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不同意萨苏“蒋介石雄奇”说。 -- 九霄环珮

共:💬786 🌺1543 🌵1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是否“消极”,一要分阶段,二要有比较……

  一、对于正面战场来说,武汉会战之前,应该说是积极甚至非常积极滴,以前将这一段贬为“丧师失地一溃千里”,有失公道:在这个时期丢失的国土,是统帅部在确定“持久战”“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中原本就准备放弃滴,不应作为常公“消极抗战”而受责难的依据;

  二、武汉会战后,在日方政治诱降和军事压力之下,国府的抗战态度的确趋于消极。但既或是在此间,国军仍有因战略态势估计错误前提下的一些积极动作(常公的持久战战略是“两阶段论”,没有“相持阶段”,因而误判转入“反攻阶段”的时机)。如1939年冬季攻势——国府在抗战中唯一一次主动发起的攻势;

三、此后直到抗战胜利,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爆发,国际统一战线的形成,对中国抗战都造成了极为有利的影响,而国府此间的抗战行动反而日趋消极而反共日趋积极,还有“坐待胜利”并乘隙解决“异党异军”之嫌——极端的还有豫湘桂之溃败,整得美国盟友都生出了“换马”的念头;

四、各位手边有地图的话,可以一个一个战役的参考并计算一下,国府在抗战中,是一直在失土哩,还是在复土?标准:以武汉会战结束为界,此前失土属正常失土,不予计算;缅北战场属盟军统一指挥,亦不计算。

五、各位可以一个会战一个会战盘点:这些会战,战前态势如何?战后态势如何?战线是在如何移动?有哪些是国方主动发起的?——不好的结果当然是失土,好的结果就是“恢复或基本恢复战前态势”。

六、土共方面没有这么多的“会战”,这是由土共方面的本钱及根据这个本钱制定的“持久战”的战略所决定了的,土共的战略战术,实际上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即已由一位姓毛的定位:战略上的防御与战役战术上的进攻,战略上的持久与战役战术上的速决,积小胜为大胜的思想,全民抗战的思想……,等等。

  一场战争,如果只计量比较双方枪炮物资,而不把“人民”这一至关重要的砝码从抽象变得非常具体非常生动主动而能够准确量化,那就永远是强者就是胜者,弱者将毫无翻本的机会——果如此,咱这个星球上数千年的文明史战争史,是不是又太单调鸟?而要把“人民”这块砝码从抽象变为具体,需要做些什么?常凯申先生又做了什么?

  俺在想一个问题:萨达姆的正规军与后来的反政府武装,哪个更让山姆大叔头痛?对称的战争与非对称的战争,哪个更让五角大楼棘手?

  最大功劳归人民,这话没错,永远正确!问题是,人民恒在,但战争却未必恒胜!一盘散沙的人民,那是拿不到这个功劳滴!武装到牙齿的对手也是不会在乎滴!——哪怕是也武装了的人民,如果没有完成坚强的政治组织,这个功劳也是很难挣到滴(参见东北义勇军的盛衰)。人民参与了的战争并不等于就是人民战争,人民战争只能是人民主动积极自觉参与且在其中大大焕发出了其无限创造性的战争!而人民战争是需要唤起者和组织者滴,谁有效地完成了这个唤起和组织,谁就能在这场战争竞赛中执牛耳!——抗战中的国府和土共,其实就一直在进行这样的比赛!谁优谁劣,历史已作了结论!

  顺便说一句:俺不认同土共的“抗战领导”地位但认同土共在抗战中“中流砥柱”的地位,这也是当时在大后方的父辈们的感受,那时候,他们在“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环境中,都觉得“希望在延安”。有朋友曾写过一篇讽刺性的文章讥嘲土共(《联防队员是社会治安的中流砥柱》),自以为得计,而兄弟只需一句话就可以反唇相讥:警察系统不作为少作为,这组织良好行动有效率的联防队员,可不就是社会治安“中流砥柱”么?

通宝推:阴霾信仰,老老狐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