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哲学漫谈之一:浅谈作为导论的两种哲学史 -- 邝言

共:💬56 🌺1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解题】呵呵,出题的方式就很科学化么。

请就。。。的例子从哲学的角度谈一谈科学的眼界问题。。。

政治考试考多了吧?呵呵。

那么我就试着做一做吧。

的确如您所说:科学的耳朵一旦听到这样的事情,会询问其根据何在、如何证明。如果其根据和证明是当今科学范式之内的事情(绝大多数都是如此),那么确证和证伪也都是很简单的事情。简单不是说容易,也许很麻烦,简单是说那只是一个操作的问题。似乎这就是所谓科学眼界。

但是在要求证明之前有一个过程被绝大多数人所忽视。那就是一旦听到这样一个信息“水能听懂人话”,人脑就迅速地以科学的方式接受并且处理了这样一个信息,这个过程神鬼不知,这才是真正的“眼界”。试问:谁在看世界的时候同时能看到自己的眼睛呢?

那么好了,我们现在就换双眼睛看一看。那么你拿什么眼睛去看呢?如果你拿宗教的眼睛去看,那么那就是上帝的事情,水因人成形的神迹《圣经》里面早已为我们呈现过了,有神的旨意在,好像没有什么值得惊奇。注意:这段话并非对宗教的揶揄!

那么不用宗教的眼睛吧。我们用艺术的眼睛来看,那么我们就开始写诗,开始咏唱,在柏林交响乐团演奏的时候边上放一盆天然矿泉水,然后通过放大呈像让观众在听觉得到满足时视觉也得以享受。不论科学怎么折腾,水结晶的图像的确带来审美的愉悦。……

觉得我跑题了吗?并没有。我的意思是:为什么你一听到这个消息没有立即跪下祷告而是立即去寻找科学证明呢?其实什么证明都没有开始做的时候,你的科学眼界已经在发挥作用了。而这一点在哲学看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尼采谈到道德的时候曾经说过:“从来就没有道德事实,有的只是对事实的道德解释。”那么,把这句话里面的道德换成科学也是差不多的。这个思路延续到后来就成了解释学。解释学同以往哲学不同在于,并不追问所谓“事实的本然”,而是追问在特定的情境(或者说语境)之下,事情向我呈现的意义。注意:这个意义并不是说价值评判。以这件事说,它对您呈现的意义就是科学的意义。科学对您的自我有构成性的意义(比如您的眼睛就是科学做的),因而您觉得您关心这样的问题。换作是我――噢,我是说真的――我就在欣赏那些水晶的图片了……

其实如果不恶意揣测作者的动机,我们会发现人类总喜欢证明除了人类本身以外还有智慧生命(乃至无机界)存在,这一方面是现代人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浪漫反动,一方面也是为了卸下肩头天命一般的重担。然而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从万物有灵论开始这样的论调就屡见不鲜了,只是这份重担倒的确和人类的终极关怀是相关的,它一直压在人类的肩头,因此不时地人类还是要以一种近乎悲剧的精神来娱乐一下自己。

其实我只要说尼采的那句话就够了,但是我罗嗦一点,会让大家轻松点。呵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