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太平洋战争初期的美海军 -- pch

共:💬9 🌺22 🌵2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太平洋战争初期的美海军

美国海军的历史可追溯到北美独立战争时期的大陆海军。其规模由国会通过法案,视情况增加或减少。早期美国信奉中立和不结盟政策,海军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美国在海上自由贸易中的利益,并没有针对哪一强国做为对手,所以其海军力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之前, 和其它老牌英,徳,日海军相比,美海军多少有点默默无闻。无论从经验或战绩上,都略逊一筹。

美现代海军的崛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随着冲突的爆发,潜在的卷入意识促使国会通过了两洋海军法案(Two-Ocean Navy Bill),大幅度地增加海军力量以应付预期中的太平洋和大西洋同时作战的需要。到战争结束时,美海军达到空前规模,主要战舰有航空母舰18艘,战列舰8艘,舰只总数量占世界的70%。法案是在1940年7月通过的,很及时。一年之后到美国参战时,扩充计划已全面展开,使得美海军能在战争紧要关斗时(1942,43年)能源源不断地得到新的舰只补充。

美国正式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后。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袭击了停泊在珍珠港的美海军太平洋舰队,揭开了为期3年多的太平洋战争序幕。由于毫无准备,停泊在港内的战列舰队受到重创,4艘被击沉,4艘被击伤。

当时,战争对于美国人来说还是新鲜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是在自己选定的时间,选定的地点,从容不迫参战的。加上由于战场遥远,卷入的规模和时间有限,所以心理上没有造成太大冲击。这一次不一样了,在家门口被痛击,而且来袭者是从来没有被傲慢的美国人把放在眼里过的日本人。所以珍珠港打击对美国人来说,心理上更大于物质上。

所有突然袭击都会给对方带来混乱。美国也不例外。从海军部到舰队所在地夏威夷一片混乱。当天是星期日,大部分部门负责的都在外休息。有些虽然收到消息,赶回办公室,但却发现作战计划被锁在保险柜里,定时锁要到星期一早上才能打开!其实即使拿到作战计划也无可奈何。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就已把日本列为潜在的敌人,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变计划。按计划,一旦战争爆发,美海军将派出以战列舰为核心的主力舰队,横跨太平洋,先解救驻菲律宾的美军,然后以海上决战方式,击败日本舰队,直捣东京。这下好,刚开战,所有主力战舰伤的伤,沉的沉,还拿什么决战呢?所以头几天所能做的只有查清舰队的损失程度,判明敌方的意图,重新评估局势,制定计划。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掌握燃料,配件,船坞的情况,还要搞清楚人员,舰只的状态。舰只损伤程度要等到把火灭掉或潜到水下才能知道。轻伤可能需要几个星期就能恢复战斗力,而重伤要几个月。

这时对于夏威夷美太平洋舰队总部,日子可真不好过。当时美海军作战部判定日本人会继续攻击夏威夷和其周围岛屿,使其无法成为美军的基地,建议尽快把所有能行驶的受伤舰只转移到西海岸。在有效防卫建立之前,除了飞机和潜艇之外,珍珠港不应再作为基地使用。这一指令使得当时的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金墨尔(Kimmel)上将感到沮丧,在他看来,日本人目前在这一区域里的努力主要都是针对航空母舰的。这次航母战斗群并没有遇受损失,士气也没受打击,港口航道畅通,工业设施也完整,珍珠港应该补充人员和飞机,继续使用。要充分利用航母战斗群,截击日本人,保卫夏威夷群岛和西海岸。可惜对远在华盛顿的高层来说,一个珍珠港打击就已经够了。这样一来,在被剥夺了任何反击机会之后,金墨尔的命运也就注定了。

提起金墨尔,他也算是海军中新兴将领之一。1904年毕业于海军官校。曾在驱逐舰,巡洋舰,和战列舰上服役过。以炮术和创新精神闻名。1941年在太平洋舰队战列舰群巡洋舰队少将指挥官位置上被罗斯富总统破格提拔为太平洋舰队总司令(上将军衔)。能够越过众多资深将领成为舰队总司令不能不说幸运。但不幸的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赶上了一个历史转折关头。12月11日,海军部长诺克斯(Knox)飞到珍珠港了解舰队状况。本来金墨尔还有机会陈述自己的观点,争取一个挽救自己职业生涯的机会。当时日本人正围攻威克岛,金墨尔编制了解救方案。可能是对上司的责问感到压力和内疚,该表达的也没表达。这样在诺克斯眼里,金墨尔就显得已经丧失了斗志。

12月14日,诺克斯回到华盛顿,他对在珍珠港所见到的非常不满。在向罗斯富总统汇报之后,俩人一致同意舰队需要换人。总司令由时任海军人事局局长尼米兹少将取代。像所有灾难事件一样,毕竟要有人对珍珠港事件负责的。

能跨过众多的资深的中将和少将选择尼米兹也反映了美海军的用人风格。 传统上,军官中只有那些聪明,能干,又精力充沛的才能成为船长。只有那些表现优秀,能干,足智多谋的, 加上有良好的体格的军官才能进一步成为舰长。而将官位置则是留给少数具有杰出人品的幸运者。尼米兹就是其中的一个。

尼米兹 (Chester Nimitz) 1885年出生于德克萨斯州一个德国后裔平民家庭,其祖上可追溯到一个十七世纪的德国少校军官。他当初入海军官校完全是出于获得免费高等教育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想法。军校的生活改变了他。到毕业时,他已完全融入了海军的大家庭。在他早期的海军生涯中,尼米兹就已显露出他顽强的战斗意识,出色的工作能力,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服从命令的精神。美海军有一个特点,就是定期轮换军官的工作岗位,以衡量其个人能力。对尼米兹也不例外。毕业之后,他先后担任过炮舰,驱逐舰,潜艇,巡洋舰,战列舰及其分舰队指挥官。也做过不同高级指挥官的助手或参谋长。尼米兹还是一个有着很强技术背景的军官。1913年曾被派到德国学习柴油机技术。回来之后在海军船厂任职,还担任过船上总工程师。1922年,进海军战争学院进修。之后受命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组建海军后备役军官训练团,培训军官。当时美海军军官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海军官校,另一个就是后备役军官训练团。训练团的对象是大学生。尼米兹后来说到当时的乐趣在于和这些朝气蓬勃,天真无邪,又高度独立的年轻人相处时,还要设法能在他们的思维和行动中灌输些条理性。1939年,尼米兹出任美海军人事局局长。

尼米兹的处事哲学是从来不为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担心。这一点受到他曾作过船长的祖父的影响。他祖父说:“大海就像一个严厉的老师,和他相处的最好办法是尽可能地学,然后尽量做好,用不着担心自己无法控制的事。” 毫无疑问,尼米兹的这一处事哲学使他在太平洋舰队任职的几年内无论多紧张也能睡好。

新的任命对尼米兹来说无疑是突然。他一开始反对,理由是有很多其他的将领比他资深。但在上级的坚持下,他同意了。他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上级希望他能重整太平洋舰队。但有太多事不他了解。他担心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这一新的使命。命令要求尼米兹尽快赶到夏威夷上任,但尼米兹选择了坐火车而不是飞机,这样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阅读有关材料,熟悉情况,同时也可以恢复体力。任命后几天下来的连续会议使他感到心身疲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尼米兹是在圣诞节除夕赶到珍珠港的。在此之前,舰队代理总司令帕耶中将和手下对太平洋战局作了一个评估。其主要观点是因为日本人在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战略上,舰队的主要任务应是防守,以确保夏威夷及其周围岛屿,还有和西海岸之间的船运, 维持一个可靠的基地,为未来舰队实力增强后,转入进攻时提供条件。应该放弃菲律宾和南太平洋(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集中现有力量对付日本人可能对北太平洋发动的进攻。对于如何使用现有舰只,帕耶也是保守的。他建议充分使用潜艇,只有在适当时,才使用水面舰只。在情况稳定之前,舰队已经承担不起损失更多的舰只了。

尼米兹知道这种保守的防守策略不是目前所需要的。但他需要时间进入状况。12月30日,新上任的美海军总司令金上将(Ernest King)给太平洋舰队发来了新的任务书。明确要求舰队确保夏威夷 - 中途岛一线,确保夏威夷 – Samoa – 斐济一线,保障西海岸和澳大利亚之间的交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2月31日,尼米兹正式接任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当时在舰队高级将领内有两派,一派信奉的是火力强大的战列舰,另一派信奉的是机动灵活的快速航空母舰。后一派由新兴的航空兵出生的将领为主。尼米兹虽然不懂得飞行,也不喜欢飞行,但他的所见所闻使他意识到战列舰作为海战中的决定力量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些笨重的大家伙在海战中只会成为累赘。多年之后在谈到珍珠港事件时尼米兹说,幸运的是金墨尔没有率战列舰队迎战。以日本舰队的速度优势,金墨尔根本不会有交手的机会,一切只能由日本人选择;考虑到日本的航空母舰是美国的两倍,在缺乏足够的空中掩护情况下,美国可能会损失所有战列舰队的舰只和人员,那样的话伤亡数字可就不是珍珠港的3800人了!

初期,尼米兹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将领的选派。很多原本有前途的高级将领因为所接受训练和思维方式都是围绕战列舰的,已经有点不合时宜了。其它将领的表现也都局限于个人平时的训练和专长,难以衡量。没有经过实战,用谁都心理没数。所以这时候需要的是行动。

尼米兹决定试着用航空母舰特遣舰队打击日本人。他这一主张得到HALSEY中将的积极支持。HALSEY主动请求带领企业号航空母舰袭击日本在中太平洋的马歇尔群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时太平洋舰队分成若干特遣队。 第1遣队由战列舰组成;第7特遣队由潜艇组成;第8特遣队由企业号航空母舰为核心;第9特遣队由巡逻飞机组成;第11特遣队由列克星敦号(Lexington)航空母舰为核心;第14特遣队由萨拉托加号(Saratoga)航空母舰为核心;第17特遣队由约克城号(Yorktown)航空母舰为核心;第12和15特遣队是由巡洋舰,驱逐舰组成的护航舰队。

1月12日,第14特遣队的萨拉托加号从中途岛返航途中中鱼雷,三个锅炉舱进水,需要大修,使得原本就不够用的航空母舰显得更少了,只剩下三艘。特遣队指挥官LEARY中将由于表现不尽人意,被调离特遣队,派到南太平洋指挥一只盟军部队。

因为没打过仗,刚开始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常把鲸鱼当成潜艇。 以至于到后来发现潜艇时,驱逐舰都懒得出动了。由于缺少经验,船只加油补给也常出问题,耽误行动,有时还不得不放弃。

当时,太平洋战争的焦点集中在南太平洋。日本人已占领了菲律宾和新几内亚群岛,正向所罗门群岛挺进,企图切断美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联系,进而威胁澳大利亚。太平洋舰队的任务是挫败日本人的企图,确保美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交通。

一个困扰美海军南太平洋作战的问题是燃料补充。由于舰队在当地没有基地,从珍珠港出发,路途遥远,燃料消耗大,编队的作战时间和范围都受到限制。因为缺少补给船,多次行动不得不改变或取消。

1月底,第8特遣队(企业号)对南太平洋若干日本人基地进行了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航空母舰攻击,击伤击沉数艘日本人舰只,包括一艘轻巡洋舰。2月份和3月份又分别袭击了威克岛和Marcus岛。这些出击,成果是次要的,主要为了提高士气,锻炼部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一时期美海军采用的是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利用航空母舰快速进出敌人的水域,干扰敌人,使其不能随心所欲的发起进攻。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对这一做法满意。总司令金上将要求舰队在南太平洋使用战列舰,进行舰队规模的正面作战,以减慢日本人在这一区域的前进势头。尼米兹的回答是目前舰队的实力只能从事游击战。战列舰行动缓慢,不适和打了就跑的战术。另外他也没有足够的驱逐舰和巡洋舰保护它们。为了解决两人之间的分歧,尼米兹专门派帕耶中将飞到华盛顿,阐明局势,解释他的观点。另一方面,尼米兹和手下也尽可能的利用有限的力量发动大规模袭击,让上级满意。他们计划派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航母编队袭击日军在南太平洋的主要基地拉包尔(RABAUL)。到了二月中旬,金上将冷静下来,意识到太平洋舰队的力量有限,不再要求大规模作战了。

对拉包尔的袭击进行的并不顺利。3月初,布朗的列克星敦号编队进入珊瑚海。弗莱彻的约克城号编队随后加入。两个人在列克星敦号上碰头。弗莱彻想在拂晓,从120英里处发起攻击,而布朗想在夜晚利用月光发起攻击,他认为白天在120英里之内太危险。可弗莱彻的编队缺少夜间飞行经验。最后协商结果是拂晓攻击。。可是天不作美,3月8号来了一场飓风。两只编队本来一直保持无线电静默,为了发出避免舰只碰撞的警报,不得不打破无线电静默。这样一来,编队的位置就暴露了,攻击的突然性也消失了,如果再去攻击有准备的强敌,无疑是自杀。于是布朗取消了袭击计划,返回珍珠港,留下弗莱彻编队。这种谨慎性出自于美海军的一种观点:由于舰载机航程小于陆基飞机,当航空母舰攻击敌方有防卫的港口和舰只时,只有出奇不意,才能取得成功。既使这样,航空母舰还要冒承受残存敌机猛烈反击的风险。换句话说,飞机的出现并没有改变舰只在攻击有良好防卫的陆上要点时所处的劣势。

尽管一系列的袭击提升了美国大众的士气。但对最高当局来说,1942年3月份是战争的又一个新的低点。日本人在东南亚进展势如破竹。3月11日麦克阿瑟撤出巴丹半岛。留在菲律宾的美军投降只是时间问题了。这时美军的主要作战方向是在欧洲。太平洋方面只能在欧洲的需要得到保障之后才能顾及到。那时美军还没有一个对日作战的全面方案,参谋长联席会议还在考虑如何划分太平洋战区,摆正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之间的关系。

这里要提一下的是美海军和美陆军之间的微妙关系。美海军历来瞧不起美陆军。在他们看来,美国可以没有陆军,但不能没有海军。有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就可以保障美国的一切利益。让美海军引以为荣的是其历史远远超过美陆军。历任总统中,海军出生的有六位。美海军历来作战都是自成一体。太平洋战争其间,为争当主角,海军和陆军的争论经常要由罗斯富总统裁决。

由于日本人掌握战场的主动权,美海军这一时期的作战缺乏一个明确的方向,只能视日本人情况而动。一种看法是,日本人不大可能进攻印度或澳大利亚,而有可能进攻夏威夷。因此在明确日本人方向之前舰队应该在夏威夷周围保持一只强有力的力量。在征求了不同意见之后,尼米兹认为目前日本人不会进攻夏威夷。何况他也没有多余的力量可用作等待这样的进攻。

3月底,Halsey飞到西海岸为一项特别任务做准备。美国计划用B-25轰炸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日本本土。舰队的将领从一开始就反对这一计划,认为这是浪费美国有限的空中力量。多数的飞机会损失掉,而轰炸效果非常有限。如果用在前线,这些飞机可以反反复复的打击日本人,产生更好效果。但华盛顿的高官更关注的是公众的反映和为珍珠港事件出口气。

4月8日,Halsey率企业号和黄蜂号出发执行轰炸日本本土任务。10天之后任务完成。轰炸是成功的。但成果微不足道。考虑到舰只所冒的风险和动用的数量(2艘航空母舰,4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2艘油船),大家一致同意这种事以后不能再干了。

布朗回到珍珠港。金上将对他的敌前撤退行为不满,认为他缺乏进攻性,不宜担任特遣队指挥官。尼米兹改派布朗出任新的两栖部队(第3特遣队)指挥官。 金是一个严厉的指挥官。他的特点是一旦某人由于表现欠佳或没有发挥最高水准而让他失望,这个人就再也不会获得高级职位的任命了。曾有一位军官,在整个太平洋战争其间服役非常出色,但就是没有晋升到将军。原因是战前在指挥一艘军舰时,曾搁浅过,战争其间所有晋升他的提议都被金否决了

4月份,参谋长联席会议将太平洋战区划分为中太平洋战区和西南太平洋战区。中太平洋战区归尼米兹。西南太平洋战区归麦克阿瑟。战区指挥官有权指挥本区内所有海陆力量(注:美空军是战后47年成立的。其前身是陆军航空兵)。有一点例外,当太平洋战舰队因作战需要而进入西南太平洋战区时,仍由尼米兹指挥。

这时日本人正准备在西南太平洋发起新的攻势。时间是5月初,地点在所罗门-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区域。尼米兹觉得有必要用航空母舰支援麦克阿瑟,挫败日本人的企图。他希望能派出两支特遣队,每支由两艘航空母舰组成。这样做是有原因的。美海军注意到敌人的一个倾向。在交战中,日本人一旦发现对方部分的进攻舰只时,会集中全力攻击,而忽视继续搜索区域内其它的可能存在的对方舰只。结果常漏掉对方,使其有攻击机会。同时使用两艘航空母舰可以分散日本人的注意力,也还可以互为备用机场。战斗中,有时一,二颗恰到好处的炸弹就可使航空母舰失去回收飞机的能力。

通过边学边练,美海军已具备了航空母舰编队作战的初步能力。如用雷达为自己的飞机定位和纠正航线。通过作战也发现了若干问题。如飞机需要防泄漏油箱,需要曳光弹有效地攻击地面。之外,由于航空母舰战斗状态通常会持续20多个小时,飞行员要飞4,5小时,回来后又要飞巡逻和搜索任务,所以一定要有后备飞行员。

美海军在南太平洋作战时看到日本人有效地使用陆基飞机配合海军作战,因而也建议尽可能在南太平洋部署更多的陆基飞机。

面对航空母舰作战的日益重要性,海军也开始做些调整。曾经有抱怨说很多飞行员出身的将领晋升缓慢,尽管他们在能力,精力,作战力和观念上都很杰出,而且所做的贡献也不少。有人整理出一个这些将领的名单,发现名单上的人没有一个出现在尼米兹的总部。

4月25日尼米兹飞到西海岸旧金山与金上将会晤,讨论目前作战问题。谈话题目之一是美海军对日本海军密码破译工作的进展。经过不断尝试和猜测,海军已经可以破译一些重要的情报了。因为这项工作意义太重要了,两人一致同意要绝对保密。

金和尼米兹还讨论了一系列的舰队人事问题。金表示了他对弗莱彻的所做所为不放心。他担心弗莱彻不能时刻掌握部队,缺少进攻精神。尼米兹也有同样的看法,但他从他过去的经验知道好人也有背运的时候,他建议再观察一段时间,看弗莱彻在今后的作战表现。

金还打算实行指挥官年轻化。他计划,原则上今后的作战行动不再用将要退役的将领了。他建议尼米兹多启用年轻将领。两人还就前段时间一些高级将领的表现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Halsey表现最好

会议之后尼米兹返回珍珠港。4月30日派Halsey的16特遣队去珊瑚海,加入已经在那里的弗莱彻的17特遣队。Halsey将指挥美海军航空母舰在南太平洋的行动。根据所掌握的情报,日本人正计划占领莫尔兹比(Moresby)港,尼米兹希望通过航空母舰袭击打破这一计划。他预感到战斗可能在Halsey到达之前就已展开,到时只能由弗莱彻指挥了。

弗莱彻特遣队自从3月份就已经在南太平洋活动了。他的策略是在珊瑚海等日本人开始向南移动后再发动攻击。但他的参谋人员建议不如靠近Rabaul,直接攻击那里的进攻船队。弗莱彻觉得这样做会过早暴露自己,丧失突然性,没有采纳。5月初,弗莱彻与费奇(Fitch)的列克星敦号编队会和。在Halsey到达之前,联合编队由弗莱彻指挥。

日本人估计对方在这一区域里的力量有来自澳大利亚的飞机和一艘美国航空母舰。当战斗爆发后,航空母舰编队会进入珊瑚海,在那里将陷入两只日本舰队的夹击。一只由祥风号轻型航空母舰,4艘重巡洋舰,及1艘驱逐舰组成;另一只由翔鹤号和瑞鹤号航空母舰,2艘重巡洋舰,及6艘驱逐舰组成。

5月3日弗莱彻收到日本人在Tulagi登陆的情报后,连夜赶去,准备攻击登陆之敌。

5月4日,约克城号的飞机空袭了Tulagi的日本人。

因为情况混乱,通讯困难,交战双方都难以确定对方准确位置。5月7日,从翔鹤号和瑞鹤号出发的搜索飞机误把一艘油船当成航空母舰。在随后发起的攻击中,日本人击沉了油船和1艘护航的驱逐舰。

5月8日,珊瑚海海战爆发,这是有史以来以来第一次航空母舰之间的攻防战。早晨,因为通讯错误,美海军从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起飞了93架飞机的机群,出发向一支很小的日本人船队发起攻击。没想到的机群在途中发现了祥风号。这一机会当然不能错过,半小时之内,就把它击沉了。美海军损失了3架飞机。这样日本人的两只钳就剩下一只了。下午,飞行员们要求再次攻击,弗莱彻阻止了他们。他担心日本人另外2艘航空母舰。当时天气很糟,搜索困难。他决定退往西面,等第二天再攻击入侵莫尔兹比的日军。

黄昏时,美国人和日本人的飞机在各自返航途中无意碰面。混战中,日本人损失了9架飞机,美国人损失了2架。这时双方都已搞清了对方的位置,都曾考虑向对方发动夜晚攻击。弗莱彻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他想在第二天集中力量攻击。日本人也放弃了,他们觉得主要责任是保护登陆船队,不想在夜晚追的太远。

第二天早晨,双方都向对方发起了攻击。约克城号的飞机首先发现翔鹤号,攻击中有2枚炸弹命中。使得翔鹤号失去了起飞飞机的能力。瑞鹤号也受到攻击,但没受损伤。

这回,日本人的攻击飞机又和美国人飞机交叉而过。但他们的攻击比美国人效率高多了。列克星敦号中了2枚鱼雷,2枚炸弹。约克城号中了1枚800磅的炸弹。炸弹穿透4层甲板,造成66人伤亡。

还没到中午,战斗就结束了。日本人相信2艘美国航空母舰都被击沉。可由于损失了祥风号,翔鹤号又退出战斗,空中掩护力量大减,其指挥官担心来自陆地的美轰炸机威胁,因而取消了入侵莫尔兹港的行动。

列克星敦号中弹后,情况开始很糟,部分船舱进水,船体倾斜。不过一小时之后情况稳定下来,飞机又可以起降了。没想到突然这时内部发生连续爆炸。原来舰体受伤后,汽油泄漏,空气中充满了汽油挥发物,一个忘记关掉,还工作的发电机引爆了它。没办法,费奇只好下令弃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珊瑚海海战的意义在于日本人的前进第一次被阻止了,莫尔兹比港保住了。在美海军看来是一场胜利。从损失来说, 双方打了个平手。但比起日本人,在新型埃克塞斯级航空母舰加入之前,美海军更难以承受这样的航空母舰损失。

珊瑚海海战给了美海军一次学习机会,也让其看到存在问题。在战后的总结里,美海军把列克星敦号的损失归结于制度和人员素质。其它不足之处是对武器的使用。5月4日的Tulagi攻击共投掷了22枚鱼雷,76枚1000磅的炸弹,其中只有5枚鱼雷,11枚炸弹命中目标。日本人的掩护舰队在登陆顺利后就全部开走,美国人的攻击几乎是在没受干扰的情况下进行的,在这种情形下,命中率还这样低是说不过去的,尤其是有一次曾向一艘做机动的水上飞机母舰发射了11枚鱼雷,竟然没有1枚命中。

珊瑚海海战总结还没作完,中途岛就已进入了美海军的议事日程。5月初,根据破译的情报,日本人计划在中太平洋或北太平洋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攻势。随后的情报显示,进攻地点是中途岛,时间在6月的第一个星期。日本人对太平洋上日益增强的美海军活动感到担忧,认为有必要采取行动,消灭太平洋舰队。这是美海军最担心的事。在新的舰只加入之前,美海军一直采用消耗战术,尽可能地避免与日本人决战。但面对这样的进攻不得不迎战。

美海军决定使用航空母舰迎战,将战列舰留在西海岸。这样一旦战斗失败,还有可供使用的力量保护本土。这时美海军在太平洋的航空母舰只剩下3艘,其中1艘还带伤,并都在南太平洋。当务之急是召回它们。

5月26日,Halsey的特遣队从南太平洋赶回。Halsey本人却因为健康原因住进医院,无法指挥即将到来的大战。他推荐编队的巡洋舰分队指挥官斯普鲁恩斯少将替代他,尼米兹同意了。这样,第二个对太平洋战争有重大影响的美海军人物登场了。

斯普鲁恩斯(Raymond Spruance)比尼米兹晚两年从海军官校毕业,在众多的职位上服过役。他同样有很强的技术背景。电气是他的专长。他曾在通用电气公司学习和研究过电气,作过船厂的电工督查,在海军工程局呆过。斯普鲁恩斯爱好读书。在海外服役时,晚上别人都上岸寻欢作乐,他却一个人在读书。他的指挥特点是当参谋人员工作时,他尽可能地待在后台,只有在需要时才介入。他鼓励手下随时陈述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自由交换看法是成功编制作战方案的关键。他还认为一个指挥员在进入战场之前要有一个好的方案,并在战斗进程因为情况变化而显的不明朗时仍按方案执行。他也承认战斗的结果时常取决于运气。

斯普鲁恩斯战后接替尼米兹出任美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遗憾的是那时国会的政客对将军们的事已经不感兴趣了,斯普鲁恩斯最终没能得到他的第五颗将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5月27日,弗莱彻率约克城号编队进入港口,尼米兹有机会详细了解了他在南太平洋3个月的活动情况。在此之前,包括金在内,都对弗莱彻行动缓慢,进攻性不强表示不满。他的出击成效让人感觉不大。弗莱彻以书面形式详细解释了他的行动。看后,尼米兹给金写了封信,表示他对弗莱彻的解释感到满意。在他看来,很多问题都是由补给困难,缺乏可靠的战场情报造成,他打算继续让弗莱彻指挥特遣队。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是大战之前,他不想做大的变动。

尼米兹详细介绍了中途岛战役的计划,弗莱彻有一个不安。约克城号在珊瑚海损失了很多飞行员。尼米兹新给他的飞行联队还没有和母舰合作过,他担心出问题,他想保持老的联队,补充新的飞行员。尼米兹不同意。他认为老的飞行员需要休息,新的完整的联队内部之间能更密切协调。

经过1400个工人48小时的连续工作,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又能重新出海作战了,使得参战的美国航空母舰变成3艘,大大增加了取胜的机会。

5月28日,斯普鲁恩斯率企业号和大黄蜂号航空母舰,6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离开珍珠港。两天后,弗莱彻率约克城号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也出发了。特遣队中的3艘航空母舰及舰上的飞行联队是当时美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全部精华了。可以想象尼米兹在特遣队出发之后的复杂心理。中途岛重要,但舰队更重要。如果丢了舰队,整个太平洋就是日本人的了。因此,在给两特遣队指挥官的书面命令中尼米兹要求他们按照风险评估的原则行事。只有在能给敌人造成更大损失时才能使用他们的力量。尼米兹知道要击败强大的日本人舰队,光有最好的情报,最好的计划,最大的决心还不够, 还需要运气,这也是为什么他将两支编队在海上会合点取名为幸运点。

金也同样在担心。他知道他的太平洋舰队指挥官所面对的情形就如同当年英国本土舰队司令杰利科在日德兰海战所面对的一样:“一个人可以在一个下午输掉整个战争”但他也明白没有其他人能比尼米兹更好地指挥舰队了。

情报显示日本人将从中途岛的西北方向出现。美海军的作战方案是将3艘航空母舰埋伏在中途岛的东北面,趁日本人向中途岛进攻时,出其不意从侧面发起攻击,打一个海上伏击战。

6月1日,美海军在日本人的潜艇警戒线建立之前到达伏击位置,开始等待。整个编队实行无线电静默,船与船之间的高频通讯被禁止。所有信息都是通过信号兵传递。飞行员被告知如果迷航,不要指望舰上的无线电引导。

航空母舰作战对斯普鲁恩斯是陌生的,他本人也没有飞行经验。因而在等待其间,他经常邀请不同的参谋人员与他长时间地在飞行甲板上漫步,风雨无阻,尽可能地学习航空母舰作战要领和熟悉舰上的人员。

6月4日,中途岛海战打响。因为事关重大,出于保密,尼米兹并没有事先告诉守军他将派航空母舰支援中途岛。所以战斗是在毫无协调的情况下展开的。从中途岛起飞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飞机首先空袭了日本人的舰队,但没有造成任何损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早晨6点,斯普鲁恩斯收到岸上侦察机发现日本人航空母舰舰队的报告后,率编队开始向西南运动,截击日本人。所有重大战役对指挥官都是一个考验,中途岛海战也不例外。从开始到发起攻击,斯普鲁恩共冒了3个险,

第一个是发起攻击的时间。美机的航程是175英里,他打算在9点,从距离100英里处攻击。这样能给飞机留有一定时间发现敌舰,从事攻击和返航。但他的参谋长布朗宁上校建议在7点,从距离155英里处发起攻击。这样做极可能在日本人正忙于接受返航飞机时打他个措手不及。斯普鲁恩斯知道从这个距离,飞行员没有犯任何错误的余地,而且很多飞机返航时不得不迫降在水里。斯普鲁恩斯决定冒这个险,采用布朗宁的建议。对他来说,突然性太重要了,一定要赶在日本人发现自己之前把炸弹扔到他头上!

第二个险是攻击力量的使用。早晨侦察机的报告只提到2艘日本航空母舰,而情报说共有4艘。更让人着急的是侦察机自从6点钟发出第一个报告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是留下一半的攻击力量,等发现另外2艘日本航空母舰时再使用?还是从一开始就派出全部力量,尽全力,很很的打?斯普鲁恩斯选择了后者。

第三个险是攻击的方式。美海军对航空母舰的攻击战术是高低空联合攻击。首先由俯冲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从高空发起攻击,把敌人的掩护飞机和火力吸引到中高空。然后鱼雷机趁机从低空突破,完成致命一击。这种战术要求各机群起飞后先编好队,再一同向敌舰进发。但是6月4日当日,美海军因为心切,经验不足,整个起飞过程用了一个多小时。当过程进行到一半时,出现了一架日本人的水上飞机。由飞机的举动,断定日本人发现了美海军的航空母舰,突然性丧失了。不能再等了,斯普鲁恩斯决定放弃联合攻击的计划,命令已升空的机群先行出发攻击,其余的随后。

美海军鱼雷机机队在这场大战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可嘉。面对令人生畏的日本零式战斗机,在毫无掩护的情况下,他们驾驶着笨重的鱼雷机,穿过层层火力网,向日本人航空母舰发起攻击。正是他们这种牺牲精神为胜利创造了条件。由于鱼雷机前仆后继不断地攻击,日本航空母舰被迫不停地做机动,无法起降飞机,防空队形也被打乱。更重要的是由于日本人的战斗机都被鱼雷机牵制在了低空,高空门户打开,随后而来的俯冲轰炸机得以趁虚而入,大功告成, 4艘日本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和飞龙号先后被击沉。

3艘美国航空母舰中,斯普鲁恩斯所在的企业号表现最好,共击沉3艘日本航空母舰。表现最差的是大黄蜂号。整个战斗中,它的俯冲轰炸机和战斗机机群连敌人的影子都没看见,使得1/3的美海军打击力量作废。正是它的失误,使得日舰飞龙号有机会向约克城号发起攻击,并击沉了它。

6月4日这一天,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的灰皮书记载道:“今天是美国海军伟大的一天。”这本灰皮书是一部绝密的非官方战争日记。全美国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才知道美海军在这场战斗中所扮演的角色。中途岛上的美陆军B-17轰炸机是第一个到达战场,投下炸弹的。但没有一颗命中。不过这种战绩并不妨碍美陆军宣称是它打赢中途岛海战的。出于安全保密,美海军没有戳穿它。当时日本人极想了解到底中途岛发生了什么事使它所有航空母舰精华损失怡尽。美国人不想给它一个机会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的一个转折点,是双方功防的转换点。美海军从此掌握了进攻的主动权。在此之后,美海军又历经了瓜达卡纳尔(Guadalcanal),吉尔伯特(Gilberts),马里安纳斯(Marianas),莱特湾,硫磺岛和冲绳岛战役,最终取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太平洋战争初期美海军的最大成就是完成了由和平海军向战时海军的转变;在短时间内从一支毫无经验的海军变成一支能掌握最新技术,最新进攻方式的现代海军;能够利用有限的力量,依靠将士的努力,依靠运气,阻止了日本人的进攻势头。

影响战争胜利的因素很多,除了技术和资源之外,美海军在战后的总结报告中还特别提到以下几点军官的素质:

- 主动性(Initiative)。主动性意味着独立自主地采取行动的能力。但这一独立自主的行动并不是任其自然,随随便便的行动,也不代表可以置常规和条令不顾。脱离整体的独立自主行动是不允许的。一个人只有在充分,大量地运用了他在教育,训练,经验,技能和理解方面上的智慧和才智之后才可采取自主行动,以完成整体中他所应该完成的部分。美海军对军官在平时训练中,就已大量灌输这些思想,培养独立性。

- 决策力 (Decision)。一个海军指挥官能不断地作出正确的军事决定是由他的综合素质所决定的。个人的才智,禀性,对紧急情况的反应,勇气和专业知识都影响到他的判断的熟练性和准确性。长久以来,美海军就注重培养军官能独立,清晰地思考以便胜任战时所赋予责任。

- 风险评估 (Calculated Risk)。所有指挥官的一项日常职责是评估行动本身所带来的各种风险,比如在部队配置时,由于对形势的错判而使自己处于不利的战略位置;战斗中所受到的损失;政治上承受的后果等。风险评估并不意味着赌博,也不是仅仅是计算概率。它不可能用公式来表达。风险评估是一种对全局所有因素的分析,从而得知对敌人造成的伤害或打乱他的计划的回报是否超过自己因此所要付出的代价。运用有条理的推理正确评估风险是每一个海军军官的责任。这一点几乎已被所有美海军军官接受和采纳。

战争已经过去了60多年,太平洋也平静了60多年。昔日的敌人变成盟友,而盟友变成了潜在的敌人。物质和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海军的面貌,并没有改变海军的任务。今天,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打击力量依旧扮演着美军卷入世界各地冲突的先锋角色。如果未来中美开战,美海军将会是中国军队所面对的第一个对手。朝鲜战争为中国军队提供了一个面对美陆军和空军的机会,积累了用鲜血换来的宝贵经验,也赢得了对手的尊敬。但面对美海军这一更为可畏的对手,中国军队还会在付出了代价之后,有同样的表现吗?

献给国庆六十周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