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半原创】关于历史的对话 -- 京虎子

共:💬41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半原创】关于历史的对话

看了蝴蝶的贴,突然有些对历史的疑问。三人行必有我师,最好用的是老兵帅克,以下是有关对话,有些以为然,有些不以为然,希望其他老师赐教。

虎子:我觉得中国历来无平民历史,不是私人写的历史,而是写老百姓的历史。而且我以为中国几千年官修历史实际上副作用甚大,至少造成史料的局限性,比如帝王谱系很完善,但其他则不如外国。不知意下如何?

老兵:平民历史是平民社会的历史,中国从来就没有过平民社会,自然就不会有平民历史。

西方史和东方史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存在多元社会。西方社会的基础是多元社会,多种价值观并存,所以才会有你说的这类东西;东方社会的基础则是自上而下的权力独占,没有多元存在的可能,自然也就不存在多种价值观并存的有效空间,所存在的唯一主流价值观就是荣华富贵。这样就不可能有平民历史的生存空间。国内市面上的那些玩意儿不过是猎奇性质的,谈不上是平民历史。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史和东方史的区别还不仅仅是是否有平民历史,东方史基本只是朝廷领袖(帝王)、首领(大臣)和制度、体系的纪录,目的是治国的治术,其它的就很少了,而西方史则广阔的多。

虎子:是否可以说这是中国的一个缺陷?或者说西方史高于中国史?至少现在应当提倡多元化?

老兵:不好说这是否是个缺陷,因为学问是为了应用,纯粹的学问是不存在的。中国到目前为止没有这方面的需要,自然不会有这方面的学科。

西方史和中国史孰高孰低并不好说,因为双方的范围并不一致。

多元化的基础在于多元政治环境,否则都是假的。你觉得国内现在有搞真正多元化的可能吗?

虎子:象你这类人一旦在网上写文,广义上应该算是历史学家了,应该是独立思考的。作为一个历史家,是不是也同自然科学家一样根据现有材料和自己的知识先有假设,然后再证明自己的假设?

同自然科学不同,历史是无法验证的。由於历史这种模糊性造成历史家有很大的唯心成分,个人的好恶起的作用很大,这种情况上何以服众?靠师承?权威?人品?公论?一种金字塔似的学科何以有公论?

你讲过,记载历史的不应评历史,古来有几人?

老兵:我其实算不上历史学家,也就是历史爱好者和讨论者罢了。真正的历史学是属于学术范围的,历史学家必须有拿得出手的学术论文才行,不是随便能够自封的。

历史属于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不同在于它的主观成份很大,对历史的认识相当依赖于个人的修养和政治观点,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讨论经常很难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别有用心者除外。因此无法作类似于自然科学的那种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而只能够是各说各话,就看谁的说话能够获得较多人的认可了,也就是所谓公论。唐书(包括新、旧唐书)以前的各种传世史书多是公论的产物,失败者则被自然淘汰。应该说,这种做法还是很公允的。唐书(包括新、旧唐书)以后的史书都为官修,成为修改历史、愚弄后人的工具。

中国从古到今,涉及历史的专业人士分成两类,一类是记载历史的,这是有专人负责的,是一些特定的官制,并不一定是太史;另一类则是评注历史的,他们或者是太史,或者来自特定史馆,二者并不一定是同一批人。前者以尽可能中立的态度记载历史,例如历代实录和皇帝的起居注;而后者则依照自己的意愿(或者上级的意愿)来评注历史。所谓二十五史都属于评注。

虎子:作为你这种历史爱好者为什么探讨研究历史?为了消磨时间?臭显?还是一种惯性觉得不这样对不起你伯父?是不是有一种责任和义务在里面?

放大一点说我们探讨历史应不应该首先有一种使命感?

老兵:我的想法很简单,从前人得失中获取经验教训,时代虽然不同了,道理还是一样的,而且很多事情道理都是相通的。

我二伯父在我小时候对我的历史启蒙正好为我提供了一种这样做的工具。也就是说,历史对我来说,只是工具。

至于责任、义务和使命感,我从来就没有想过。

虎子:这种字典似的说法你以前提过,可是我觉得历史有变异性,此时读史和彼时读史由於心境、环境不同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样的话你的经验教训就不是恒定的了

老兵: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虎子:你这就是狡辩了,说明工具说站不住脚,还有想有作为的。

老兵:建议你多看看我历史方面的有关帖子,就知道我的意思是什么了。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并不是狡辩。

至于说想有所作为,谁不想有所作为,不过我的理想的确不在历史上。

虎子(自言自语) :这家伙的贴子要读到什么时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