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21世纪初经济大萧条的根源 -- yuwei

共:💬17 🌺4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国民总收入=总利润+工资和薪金;国民总支出=总投资+资本家消费+工人消费;假定工人花掉全部收入,且略资本家消费,则有:总利润=总投资,由此得出,资本主义经济繁荣不过是利润增长的同义词,投资是决定总利润的最重要因素。明斯基(Minsky)又将卡莱斯基模型扩展为:总利润=投资+政府赤字-外贸赤字+由利润支付的消费-工薪收入中的储蓄部分。卡莱斯基模型及其扩展与马克思的思想存在一贯性,即资本的扩张与大众购买力之间的不平衡是经济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其本质上,仍然是生产过剩。此外,根据扩展模型,可以看到,金融部门之所以能影响经济,原因就在它能左右投资。

为揭示投资的内在决定机制,明斯基提出一个“两重价格”理论。他认为,工资和日常产品价格由劳动力成本及其加成所决定,而资本和金融资产(马克思意义上的虚拟资本)价格则为资本可能产生的预期利润及资产未来现金流之贴现值。前一种价格构成投资的供给条件,后一价格则决定投资需求。要维持经济繁荣,就必须使资本和金融资产价格比投资的供给价格高出一截,以便诱致足够的投资。金融投资可以分为3类:其一,稳妥筹资,即来自资产的现金流量大于偿还债务的现金流量;其二,投机性投资,即近期来自资产的现金流量小于近期偿还债务的现金流量,但近期现金流量中的收入部分却大于债务的利息成本,长期的预期现金收入多于现金支出;其三,庞氏(Ponzi)投资,即来自运营的现金流不足以满足偿付本金或者到期的利息。一个经济系统中,投机性或者庞氏投资分量越大,金融系统就不不稳定。

而作为全球金融的龙头——美国资本市场上的投资本质就是一个庞氏投资的过程。首先,美国制造业外迁与工资实际收入下降的原因,美国信贷消费过度膨胀,政府赤字积累到天文数字,这些投入到美国资本市场的金融投资并没有坚实的美国产业资本做基础。其次,金融资本价格主要由未来预期现金流所决定的,而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充满了非理性,尽管事实已经证明几乎所有行业都面临着市场饱和,产能过剩,但资本寻求增值的欲望始终压制着理性的思考,更有甚者,像索罗斯之类的大投机家更是推波助澜。再次,对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吹捧过甚,发达国家的媒体、学界、企业界总是认为,新兴国家会造就成一批高收入的中产阶级,能够形成巨大的购买力,这可以在未来给新的投资带来巨量的消费群体,可惜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现实中,这种玫瑰般美好的幻想泡沫最终被戳灭。

失调的世界终究不能持久!

在这个危险而野蛮的原始自由资本主义回归的世界中,当整个系统的最末一个环节——美国个人房地产贷款出现信用危机之时,全球资本主义体系轰然崩塌。

笔者在此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尽管金融资本引起的金融危机是此次经济大危机的直接导火索,但是金融资本的非理性炒作并非是经济大萧条的根本原因,其背后的根源仍然是马克思意义上的自由资本主义的痼疾——贫富差距所导致的生产相对过剩。金融市场的泡沫不过是提前让这个危机得以释放而已。即便像某些经济学家所说,加强金融监管,改变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或者某个姓乔的中国小少将说,“救美国就是救中国”,继续维持恐怖的全球经济平衡;再如像作为最后安全阀的美国政府那样用纳税人的钱去补金融寡头们的漏洞,那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始终无法改变利润率下降,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大危机的结局。除非每隔那么几十年就出现一次熊彼特意义上的创造性毁灭,除非现在就发生一次改变人类历史的科技革命,才可能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经济大萧条中挽救出来,但短期内来看,这尚不现实。因此,经济大萧条将是长期笼罩在世人头上的阴影。

原来这100多年来,尽管历史的发展充满了曲折与跌宕,但马克思的魔咒仍然套在资本主义的头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