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二战苏军和美军战役进攻式样比较 -- 忘情

共:💬21 🌺5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二战苏军和美军战役进攻式样比较

苏军在卫国战争中关于保持进攻锐势、高速度、主动权和实施纵深攻击的理论,渊源于1929年的野战条令。在这些条令中,图哈切夫斯基确立了纵深攻击的基本原则,并向工业部门提出了为适应上述理论而需要发展的装备。苏军先是试验了机械化旅,后来又试验了坦克军,到三十年代后期,经过试验证明,各兵种之间必须密切协同,才能保持进攻锐势和速度。地面部队指挥官将步兵、坦克和炮兵编成突击群,发现敌防线上的弱点后,在各支援部队配合及密集炮火支援下首先完成突破。达成突破并瓦解敌人的反突击后,随即迅速向敌纵深猛插,完成纵深合围。消灭被围敌军后,空降部队、坦克部队和骑兵联合作战,继续追击残敌,发展胜利。

令人惋惜的是,1937年至1938年发起的肃反运动,使得包括图哈切夫斯基在内的一大批有经验的军官遭到了清洗。因人废言,大纵深战役理论也随之被打入了冷宫。来自西班牙内战中有关坦克集中使用的结论不正确的经验,以及保守派将领对于武器装备发展、部队建设方面横加干预,使得苏军的建设在三十年代后期混入了混乱、徘徊,甚至倒退。

苏军最高统帅在卫国战争初期发现战前认为是无坚不摧的苏联红军根本无力抵挡德军的猛烈突击,很快认识到必须重新采用图哈切夫斯基提出的大纵深作战的作战样式。1942年,苏军中重新出现了坦克军和集团军及集团军以下部队的合成先遣支队。坦克军和合成先遣支队作为“快速集群”用于发展胜利和敌纵深内实施合围作战。不久,苏军又组建了坦克集团军。坦克集团军作为方面军实施进攻的拳头,主要用于在打开敌防线上突破口后迅速挺进敌防御纵深。

同时,苏军将统帅部预备炮兵加强给突破地段的军队集群,从而取得控制和集中使用决定性火力的能力,用以支援进攻。苏军通过秘密调动大规模炮兵预备队,在实施突破的狭窄地段集中使用压倒优势的火力,来增大战役突破的可能性。

此外,由于集中在方面军和集团军这两级拟订火力支援计划,改进了分阶段实施“炮兵进攻”的作战方法,出现了徐进弹幕射击和双层徐进弹幕射击,并加快了将快速集群投入突破口作战的速度。战役指挥上改进了指挥与控制方法,并通过合理调配使得各种支援力量适应于特定的任务和地形。

苏军特别强调够集中优势战斗力于一点,尤其能够集中强大的野战炮兵支援火力。他们协调使用合成部队作战,以炮兵加强快速集群和先遣支队。

同苏军炮兵一样,美军炮兵在二战开始后也对自己的编制、作战理论和指挥与控制进行了全面改进。但是,美军没有重建作战理论的战役理论基础,没有制订出一种强调进攻的作战理论。而且,美军的高级军将领们似乎更专注于旅一级部队的试验,加上陆军航空兵能提供强大的直接火力支援,这些都使得美军在二战中未组建大型的机动炮兵部队。

美军指挥官们在卡塞林隘口之战,也认识到了进一步集中炮兵射击指挥的必要性。但他们认为将各个炮兵营和炮兵群集中在集团军一级,就能很好地达成战役灵活性,集团军可以分出部分炮兵快速增援在主要方向上的机动作战部队。

实际上,美军习惯于将炮兵营向下配属,交于下一级指挥官掌控。集团军和集团军群的炮兵部门没有实际的战场指挥权,只是一个管理机构而已。

战争初期,美军在努力逐步提高诸兵种合同作战的能力。在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作战中,以及不久后在宽正面上扩张战果,直抵齐格菲防线的追击战中,美军将直接支援炮兵和全般支援炮兵编入装甲部队的行军纵队进行运动,而军属炮兵则主要负责提供反炮兵火力支援和全般支援。

苏军要求炮兵部队在突破时严格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射击。美军则要求炮兵部队在流动性日益增大的战场上不断进行重新编组,并强调不断捕捉目标,实施随机射击。军炮兵指挥官依靠广泛的通信联络系统和大量的射击指挥设备,并与航空兵进行陆空协同。他们用及时转移火力的方法和优越的指挥与控制方法,来弥补密集炮火数量的不足。

美军在集团军和集团军群一级不设炮兵指挥官,不制订高度统一的炮兵射击计划。火力支援计划由军和师两级来制订。集团军和集团军群一级的炮兵部门主要是协调再补给,对与战役进攻有关的问题及时作出评估,协调在各军、集团军、甚至集团军群之间火力支援的问题。

美军的战役进攻思想受美军在科唐坦半岛丛林作战经验的影响,在对指定的突破地段实施航空火力准备和炮火准备后,用装甲师扩大突破口。1944年8月美军对塞纳河的进攻,是美军第一次实施类似于苏军那种纵深攻击的进攻。

到1945年,美军的战役样式变成:在大致上相称的炮兵支援下,同时沿多条进攻轴线使用优势战斗力。炮兵指挥官们放弃了集中使用炮兵部队的方法,认为在实施纵深进攻时炮兵应当与航空兵协同作战,灵活地为前沿部队提供召唤火力,使美军得以迅速而不间断地攻击敌军并击溃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