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保加利亚通史【第四次校对完整版】 -- 生命之歌

共:💬39 🌺9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三卷 中世纪的保加利亚 第二部分

630年,奥尔加诺去世,科夫拉特成为新的保加利亚汗王。科夫拉特刚刚当上汗王,就开始积极准备脱离阿瓦尔人,以求得独立。在他刚继位之时,阿瓦尔人为了先发制人,凭空捏造了他们要暴动的证据,追杀9千名保加利亚人一直到法兰克统治下的巴伐利亚地区,在阿瓦尔人的大屠杀下,仅有7百名保加利亚人在一个叫阿济格(Alzeco,与努尔哈赤的儿子同名)的保加利亚首领领导下逃跑至阿尔卑斯山东部。统治此地的斯拉夫国家——萨莫王国国王萨莫认为阿瓦尔人的行为是对于他们的一种挑衅,便对其发动进攻。与此同时,在阿瓦尔人统治下的保加利亚人也在科夫拉特可汗的领导下统一起来,经过周密安排,科夫拉特在635年联合匈人余部以及斯拉夫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反阿瓦尔人起义,从而一举成功。阿瓦尔人也因为其双线作战国土日渐狭小,最终成为一个无法对各大国形成威胁的“二流小国”,不久便淡出了历史舞台。科夫拉特可汗在收服原阿瓦尔各部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保加利亚人国家——老大保加利亚。其国土东达库班河,西接第聂伯河,北抵顿涅茨河,南达亚速海和黑海,都城在塔曼半岛的法纳戈里亚(今捷姆留克附近)。自这以后,老大保加利亚和拜占庭帝国一直处于友好融洽的关系,在科拉夫特的统治下,北方游牧民族也没再发生大规模的侵袭。

在奥尔加诺和科夫拉特统治时期,估计是受到拜占庭的影响,保加利亚人的生活有很多根本改变。据考古证据和文献资料显示,此时的保加利亚人已经脱离游牧生活,开始定居制造房屋。虽然房屋还是用刚刚砍下的原木垒成,但已经出现了专门的锯,这是游牧时代根本不可能有的东西。在房屋群落中我们还看到了养殖家畜的栏笼,可以知道他们的生活已经开始富裕,有了大量的剩余产品。另外在他们居住地不远,考古学家还发现大片农田,这一点可以证实此时的保加利亚人已经过渡到农耕社会。据推测,此时的保加利亚人使用斯拉夫人奴隶耕种土地,土地上主要种植粟和小麦,他们会自己制作面包和麦茶。但他们手工业和贸易很不发达,仍旧处于以物易物的时代,最多也只是牲畜作为中介。虽然其农业有较大发展,但他们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却没有大的改变,还是以家长作为部落议事会的主要成员,整个部落的重大决定都出自他们的讨论结果。而且武器也很原始,基本军队都用马刀、长绳、吹箭、毒矢、手斧等,盔甲也未发明出来。由此看来,他们的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据拜占庭史学家尼基弗鲁斯记载:当科拉夫特可汗死前,曾经把他的孩子们叫到床前,给了他们每人一根树枝,让他们掰折,大家都很容易就能做到。之后他又给大家一捆树枝,结果谁都没有掰折。他借用这个比喻告诉他的儿子们,只有大家同心协力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希望自己死后他们能互相帮助,维持这个国家的和平。公元642年,科夫拉特可汗去世,其死后被葬在今乌克兰的帕里斯车皮纳,1912年坟墓被考古学家发现。长子巴特巴颜(Batbayan,642-690)即位,他的弟弟们仿佛根本就没有听科夫拉特可汗的遗训,在其刚刚去世后就开始内乱,各自为政,特别是之后发生的一件事将彻底改变保加利亚国家的进程。

当阿瓦尔人式微后,拜占庭也对保加利亚不再友好。在数年的多次战争后,拜占庭帝国边界再次拓展到黑海北岸的车绳。由于这里苦寒的气候以及物质的缺乏,拜占庭人便把这里作为他们的罪犯流放地。公元654年,曾经有一个罗马主教因为谴责“基督一志论”而被拜占庭皇帝流放到这里,他就是马丁一世(St Martin I,?-655)。在这里他记载下一些很重要的事件,让我们可以知道此时保加利亚的一些情况。6世纪中叶,哈扎尔人进入保加利亚人统治地区,利用各部落的混乱,逐步控制了保加利亚人所在地区,并不断向巴尔干半岛纵深战斗,造成了拜占庭帝国的又一次危机。据现存史料可知,哈扎尔人属于突厥人的一支。他们出现在6世纪,从属于中亚地区的突厥人国家。据称他们与阿瓦尔人西迁的原因一样,是由于突厥人的残酷压榨,而不得不西迁,寻找自己的乐土。在西迁过程中,这些人逐渐壮大力量,实力突飞猛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从原始氏族制过渡到奴隶制,吸收了大量的其它民族的居民加入,如:高加索人、斯拉夫人、阿拉伯人、犹太人,甚至还有芬兰乌戈尔人,在多种文化的熏陶下,哈扎尔人建立了国家,都城设在伏尔加河下游的伊提尔城,甚至还建立了一个避暑的夏宫,叫谢缅杰尔,坐落在里海边上。

但是同时的保加利亚人则开始了最后一次迁徙。在哈扎尔人到来之后,巴特巴颜认为只有臣服了这些新来的强悍民族,才能保持保加利亚人的独立,而他的弟弟们则不这样认为,他们凭借着保加利亚人的那种不服输的精神,要求迁徙到更好的地方。为此两方发生了争端,保加利亚各部落迅速分裂,离开了这块活跃了200年的水草肥美的宝地。科夫拉特的几个儿子带领着各自的部族,四处迁徙,从此保加利亚人天各一方,各自发展出强大的国家:长子巴特巴颜带领的部落,一直留在亚速海及其邻近区域,在公元660-670年的战争中多次输给哈扎尔的卡班可汗,最后残部投降,渐渐同化于哈扎尔人;次子科特拉格(Kotrag)听说其兄长已经失利,遂索性直接投奔卡班可汗,率众北迁到伏尔加河流域,建立了伏尔加卡姆保加利亚,即“大壇的民族”,都城布加尔,1236年,被蒙古的拔都所灭亡;四子埃姆纳特祖尔(Emnetzur)西迁到了多瑙河附近,后来被阿瓦尔人并吞;幼子巴尔克则率众西迁,一直到达意大利伦巴德人(Lambards)的国家,与意大利诸民族融合;三子就是我们的主角,第一保加利亚王国的建立者——阿斯巴鲁赫汗(也叫伊斯比里赫,Asparuch,642-701)领导的保加利亚部落,他们西迁到多瑙河的北面。在这里他们与斯拉夫人的“七部落”军事联盟联合,并迅速壮大。此时的保加利亚民族已过渡到农耕社会,迫切需要居留地驻留。一方面为躲避大草原民族的袭击,另一方面也为自己民族的再次兴起。

阿斯巴鲁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积极和拜占庭人接洽,要求在色雷斯平原得到一块地方以为民族放牧之用。拜占庭出于多方面考虑,勉强接受这个条件。但接受条件的前提是要求保加利亚人以后必须为拜占庭人进行多瑙河岸前线的防卫,并随时抽调兵马帮助拜占庭人去攻打阿拉伯人。阿斯巴鲁赫同意了该条件,便逐步定居于多瑙河入海口地区。据《保加利亚编年史》记载,阿斯巴鲁赫率领的保加利亚人此时居住在多瑙河到黑海之间的区域,为拜占庭人守边。但因为拜占庭的官员们对他们横征暴敛,并大肆抢夺财物,因此保加利亚人感到很不满,积怨最终发展成起义。开始是小规模的反对,继而发展成了全部落的大抗争。他们“在阿斯巴鲁赫的率领下,与统率‘斯拉夫七部落联盟’的当地斯拉夫贵族达成了协议。他们共同建立一个斯拉夫——保加利亚国家(即第一保加利亚王国),并为抵抗拜占庭人和其他敌人新的侵袭而采取了措施。”保加利亚人首先定都在黑海附近的瓦尔纳(Varna),后迁都到普里斯拉夫(Preslav),这一举动象征着保加利亚国家的正式建立。拜占庭人当然不允许一个独立的保加利亚国家出现在自己的北方,并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所以公元680年皇帝君士坦丁四世(Constantinw IV,668-685)率领军队御驾亲征,企图把这个新兴国家扼杀在摇篮之中。

君士坦丁四世亲自率领了水陆大军8万人开赴北方前线。其一部分为海上舰队,这支舰队从君士坦丁堡启航,经过黑海,直接到达多瑙河的河口地区;另一部分为步兵,该批步兵是从刚刚结束战斗的小亚细亚调集的,他们都有充分的战斗经验。从这点看来,君士坦丁四世此举乃势在必得,意欲彻底铲除阿斯巴鲁赫率领的保加利亚人。阿斯巴鲁赫提前得到拜占庭人进攻的消息,便与将军们商议如何击退拜占庭人,以求得在此地的生存权。他们知道,这场战争决定的是自己的命运,如果不成功那整个民族就会消亡,只有放手一拼才是上策。在长时间的商议中,保加利亚将军们达成共识,共同制定周密的计划。他们在拜占庭人来到战场之前事先大量砍伐树木,在多瑙河边沼泽地旁用砍下的一部分木头制作了坚固的堡垒,同时在堡垒下挖掘出深达两米多的壕沟。在堡垒内部,保加利亚人预先准备大量的石头和前端削尖的木头、以及烧成滚烫的煤油,作为当拜占庭人攻城时打击他们的有力武器。除此之外,在堡垒外围的开阔地区,保加利亚人还挖掘出大量土坑,让弓箭手藏在里面,上面覆上草席,以遮人耳目。亟待拜占庭追兵达到之时,给他们出其不意的一击。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四世根本就没把保加利亚人放在心里,他认为这时的保加利亚人也是游牧民族,必然也会像过去的历次游牧民族迁徙一样抢完东西就跑,决不会在这里久居。可是他这次却完全判断失误。虽然拜占庭人数众多,且都是身经百战的士兵,但由于夏季的多雨以及地面过于泥泞,所以推进很慢。虽然如此,君士坦丁四世的军队仍然军威浩荡,一点没有混乱的意思。当拜占庭军队到达战场后,立刻就发现保加利亚人新造的堡垒。知道自己已经贻误战机的君士坦丁四世匆忙搭好凉棚,在下面观战。他仗着自己的人多,命令军队在稍事休整后即开始进攻保加利亚人的堡垒。他的军队进行一波又一波的攻城战,堡垒内部的保加利亚人也一波又一波的用石头和木棒打击进攻的拜占庭人。一天过去了,拜占庭人没有任何斩获。第二天清晨拜占庭人改变进攻方式,君士坦丁四世要求自己的军队排成阵法用盾防卫保加利亚人的进攻,并采取一切手段攻入保加利亚人的城堡内。保加利亚人也采取了轮流的小组制,每个小组轮流用石头、木棒和煤油扔到拜占庭军队的身上,以逸待劳。与此同时,阿斯巴鲁赫还另派遣了一支骑兵。该骑兵队仅有百十来人,但每匹马的马尾上都系着一条柳枝,以便扬起尘土。这支军队偷偷接近拜占庭军队驻地,先用火箭对准帐篷发射,同时迅速的用马尾上的柳枝造成烟尘。君士坦丁四世得知这个消息后,因不知敌兵的多少,就派1万人去增援。没想到就在增援的同时,在后方袭击的保加利亚人已经开始撤退。君士坦丁四世认为自己的进攻起到了功效,就下令追击。这可中了阿斯巴鲁赫的圈套,保加利亚的骑兵把拜占庭人引到开阔平原之上,也就是刚才保加利亚人挖坑埋伏弓箭手的地方。先是一部分拜占庭人踩中绊马索,一个个跌落马下,被生擒活捉。之后又碰到藏在草席下面的弓箭手,连续的进攻使得步兵和骑兵都伤亡惨重。此时的拜占庭军队十分害怕,已经毫无战心。君士坦丁四世见自己的大军无法得胜,亲自披挂上阵,希图与阿斯巴鲁赫一决高下。可他刚刚参加入战斗,就被保加利亚人的弓箭伤到大腿,没办法君士坦丁四世只好撤退。保加利亚人乘胜追击,把实力扩展到瓦尔纳河。君士坦丁四世这次的远征其实并没有消灭敌人,更别提给自己带来荣耀。相反的,他却帮助敌人可以长驱直入,一直进入拜占庭的腹地。

在一段时间的休养后,第二年保加利亚人再次对拜占庭北部边境进行侵扰。他们进入巴尔干山脉附近,大量的巴尔干地区被蹂躏。君士坦丁四世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解决这个民族,无奈之下与阿斯巴鲁赫订立和平合约。681年,君士坦丁四世先承认保加利亚人对这块土地的所有权,接着又许诺每年进贡金币和绸缎给保加利亚人。这一举措造成拜占庭举国一片哗然,很多人都认为君士坦丁四世真是丢尽了拜占庭人的脸,这个条约是对拜占庭人的最大侮辱。尽管如此,保加利亚人还是在这块土地上定居下来。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迅速征服附近的斯拉夫七部落联盟以及塞维鲁人,这些部落后来都成为保加利亚人的附属部落,他们的联合拥有着同一个理由,那就是抗击拜占庭帝国。这场战争改变了东欧的历史,保加利亚人的国家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与他们站在同一战线的斯拉夫人则在公元9世纪以后逐渐造就了新的东欧,自此后,东欧彻底成为斯拉夫人的天下。

阿斯巴鲁赫的保加利亚第一王国开创了巴尔干半岛的一个新时代。此后的巴尔干不再是拜占庭人的天堂,它已慢慢变成了保加利亚人和斯拉夫人占据的地区。阿斯巴鲁赫建立的保加利亚王国的疆域占据着东至黑海,西至多瑙河东岸,南至巴尔干山脉,北至达得涅斯特河的广大地区。也就是相当于今日的乌克兰、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国土的总合。普里斯拉夫(Preslav)成为这个王国的首都,这个城市进可攻退可守,并可以快速直达君士坦丁堡,直抵拜占庭人的心脏。为巩固自己的统治,阿斯巴鲁赫专门采用民族怀柔政策。他把斯拉夫各部落迁移到王国的西部和南部,以抵御阿瓦尔人与拜占庭人的进攻,并防止拜占庭的同化,这部分就是后来南斯拉夫各国的雏形;斯科拉文尼人则被迁移到东部,在黑海附近抵御拜占庭人的袭击。同时还把保加利亚人分散居住,以保持国家的稳定。最重要的一点是修筑“长城”。根据阿拉伯人的记载:阿斯巴鲁赫曾经沿着南部边境修筑了一道“长城”,其实该“长城”就是一道荆棘做的篱笆,在篱笆间每隔一段开一个木窗,用以射击入侵者。正是由于这些,保加利亚成为了当时欧洲国家里唯一能与拜占庭抗衡的国家。

阿斯巴鲁赫建立的保加利亚第一王国(汗国)200年一直没有再向南扩张,他们主要致力于与斯拉夫人的融合。斯拉夫人本来是被征服者,但是现在却像希腊和罗马一样开始扮演起征服者的角色。他们的征服过程可以说简直与俄罗斯人的发展轨迹一模一样。斯拉夫人自从公元3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半岛后,就一直在拜占庭的影响下逐渐“拜占庭化”。他们抛弃游牧生活,开始进入定居的时代。我们知道每个民族都是只要定居后便会快速发展,斯拉夫人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迅速的发展起来。不过因为匈人与阿瓦尔人的进攻暂时打断了他们的发展进程,这些人又回到部落联盟时代。但他们的经济文化已经是这些民族中最高的,所以他们会反过来影响他们的征服者,保加利亚人就属于这样一个被影响的民族。尽管最初保加利亚统治者自成一体,并且一直保留着自己本民族的显赫姓氏,但是由于斯拉夫人大大超过保加利亚人的数量,而且在各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因此保加利亚人的上层贵族逐渐接受斯拉夫人的“文明”礼仪,而下层人民也开始抛弃自己的“野蛮”习俗,向斯拉夫人靠拢。他们开始学习斯拉夫语言,因为这种语言通行于巴尔干半岛,如果学会了这种语言就能到处都走得通。最主要的则是保加利亚人向斯拉夫人学会了“耕种技术”,这就为保加利亚人的定居提供条件,并开始逐步演化为近现代保加利亚国家。“这样,今天的保加利亚人就成为了纯粹的斯拉夫人了,除了他们还有少量的匈奴血统以外,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古代传统了。”自此以后,尽管这个国家的主体是斯拉夫人,可是因为领导者是保加利亚人,所以这个国家被称为保加利亚国家,而在这个国家的人民就被强行称作保加利亚人。

阿斯巴鲁赫的成功和国家的稳固,深深的刺激着在阿瓦尔人统治区域的一些非阿瓦尔民族。阿斯巴鲁赫的弟弟埃姆纳特祖尔在臣服阿瓦尔人20年后的公元683年突然起义,他被手下人立为当年的执政官(Archon),并且宣布独立,建立国家“多瑙河保加利亚”,定都西米翁城,史称“第二保加利亚”,以与阿斯巴鲁赫建立的“斯拉夫——保加利亚国家(第一保加利亚)”所区别。阿瓦尔可汗对于保加利亚人的背信弃义恼羞成怒,立刻发动猛烈攻击。此时的埃姆纳特祖尔虽然是国家领袖,但是他只是一个民选的执政官,建立的国家也只是一个共和国。而且其统治的居民大部分是基督徒,对保加利亚独立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因此经过6次大的战斗后,这个国家的国都被毁,国不成国。公元690年,埃姆纳特祖尔去世。随后,拜占庭人举兵占领该国,“多瑙河保加利亚”自此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