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股市生态与历史收集帖 -- 阅读者

共:💬49 🌺5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胡思乱想十六: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中国

通过上一篇,我们知道,被剥削也就是被杠杆。由此,我有一些猜想或者引申,还有待用数据来证实:

1、高层次的劳动者较少受剥削,跟资本家的谈判能力较强,可以分享一些资本收益;低层次的劳动者,依然重复着18世纪资本主义的故事。例如,高科技产业的研发工作者,曾经投资于获取知识和技能,工作中虽然仍然采用“工薪”的模式,但是已经可以分享一部分资本收益了,我说的不是股票、期权等等。我们考察一下高科技公司和一般工业公司的工资支出比例,大概可以明白。

2、中国2000年后,GDP增长与人均收入增长,出现了“剪刀差”,也许讲述的不仅仅是分配不合理的故事,还有经济越来越依赖于出口,产业结构低端比重越来越大的故事。低端产业比重大,而这个产业劳动者被剥削程度深,所以反应在曲线上,就是“剪刀差”的日渐扩大。

遭逢此次经济危机,世界经济结构和模式要调整,中国经济更如是。经济学家们已经想好了出路:1、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增进劳动者福利,促进消费;2、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可以说,这是基于历史和经济理论的真知灼见。那么,哪一条更重要呢?

我想,第二条要优先于第一条。背刀客年前“投资者日志”里给出了两个词条,解释什么叫中国式产业结构调整:

  8、产业升级:就是压缩儿童的头部,使其头部与身体的比例关系符合成人标准。

  9、积极的产业升级:就是拉长儿童的身体,使其身体与头部的比例关系符合成人标准。

颇多讽刺,说明产业结构调整不是行政,不是行军打仗,经济规律不可任意揉捏。那么政府是否可以有所为?和风细雨、循循善诱?还是根本市场自有其方向,无须政府过分干预?我们的政府,如果能致力于消除产业升级的障碍,就已经善莫大焉了。不敢求他们有什么高超的引导技巧。

调整产业结构,就是要将原来参与到世界经济大循环中的那部分产业,接回到中国经济体内部,既然外需已经不复往日。从前利用“比较弱势”发展出来的产业,需要寻找我们内部的“相对比较优势”产业来构成循环,我们自己的“相对比较优势”产业,则可以利用我们的“后发优势”来引进、模仿,从而实现替代外部的“绝对优势”产业。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的鼓励和保护,鼓励是消除体制内的障碍,保护是防止“不平滑”事件出现——国外的行业垄断和政治干预。

如果短时间内无法出现相应规模的“相对比较优势”产业,那么消灭我们自己的低端产业显然就不得不为之,这并不需要政府做什么,经济调整已经做到了,正如在广东看到的凋敝景象一样。

至于调整收入分配体制,显然也是必须的,但失去了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创造性的力量,收入分配调整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