的高度与古人同否?真值得探讨一番,这也是继承、发扬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一方面之主要课题。

  经中所言“真息圆满”,何谓真息?何谓圆满?此乃内功修炼法中的术语。真息者,乃真人之呼吸,即真气呼吸法,非指口鼻呼吸也。真气在体内运行,有升降涨渺之景象。故定为“升渺为吸,降涨为呼”。真气以此而运行是名真人呼吸法,简名真息。圆满,是说炼神还虚,慧开道通的光明境,是为功德圆满。真息圆满,是说内功修炼的“无为者,大周天也。盖火候行于真人呼吸处。”此处本无呼吸,自无呼吸而权用为有呼吸,以交合神炁。神炁合一,而至一身无处不能真气呼吸,便是拳术攻防之道的真息圆满。此即“挨着何处何处发的太极功夫艺境”。“周身光芒不断”亦是。故我只从拳术攻防之道而论,不从炼丹而言之。丹道的真息圆满另有其说。两者不可混矣!

  而内功修炼法中说“火候”,火候本只寓一气之进退的节奏,非有他也。故说:火候者,即真息。如以火候而言,有真火、武火、文火之区别。真火者,含文武火,文武火正确即真火。真火之妙在人,若用意紧则火燥,用意缓则火寒。勿忘勿助,非有定则,实有物候。犹最怕意散,不升不降。

  以修炼内气而言:凝神入气穴,乃武火也;凝神照气穴,乃文火也。这样,就知道:勿忘者,乃凝神入气穴,本具刚决武火之侯。不如此,安能有常于若存之景!如妄者,必意紧而火燥也。勿助者,乃凝神照气穴。非如此哪有至柔的文火之功,安得依行不断之象!文武火侯,皆本生机之自然者也,故在练、用之时,用意紧助火燥,乃妄加人力而助之,必发之病也;用意缓则火寒,乃忘也,意散也,必生之病也。可知,修炼内气生成、运行、至用,都要勿忘勿助,顺其自然,也在人自己之把握。而此把握是神为、非人力也。神为者,中和之道。人力者,忘者、助者、妄者之义尔。

  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内功、外功、内外合一,及其至用,果能明道,时时处处以柔用刚,不计算何时能成功就是“有意练功,无心求功,则功自出”。这样修炼,就是不先物为的“无为”之修,就是神为而非人力了。

  能很平常地运行“无息”的武火之力,即内有真气,其象若存,固然不入顽空之境。神气合一,明而不昧,自然没有昏迷沉浊之偏的症候,必然是中正安和温柔儒雅之象。

  至达到乐行修炼而不预期达到什么艺境、什么果报,亦是无为之修。亦算是非人力之所有为。无己之欲、唯道是从,即无为也。

  以其呼用略照吸用。此句乃说真气呼吸法与口鼻呼吸法的名实区别之处。口鼻呼吸法,以吸入天气,呼出浊气,定名呼吸。其呼则升、吸则降。其乃呼升吸降,是名后天呼吸法。而真气呼吸法,是自身内的真气升降运行往来说,纯是精气之运行,而借呼吸以定名。故曰:真气呼吸。就其真气运行以定呼吸之实。乃呼降吸升。故经文指明:真人呼吸法的“呼”用,略照着后天口鼻呼吸法的“吸”用。由此可知,先天真气呼吸法,是“吸升呼降”了。用于攻防较技中,就成了“吸提呼放”的法式了。

  全妄者,应是“勿忘勿助”。文火者,应是“真火者”。

  此句是说: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纯任生机之自然、勿忘勿助,文武火适时而行,适机而止,行止于至善,乃真火候之功,一身内外怎么会有“着相,燥妄”之失和之处。

故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内炼之静功、外练之武技者,皆当把握住文武火候,皆当符合真火之功,是以此行为准则的。即行中和之道,方能有所成就。而终至“浑元归一”之道境的。

内功养生之道的修炼法则,亦是如此行之方能功德圆满而获正果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3
    • 🙂【原创】《内功二十四歌诀·第三诀“立鼎安炉”·注解·点评 O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