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在文革和改革中的心理感受:改革比文革更文革。 -- 万兹

共:💬285 🌺670 🌵4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其实过去档案有家庭成分一栏。

俺小时候填的时候,很骄傲的填,贫农。。呵呵。。

假如现在有这个制度,不知道有多少人会骄傲的填“工人,贫农”这样的成分。估计填“地主”的更牛x呵呵的。。。

你说的普通人的例子。俺不好说。不厚道一下的套用一下成分:

你父亲:干部

在三年某农场的一把手任职期间

例子1:

工厂某中层干部

例子2:老校长 ,这算高级知识分子加干部吧。

例子3:新婚夫妇,成分不详。

就你举的这3个例子,包括你父亲,3个都是干部成分。

可能大家对普通人的理解不同。你说的这些级别的普通人在俺们院里住楼房(虽说是那种老式的苏式筒子楼,连厕所都是公用的),但俺们一家是住10平方的小平房,厨房还是自己捡的砖头改得,里面只能放一个炉子,一个案板。下雨天上厕所,要打伞跑出几十米去。院里一个小孩曾经在雨天滑入粪池,淹死啦。

俺确实无法体会这些普通人被批斗的痛苦,因为俺们院(好像有本小说说这种院是垃圾大院)没一个人被批斗,更不用说父子反目这样的事。这种匪夷所思的事都是像听故事一样听来的。大人跟俺说到这些事,通常都“啧啧”,然后讲到刘主席和王女士的故事。

改革前,俺们家基本吃青菜,自家做的咸菜,面条,豆芽。改革后变成可以每天都吃点肉。。从生活改善上,改革不错,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其他的吗,俺觉得像俺这样的普通人家庭基本上是打酱油的。。文革中打酱油,改革时,也打酱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