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 转载说明 -- 温雅颂

共:💬75 🌺3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之九:复习

随着邓小平的复出,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大学恢复面向社会直接招生,学生通过考试入学,只是一个早晚的问题了。虽然还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真的到来,有备无患是一个永远也颠扑不破的真理。就在听到邓小平复出的新闻后不久,我们就趁着秋收农忙季节到来之前,赶紧回家收集整理上学时的课本和作业等,先让自己预热一下。

我们的知青宿舍也在秋收大忙季节到来之前盖好了。新宿舍是一间大房并排隔出了很多小房间,每个房间有自己单独的门,每个房间住三个人。每个床铺前还有一个放箱子的平台,坐在床上正好可以当桌子用。

整个秋收大忙季节是不可能踏下心来复习功课的,不过我们这时已经适应了农村的体力劳动,虽然秋收大忙很累,但收工回来后大家还不至于累的只剩下睡觉了。我们几个准备考大学的知青就利用晚上的时间互相考问一些需要记住的考试内容,主要是政治课的内容。那时也没有正规的复习材料,只能是参考课本以及报纸上的时事内容。

一忙完秋收,我们就一齐回家了,一回到家就听到了年底就要进行第一次高考的消息。

为了能提高复习效率,我们回到母校,想看看学校能否为我们组织一些补习班。可回校一看,我们的心就凉了。一听说恢复高考,学校、老师、学生、还有家长立马都动起来了。我们下面那一届学生早已进入了高考复习的状态,未雨绸缪,开始为七八年的高考做准备了。这时学校已经根本不可能再有师资和教室提供给我们这些已经毕业的学生。人说“嫁出去的女儿就好比泼出去的水”,我们也被母校像泼水一样泼出去了!

母校指望不上了,就只有靠我们自己了。

就在这时,我们却收到了村里托人捎来的口信:公社组织人力挖河,需要很多劳力,要求各村男性强壮劳力包括知青都必须参加。我们一听挖河,就知道这次去不得,因为我们那附近没河,要挖河显然要到别的地方去挖,那就意味着要住在当地老乡家里。这种事我们在中学“三夏”劳动时就干过,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这种住老乡家里,都是当地老乡腾出一个带火炕的房间给来人住。虽然房间大小不尽相同,但都是靠窗一侧一个火炕通铺,五六个或者七八个人就这么睡在炕上。如果参加挖河,肯定以生产队为单位,那知青就只能和老乡一起睡大通铺。我们不在乎和老乡一起劳动,也不在乎和老乡一起吃饭,但实在做不到和老乡一起睡觉!

结果,我们几个要考大学的一商量,“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给它来了个集体不奉召。我们几个一不奉召,那些根本不打算考大学的也跟着起哄,也都不回去,结果把村里知青办的老头气坏了,发狠要在回城招工时给我们穿小鞋。我一般不愿意干破釜沉舟、不给自己留后路的事,但这次实在没办法,只好豁出去了。

既然母校指望不上,留在家里复习,总不能什么家务活都不干,出来进去见到街坊四邻还得应酬几句,我们都觉得反而不如回到村里更安静,所以在等村里挖河的劳力集合出发以后,我们就悄悄地溜回了村。这段时间,因为挖河的事和村里的干部关系有些僵,我们也不好意思再去混工分,所以也干脆不去出工,每天就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复习功课。

那个时候,农村经常停电。为了不耽误复习,我们每人自己动手做了个煤油灯。用一个空的墨水瓶装煤油,瓶口处用一片白铁皮剪一个圆盖盖在瓶口,圆盖中间凿一个小眼,从小眼里穿一截绵绳当灯芯,一个简陋的煤油灯就做成了。

可是,这样简陋的煤油灯太暗,火苗也不稳定,灯下看书很伤眼睛,而且煤油灯冒出很多的黑烟,显然燃烧效率不高。后来听说村里的小卖部有正式的煤油灯卖,我们就跑去看。一看果然有,但还是有点贵。我们就问能不能光买上面玻璃罩那部分,下面的瓶子就不买了。虽然问时没抱太大希望,没想到居然还真行,可以单买。于是我们就每人买了一个,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煤油灯,只是缺少下面的瓶子。买回来往墨水瓶上一拧,居然也正好!点着火,扣上玻璃罩,哇!比我们原来自制的“煤油灯”亮好几倍!而且一点烟也没有!

鸟枪换了炮,学习效率也就大大提高。

我们几个准备报考的基本还是各自为战,自己复习自己的,有问题时互相讨论,互相交换一些自己搜集来的复习题。有时利用吃饭时间或其它休息时间互相考一考基本概念等。我们在学校时本来不在一个班,所以开始彼此并不了解对方的底细,这样在一起复习一段时间后,差别慢慢就看出来了,这就引出了一段当时脍炙人口的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

关键词(Tags): #高考#复习#青梅煮酒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