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四面楚歌之欧洲篇 东欧经济之大悲欢 -- 井底望天

共:💬124 🌺122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工人阶级的根本思索,应该是

当年的团结工会工人们,不满意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企业的运作方法,终于依靠自己的抗争,迎来了私有化的政治经济改革。不过,似乎这个改革并没有为他们带来太多的福利。格但斯克船厂从1989年之后,就在企业改革上面举步维艰,最后因为缺乏市场竞争力,管理不善,而被贱卖给了乌克兰的一个投资人。其他波罗的海的另外两家船厂,也贱卖给了在加勒比海登记的来历不明的公司。

而这些私人投资人一进来,就不是当年的波兰共产党政府那样好说话了。因为和欧盟在国家补贴和改制计划上存在分歧,政府当然希望私人投资人来解决这些头疼的麻烦。而这些新的私人老板,采取的方法,就是一个大字,砍!先解雇你一批,然后在降低没有解雇的人工,福利拿下了,工时加上去。于是很多工会工人就没有工作了,还没有被炒掉的工人,整体人心惶惶,怕被人炒掉。

瓦文萨当年说了这样一句话,就是波兰搞共产主义,是把鱼缸变成了鱼汤,而他领导的运动,就是要把鱼汤还原成鱼缸。正是这种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简单化否定,和对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无条件接受,导致了不少东欧国家在转型中的困境。而把现在经济中碰到的困难,推诿到鱼汤变成鱼缸的难度,完全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工人阶级的根本思索,应该首先是自己的福祉委于何方。否则,打破的将是大锅饭,而获得的只能是锁链。

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则在遭遇了教条和僵化的计划经济的困境之后,希望走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90年代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其实大部分还是带上了“华盛顿共识”的色彩。这种思潮一直蔓延到MBO高潮落下才算缓缓收尾。但相对而言,中国的改革多了一些渐进的色彩、和“不完全”的色彩。归其原因,窃以为是跟这一次改革并不是由执政集团的变化带来的,以及地方政府势力的本位性起到了作用。所以,同一方向同一思路的改革,苏东打出去的是拳击手的直拳,而中国打出去的是太极。

但完全否定当初我们受到“华盛顿共识”的影响,则是值得商榷的。

——以上是代友发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