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吴晓波 中国民企错失的半年 -- 谢家堂前

共:💬169 🌺131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后发国家追赶过程中剪除其它独立意志

我想问的是这具体手法是如何操作的,可行性有多大?有没有现实的例子?

我只能随大流,泛泛说下这么多年接受的主流宣传中我能理解的部分:改革应该是为了追赶。改革的起始,为了“搞活”,放开了对民营资本的约束。那么,我的问题是:如果要剪除其它独立意志,干吗放它出来?如果没有民营资本,改革能否启动?进一步说,改革是否是错的?如果改革这条路是错的,有没有其它的更好的路?沿着原来那条总不行吧?

也一并回下镭射河友:您引述的陈经的那段话中,认为不需要民资,只要有国企和“三资”即可。我不知道您这里所说的“三资”是否是一般意义上的那个,如果是的话,那我还是回去查一下资料,太颠覆了,光是苏南浙江乡镇企业这一块就够我乱的了。而且您把民资当成腐败的根源,更似乎把民资视为国资的寄生虫。这可正好和我一直以来的印象截然相反。改革成果的来源无非是国资、外资和民资,我想问的是:国资企业在改革那么多年中的效益如何?特别是两千年以前!外资花了很长时间才在中国形成一定规模,之前的那些年是否是三者之中民资特别是民企的效益最好?贡献最大?

有没有数据显示,民资从国资吸的血多于民资创造的利润?国资能提供的血主体还是改革前的积累吧,那有多少?和民资创造的利润相比到底哪头更重?腐败要归罪于民资?开放中官员们交的那些学费怎么算?我可真是弄糊涂了,这怎么一下就颠覆了呢?

我总结一下我的看法吧:改革这么多年的贡献,三者之中,国资创造的利润最小,外资其次,民资才是主体,这似乎也是政府这么多年的主流宣传吧。跟外资相比,至少民资赚的钱还在国内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