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在台湾问题上联邦制是否可行? -- 锦候

共:💬81 🌺143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建议锦候从民主党派入手研究两岸问题

非常高兴能看到认真讨论技术问题的人。

以下都是些抛砖引玉的视点,肯定不完整,也不准确,谨供参考。

共和国建国之前,国共两党争夺民主党派的支持。国民党开出的条件是实行多党制,但要限制共产党。共产党开出的条件是,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但暂时不搞多党制。

当时的民主党派是在协商以后全体认可了中共的条件的。

之后,国民党在台湾并没有搞真正的多党制,直到李登辉以后,才真正建立多党制体系,消除了党军,部分偿还了当年的欠债。但留下一个遗憾,民进党是以本土为背景的党,当年的民主党派没有在台湾留下足够的痕迹,这是国民党的另一个欠债。

共产党在大陆,基本保持了多党合作制的政治体系。遗憾是,当初反右时在多党制问题上得罪了部分民主党派,文革时进一步伤害了民主党派。但总起来说,在大格局的问题上共产党没有欠债。

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承诺,首先是由毛泽东代表共产党做出的,其次是由周恩来本人做出的。这是毛周格局说法的由来。承诺具体内容,比如说如果共产党不守诺言的话怎么办,虽然没有听到过,但不应该没有,因为很多事仅靠双方的相互信任是不够的。

周恩来有很多事很奇怪,比如这个:

对于丁盛本人在“9·13事件”中的表现和态度,邓颖超的秘书赵炜近年写的回忆录,倒是作了正面的肯定:“这天,钱嘉栋、赵茂峰、纪东和我都在办公室里。下午,我们突然接到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的一个电话。丁司令员在电话中语调十分郑重地说:请转告总理,我们忠于毛主席,听毛主席的,听周总理的。周总理怎么说我就怎么办,我们已经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去办了”。

怎么看都不仅仅是党内斗争的样子。

80年代左右,共产党内部很多人提出看法,认为可以允许国民党回到大陆。真正反对国民党回大陆的,是那些民主党派,而且似乎是全体民主党派。只是不知道他们是表达的协商以后的意见,还是他们各自的意见。最后共产党坚持只能一国两制。

共产党很重视民主党派的意见,反倒对国体不是特别在意,只要不违反共产党的宗旨就可以了。

83岁高龄的中国致公党创始人司徒美堂,要到位于香山南麓半山腰的双清别墅,和毛泽东谈事。毛泽东怕体弱的司徒美堂经不住吉普车的颠簸,就让工作人员准备好担架,到坡底去接。警卫人员找不到担架,毛泽东就让他们用自己的藤椅做成一个简易的轿子。司徒美堂被抬上来后,毛泽东双手挽扶他“下轿”,把司徒美堂感动得连连拱手致谢。

新政府应该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外交、民族政策,新中国将用怎样的国号……对于这些问题,毛泽东虚心听取其他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见,并进行充分的讨论。比如,关于国号问题,毛泽东在他的讲话和文章中,有时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时用“中华民主共和国”;党中央的文件则有时叫“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在新政协的一次筹备会上,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黄炎培(简称民建)等人主张用“中华人民民主国”,而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等则主张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毛泽东当时却支持沿用“中华民国”国号,理由是:共产党救中国,而不是亡中国,新中国取代旧中国是新政府取代旧政府,不是新国家取代旧国家,共产党反蒋介石不反孙中山。后来,何香凝解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里面包涵了“中华民国”这4个字,其实质是一样的;“民国”的“民”就是“人民”;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共和而奋斗,“国”自然就是“共和国”。毛泽东听后觉得有理,就不再坚持。

一个成熟的执政党,是必须有一个或多个成熟的反对党来配合的。文革想尝试另一种格局,很明显是不成功的。

民主党派和国民党,由谁来做反对党,是一定要争个水落石出的。从最近网上的争吵来看,很多人已经转向国民党。但从国家稳定的角度看,恐怕共产党冒不起这个风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