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拍摄南海J-10空中加油这组图片的女记者沈玲 -- 螺丝钉

共:💬46 🌺15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沈大校升空拍摄的一组苏27作品获得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八一建军节来自空军战友的礼物

今年的八一建军节,刚好在周六。不断接到来自空军战友的手机短讯,互相致以

节日祝贺。我们这些把青春年华贡献给祖国蓝天的人,今生今世是断不了空军情结

的。

前几天,在人民日报上看到老战友沈玲拍的空中加油的照片,让我惊喜。据我所

知,她应该是我军第一个升空拍摄战鹰的女摄影家。

我便询问起空中加油那张照片的拍摄经过。这一打听,知道了另一个更大的喜

讯:她升空拍摄的一组我空军第三代战机苏27的作品获得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8月5日是发奖的日子。

我便请沈玲将这一组照片中的大部分发过来,把它作为建军节来自空军的礼物

张帖在我的博客里,给我的朋友们一饱眼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空军摄影家沈玲简介

1979 年开始摄影创作已30年。前20年坚持业余摄影创作,2000年调入广州军区空军机关从事专职摄影工作至今。1988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1994年在北京、广州、武汉等地举办个展,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为展览题名:《挚爱的眼神—沈玲摄影艺术展》。先后参加了98抗洪、99国庆大阅兵、2003抗击非典、2005中俄军演、2008抗雨雪冰冻、抗震救灾等重大事件的摄影报道。2009年乘第三代战机苏—27跟随编队训练航拍,乘轰油六深入南海战巡续航加油航拍,成为我国第一位乘三代战机进行航拍的女军人。

先后在国内外各类媒体发表新闻图片3000多幅,获奖作品 160多幅,其中:1988年作品《窥》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3届亚太地区摄影比赛日航奖、《生命卫士》获第6届国际卫生摄影比赛金奖、《“黄继光”在抗洪一线》1998年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举办的抗洪摄影纪实展获优秀奖、《非典病房的一天》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届摄影艺术奖、《蓝天的女儿回来了》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届摄影艺术奖、《雨夜的鹰》获2004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年赛银奖、抗震救灾作品《整装待发》被中央档案馆收藏、摄影论文《倾注共鸣传递》在第三届军事摄影理论研讨会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2003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优秀会员”荣誉称号、同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抗击SARS优秀摄影工作者”荣誉称号、2008年分别被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授予“抗击冰雪心系人民”优秀新闻摄影工作者称号、“汶川地震 抗震救灾” 优秀新闻摄影工作者称号。

《蓝天畅想曲》拍摄记

沈 玲

“020,020,行不行?”飞行头盔的耳麦里传来前舱飞行副团长贾振宇忧虑的声音。是的,这种担忧可以理解,因为我乘坐的是新型第三代战机,而不是军用运输机;因为我只是一个军旅女摄影记者,而不是一名飞行员;因为我已经54岁,而战斗机的男飞行员也只飞到48岁……太多的因为,让这次航拍,变成了一次不容失败的唯一。

作为长年摸爬滚打在机场的空军摄影记者,乘新型战机航拍是我多年的梦想。要梦想成真,确实“难于上青天”!

由于战斗机飞行员对体能要求的特殊性,按规定战斗机飞行员48岁必须淘汰,45岁基本停飞;特别是在中国,三代战机从未有女性上过!这些硬指标使我这样一名 54岁的不是飞行员的女性,要想上战斗机更是难上加难!打报告、层层审批、司令亲自把关;无数次递交报告又无数次被拒绝。那晚,当终于接到通知可以乘新型战斗机随训航拍时,我激动地无法入睡,那种心情又怎能不用一个“狂喜”来形容。

飞行,必须到医院飞行员专科进行严格体检,并逐一记录在飞行员健康本上;体检合格才能由部队作出详细的飞行训练计划,再次向机关报告审批,才能开始实施飞行基础训练。

经验丰富的飞行副大队长张家魁是我的飞行教官。他耐心地为我讲解,陪同我训练:学习航理知识、模拟机飞行训练、座舱实习、徒步演练、跳伞救生训练,记下了满满一本飞行训练日记。

“明天就要飞行了,这一刻来得太不容易了。”头天晚上,我枕着领来的新飞行服,激动得一遍遍地问:“这是真的吗?我真的能上天吗?”

5月13日清晨,当我穿上蓝色的飞行服,戴上头盔,绑上抗荷服,登上战机的舷梯时,一股沉积已久的感情突然迸发,让我无法自已。刺耳的啸叫似乎都成了自己最喜欢听的快门声。

起飞了!战鹰腾空而起。瞬间,我乘的战鹰插入云霄,如同茫茫沧海中一叶小舟,我仿佛在梦境中翱翔。

带飞副团长、特级飞行员贾振宇是我军三代战机最优秀的飞行员,多次参加重大演习,飞行技术堪称一流。

“020,020,左前方有编队!”(020是我的飞行代号) 132(贾副团长的飞行代号) 的呼叫把我从梦境中唤醒。

“明白!”我举起相机,睁大眼睛拼命搜寻,却不见踪影,我不得不佩服飞行员那鹰隼般的视力。镜头中,原本是芝麻大的黑点,刹那间呈现在眼前。战机!我不停地按动着快门,生怕漏掉每一个瞬间。

猛抬头,原来预报说“晴天”的天空中却乌云密布。战鹰成战斗队形飞翔着,在云缝透出的一点逆光下,带给我一种战场风云四起的豪壮,我暗自欣喜。

机群小转弯向左下方盘旋。

“020,行吗?”头盔耳麦里传来前舱副团长贾振宇忧虑的问声。

“行,跟上!”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知道,挂弹战机在俯冲或45度转弯这样一个最佳拍摄角度跟进时,自己就要承受战斗机特有的空中强载荷。顿时,我感到,抗荷服像是绑在腿上的血压测带开始充气,把血向上挤压。

4个G!自身体重乘4倍,如同400斤重的水泥压在你的身上。手中5斤的相机瞬间变成了20斤重的“铅球”,举“机”维艰。

“顶住!顶住!”我屏住气拼命往上顶,几乎到了极限。但我必须挺住! 40年了,从进入空军行列学习摄影的那一天起,自己就在梦想着能够“乘战斗机航拍”,能够让自己的镜头与它们在空中亲密接触,让它们卫国戍边的雄姿成为永恒。

这一刻,我拍下了最壮观的瞬间。

美!太美了!当座机脱离编队时,看着它们从身边滑过,心中油然生出“生命如斯”的感慨;当编队靠近海岸线,俯瞰下去,绿的海、黄的岸、白的云,世上最完美的构图也不过如此吧。如果不是突然发现自己的头盔映在玻璃上的眩光,我几乎忘了自己是在战机上,几乎忘了超载荷给身体带来的疲惫和酸痛。我尽情地享受着翱翔在空中的美妙,一次次地按动着快门,因为我很清楚,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空中的瞬间更是稍纵即逝,如果我没有把握住这样一次机会,我一定会遗憾终生。

实际上,在这一次容不得失败的机会中,依然留下了缺憾。这是由于高空高速的强载荷;由于机舱特定的狭小空间;也由于自己第一次随训练拍摄。如果有机会,我还想飞,去弥补这些缺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