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首都偶遇新疆人 -- 禅人

共:💬53 🌺22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首都偶遇新疆人

从没机会与新疆的少数民族作深度接触,连新疆都没去过,只是在好几年之前,在北京与三个新疆人有一次偶遇。

那次是陪母亲去北京看望她的老姐我的大姨妈。母亲上回去北京的时候,还没有我呢,所以此次除了看老姐,当然还要重游首都。去的时候是夏天,北京已经非常炎热。那天一大早趁太阳还没升起,直奔颐和园,转了一圈出门,时间刚过8点。门外停着好些旅游大巴,导游扯着嗓门反复大声吆喝着:“去长城十三陵定陵一日游,请上车。”打听了一下,8点半开车,时间正好,马上买票上车。

车上已经坐了一半游客,估计都是像我们这样来自外地的散客,开车前陆陆续续还有人上车。就在这时,上来了三个中青年男乘客,皮肤黝红,浓眉深目,长相一望而知,不是汉人,也不是藏人。三人中两人坐我们后排,另一人坐在走道隔邻,叽里咕噜说着自己的民族语言。

行车路上无聊,我拿出数码相机翻看照片,隔邻的那位好奇地歪过头来看。

我朝他笑笑:“你们新疆来的?”

他也友好地点头:“是啊。”

“是维吾尔族的?”

“我是维族,他们两个,一个是塔吉克,一个克尔克孜。”

“噢…”我做恍然状,其实从长相,我更本分辨不出不同。

于是就闲聊起来。

原来他们三个都来自南疆,是那里某个地区(地名我忘了)教育局派到山东日照市短期进修学习的,他们所在的地区与日照市属于结对子的对口地区,我的理解是类似一帮一的对口,由日照负责帮带那个南疆地区。维族朋友自我介绍说是县教育局的干部,另两位则是各自学校的校长和先进教师,当时他们的进修期快结束了,所以趁还有几天假期,三人结伴特地来游首都。那位维族干部比较开朗,普通话说得也好,另两位交流没问题,但听得出汉语没有那么流利。

我对新疆很无知,只知道南疆比北疆落后些,三位南疆朋友也如是说,不过那位维族干部的话还是让我颇为吃惊:“我们那里太闭塞了,太不发达了。你知道吗,有机会被派到内地来,在我们那里就象出国一样。”也许我露出了难以置信的夸张表情,他又强调了一遍:“真的,就象出国一样,能来首都北京旅游,可能这辈子就这么一次了。”

已经是21世纪了,他们好歹也是当地受过教育有文化的干部,至于那么无望,连再次游北京都游不起吗?他们都如此,那当地普通农牧民又如何是好呢?

我听了真是有点晕, 只好没话找话说:“只要发展起来还是很快的,你看内地,我们八十年代中大学毕业,月工资只有六十块钱,还是上海的水平,这离现在也不过十几年时间而已啊。你们以后肯定有机会的。”

他们一起笑起来,说希望他们那里发展快点,也会如此。他们给我的印象是很朴实,语气中有点无奈,但并不象在抱怨。

因为有了途中的交流,到了景点我们也基本同行,他们都两手空空没有相机,我便随手给他们在长城上留了几张影,想也没想就向他们要电邮地址,以便传送图像。他们边欣赏像机上自己的影象,边回答道:“我们那里没有啊…”

回城途中,北京导游向游客预先告知几个下车停靠站,后门一对浙江某地的夫妇用不翘舌的浙江普通话大声问导游,某某赞肆换斯七路吗?北京导游说:“是十七路”,还挺负责地说了一堆该怎么走。浙江夫妇被转舌头的北京话饶得有点晕,说:“我们不坐四四七路,我们做斯七路。”于是北京导游与浙江夫妇四四十十来会倒了几次舌头,全车游客都听得咯咯笑起来。

维族干部仍坐在我隔邻,听他们喊来喊去,忍不住站起来朝后大声说:“是、十七,不是、四四七。”

我笑说:“你看,新疆人都听懂了,浙江人还听不懂。”

不料那位维族干部来情绪了,立即接口道:“新疆人也是中国人嘛!”

这才意识到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也为他敏感的爱国自尊心所触动,赶紧赔笑说:“当然当然,新疆人当然是中国人!我的意思是说,你的母语是本民族语言,他们的母语是汉语,理应比你说得好才是,可他们的普通话明显还不如你这维族人呢。”

他这才有点自得地微笑不语。

这本是一段平淡无奇的偶遇,那三个南疆少数民族游客,我自始至终连姓名都没打听,从他们身上得到的浮光掠影,也未必能折射出什么整体形象来,甚至可能是盲人摸象的片面印象。不过,看到论坛上关于新疆的一些议论,有时候会令我想起与这三位素昧平生的新疆人的对话,只是不曾想过写段文字记录,因这两天的新闻,是记。

只想说一句:人与人,还是有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民族之间。

通宝推:牛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