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70年代外贸部和上海广州之间的明争暗斗 -- 绿水
批孔时六兄主讲了汉朝桑弘羊的经济学著作《盐铁论》。当时《盐铁论》是被划为法家著作宣传的。桑弘羊的经济改革有进步意义,汉武帝时曾引起一场大争论,桑弘羊后被杀,却不是因其学术著作。他在宣讲时只是评介了桑弘羊,未联系什么实际。“四人帮”当时掀起的“批林批孔”,企图突出周总理是所谓当代“大儒”,因为周总理在“文革”中起了良好的缓冲作用,“四人帮”视之为夺权的最大障碍。外贸部的“批林批孔”始终未乱,表面也轰轰烈烈,还开了训练班,实际上有出奇制胜的招数。
第一句话最难懂。实际上这句话是说,李强和柴树藩市很好的业务干部,不会争权。
当时外贸部排名是白相国李强姚依林柴树藩,理所当然的推测是,批白相国是姚依林发起的,训练班是姚依林组织的,确实称得上出奇制胜。同时还说明四人帮和外贸部不发生任何关系。
令人吃惊的是,姚依林还主持讲解《盐铁论》。《盐铁论》不符合政治经济学,也竟然有人听。不过《盐铁论》是讲内政的,跟外贸部也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后面没有故事了。
这次是广州和外贸部的冲突。广州人的广告意识还挺强,这么赔本儿的事也做。当时中国没有广告市场,展览会门框这种产品完全没有市场。所以外贸部到相熟的香港买现成的产品,是可以理解的。但广东人要立自己的牌子,广交会是最好的机会。这种广州和外贸部打架的事情以前不会发生。当时香港的贸易发展很快,广东人当然知道,所以也就有样学样了。
广东人闹到北京,只能先找陈树福,看来副部长也解决不了问题。文中的四人帮只是江青。江青给的罪名跟现在网上争论差不多,名实符不符不管,意思表达了就完了。符浩是江青的代表。三个副部长,浩大的代表团,可以证明广东人的意见有多大。“争气门”,大概是因为上报纸了,记者总是要夸张点儿。
三个老虎的画儿在这个事件中全国有名,印象中以后还拍卖过,想来现在这么有名的文物,再次拍卖,超过百万元应该是最起码的。观音像、佛像倒不大明白,那是卖给外国人的东西,也许广东人真气坏了?
政治家就是政治家。这个“倒了过去”,是当时的老百姓惯用词。姚依林在说白相国时引用官方定论,虽然这个定论可能是姚依林自己写的。但说到马天水时就避而不谈官方定论了,同时还要强调马天水谈到“深夜2时”,偏偏要谈的问题其实不用谈,他可以“当即答复”,加上马天水在来之前也知道这些情况,这里就有文章了。从敏感词“大使训练班”来看,他们是在谈后备人才库的问题。一个是人才培训问题,一个是人才大胆使用问题。对黄金海的安排,看起来姚依林应该是答应了,否则没必要谈什么还在“酝酿”的问题。
前半段也比较难懂。字面上的意思是,如果上面让黄金海到外贸部的话,黄金海的位置应该在柴树藩之前。其实柴树藩也是个传奇人物,后来改行造船去了,名气比李强大得多。这里李强、柴树藩不同意黄金海调进来,使得外贸部和上海之间关系紧张,但姚依林还是好人。
1975年高层政治变化快。毛泽东三项指示为纲,邓小平三株大毒草,四人帮反击右倾翻案风。毛泽东竟然把邓小平的大毒草和刘少奇的《修养》下发,使每个人都能读到,而同时大部分人其实还读不到毛泽东选集,给邓小平的复出埋下伏笔。当时万里整顿火车正点比较有名,虽然当时既不能开除工人,也没有升降工资一说,但开始可以把工人从正式职工改成合同工,威力还是很大。邓小平下台很快,当与此有关。
姚依林没有提翻案风,大概是因为外贸部恢复工作的老干部当中,没有与刘少奇有牵连的人,再加上四人帮跟外贸部没什么矛盾。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7
🙂兄台太客气了,瑕不掩瑜啊。 心远地自偏 字0 2009-09-27 05:40:23
🙂您怎么到新兵营来了? 陈郢客 字0 2009-09-25 17:58:45
🙂白的事儿应该算清除军队势力,林在时往各部安插了 1 kmy1810 字58 2009-09-24 01:38:06
🙂70年代外贸部和上海广州之间的明争暗斗 (2)
🙂送花有宝 kmy1810 字90 2009-09-24 01:35:33
🙂-- 系统屏蔽 --。
🙂没宝! 1 红霄帐底 字18 2009-09-23 01: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