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注钾肥】资料汇总--BPC欲限产保价施压钾盐价格谈判 -- 清水

共:💬101 🌺5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最近的资料-中国钾盐行业需回归理性发展

7月30日,2009年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行业分会新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长工作会议在上海顺利召开。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新疆罗布泊钾盐共有公司、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等常务副会长及副会长单位悉数派人参加。会后分会会长李刚在新闻发布会上就中国钾盐行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发表看法,提出要从五个方面理性看待中国的钾盐(钾肥)行业。  

 

  钾肥产业并非暴利产业

  自钾肥价格出现上涨之后,“钾肥是暴利行业”、“要对钾肥征暴利税”的说法屡见报端,对于国内钾肥生产企业出口的做法很多人也颇多微词。对此,李刚纠正了“中国钾肥是暴利行业”的说法,他指出,中国的钾肥生产企业并不像外界所说的那样属于暴利行业,从投资的投入和产出比来看不比其他行业高。

  钾肥的生产需要牵涉到探矿、开发、规模化生产的漫长过程,与氮肥及复合肥行业只需要有原料就可以随时建厂开工不同,钾矿漫长的勘探过程需要的是巨大的资金投入,还要面临能不能产出产品的风险。以青海盐湖工业集团为例,从1958年开始建厂一直到2000年都处于投入大于产出的状态,企业的经营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01年才真正扭亏为盈,亏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钾盐开发过程中所需的巨大资金投入。而且我国的大型钾盐生产基地基本都处于生命禁区,开采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最近几年的钾盐销售形势的好转并不意味着钾盐行业的投入产出比就高出正常水平。

  同时,中国的钾盐生产和流通企业一直都在为保障和稳定国内的钾肥供应努力,才使大部分要依靠进口的中国钾肥价格一直维持在全球的低位。比如2008年国际钾肥价格高达每吨五六千元的时候,国内的钾肥价格却维持在每吨四千多元的供应价格,所以说国内的钾肥企业更多是在承担保障供给的社会责任,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利益最大化。

  国内钾肥市场已平稳运行

  李刚指出,从最近两个月中国钾肥行业的运转情况,可以确定中国的钾肥行业已经步入平稳运行时期,钾肥的价格已经处于理性水平,市场的平稳运行对于钾肥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需求者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5月份之前,钾肥行业的价格出现一路走低(以95%KCl为例,价格从 3500元/吨下降到2800元/吨左右,下降近40%),致使下游的生产企业及经销商都不敢拿货,这样的状态是非常不正常的,不利于市场的稳定运行。但是从今年5月份以来,钾肥行业的主流报价在2800-3200元/吨之间,没有再出现大起大落;现在印度的招标价格是460美元/吨,换算为人民币是 3100-3200元/吨,与国内价格基本持平,分会据此认为钾肥价格已经回到合理价位,再降价的可能性不大,市场的平稳运行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暂缓钾肥谈判对我方有利

  对于大家关心的进口钾肥谈判,钾盐行业分会希望能够暂缓钾肥谈判,等到国家钾肥价格持续运行到一个合理水平之后再进行谈判,从而抓住谈判的主动权。

  之所以提出要暂缓钾肥谈判,分会认为,我国钾肥的资源量只占全球的1%,在产量上,按2008年计算,国内的产量是300多万吨,而国际上为5000万吨,只占全球的6%,所以话语权比较弱,因此在谈判过程中,我们需要着眼长远,不能为了一时的低价而破坏了民族工业,也不能不顾策略地高价进口。

  如果急于进行谈判,很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能够谈下来少量低价的进口钾肥,但是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相反还会对国内钾肥价格带来较大的冲击,如果让国内钾肥生产企业因此而受到重创,不利于后期国内钾肥行业的平稳运行;另一种情况就是以现在和印度差不多的价格签订进口钾肥合同,印度的进口价虽然是目前国际最低,但并不代表后续价格运行的最低水平。因此,分会建议暂缓谈判,等到国际钾肥市场也稳定运行之后再进行谈判,从而维护长远利益。

  国家要支持国内企业利用国际钾矿资源

  在这次会上,钾盐行业分会重新提出了我国在钾盐行业“1:1:1”,也就是 “3个1/3”整体的有机科学发展规划,“1:1:1”是指: 1/3靠国内生产,1/3靠进口,1/3靠建立国外生产基地。但是现在我国一次性钾盐的生产情况却是:国内的生产占到1/3,一半以上需要从国外直接进口,在国外资源的利用上,产量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希望国家能够从政策上对国内企业利用国际资源给予进一步的支持。

  在国际钾矿资源的利用上,对于国内企业在老挝和泰国进行钾盐资源的开发,钾盐分会希望国家能够从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与国内钾盐的开发不同,这两个国家环保的可容纳性非常小,比如国内的青海和新疆的盐湖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晾晒非常方便,而老挝的钾矿上面就是很好的农田,所以对开采的技术和投入的成本都有更高的要求,如果将矿石运回国内进行生产所需的成本也非常高,因此这些国家的钾盐开采效益不高,希望国家能够从政策上给予相应的优惠和支持。

  对于加拿大、刚果(布)、埃塞俄比亚和俄罗斯等地的钾矿开发,分会表示国内企业更多的是资本方面的参与,主要是这些国家的运输距离比较长,而在当地投资生产钾肥的话资金需求又非常大,因此,国内生产企业可以采取参股或者控股的方式与这些国家的钾肥生产企业进行合作,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进口的话语权。

  除了要支持钾盐企业走出去,分会还希望国家能对国内企业开发利用非可溶性钾资源进行支持,我国可溶性钾资源缺乏,但不溶性钾资源却相当丰富,目前在不溶性钾资源方面,中科院等一些单位已经研发出新技术,有望能成功开发利用钾长石等含钾资源,非可溶性钾盐利用技术的产业化有望彻底解决我国缺钾的现状。

  科学施钾肥才能长远发展

  分会认为,目前有些人所坚持的钾肥就是农作物的营养品,主要在于提高作物品质,对于增产没有多大效果的说法是不科学的,由于不重视钾肥而少施甚至不施钾肥的做法是短期行为,对于土壤的可持续发展及农作物的稳产、增产非常不利。

  钾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促进农作物茎秆的生长,在用钾肥之前,各地农作物出现倒伏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倒伏的直接后果就是作物产量减产;另外,如果土壤缺钾还会造成土壤板结,一些人所宣称的依靠草木灰就可以实现不用钾肥的做法也是不对的,土壤仍然需要通过施用钾肥来满足需求。

  因此,钾盐分会呼吁企业和社会能加强为农民提供科学认识和施用钾肥的农技服务,让农民真正了解钾肥的作用。同时,分会希望国家标准委能够从肥料的生产配方和含量方面严格管理,不能为了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养分的科学配比,从标准上为钾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保障。

===========================================================================================================

看其中针对暴利及价格的反驳,感觉本文开始制造舆论了。

楼下有提问的朋友很对不起!前一段时间忙别的也上来的较少。加上做了把中金黄金故对有色关注的比较多。按比例配置的钾肥概念仍然持有,但化肥行业还是受到危机影响,中期业绩一般表现机会也不大。

但该来的利空基本已经兑现,两盐合并势在必行。最终换股价格分别为:盐湖集团25.46元/股,盐湖钾肥73.83元/股。相应换股比例为2.9:1。盐湖换股时如低于25.46元,大股东需要掏出20个亿以上的现金补偿流通股股东,而盐湖现价不到26元,盐钾不到60元。

国内农耕除东北外大部分地区一年两熟或三熟,二季度一般是施肥淡季,加上价格不稳经销商多持观望态度,使厂家存货增长造成整体业绩下滑。而三季度是普遍的用肥旺季,且化肥价格已基本企稳,行业整体业绩应该转暖恢复。估计配合业绩的炒作或许将拉开。

最近的调整,除前期涨幅过大指标需要修复外,也有游资兑现筹码转投创业板布控的影响。但估计总体出现07-08年那样跨年度大调整的可能性不大,人气刚刚恢复,很多人都感觉到的“顶”真的是头部么?相反07年最红火时上七千点的投票没有一个人质疑.....。

最后再说个糙的,养猪的都知道的理,猪要养肥了再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