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大河入海处之延安 C 大环境以及其他 -- 史文恭
我当年替人参加党课,给人写入党申请书,自认为对于党史,对于党章,对于马列的理解,我们的党支书也是拍马赶不上的。但是出来之后,开始接触到一些从别的视角来看待这些历史过程的研究,有些迷失的感觉。
我很高兴,有史教头不辞辛苦的试图重构这段历史。
说几句个人的观点吧,你要是觉得不对,可以批判么。上文中那些,都是官方的资料。下面才是俺的私货。
共产党的组织建设,也是逐步完善的,这个完善过程,跟理论建设,和军队建设,其实是合为一体的过程。当然,这点共党自己也总结了。但是没有提到的,似乎是所有的这些改进,其实都是经过血粼粼的教训而来的。
还是以组织建设为例,武豪领导的特科之所以风头无两,其实还是组织建设不到家,结果叛徒层出不穷。但是中共一大好处就是,有一批肯动脑筋的年轻聪明人。出了篓子,他们就会吸取教训,逐步杜绝。结果到了延安时期,上文提到的四大法宝已经成形了。
有理论学习在洗脑,有组织生活时刻保持对于支部每一成员的思想认识的监控(别以为文革那套是新发明,老共),有民主制度,畅所欲言在监察……这么严密的控制,要是还能够保持原来的理念,不露出马脚,那可是超级的演员了。
说到共产党的胜利,有人提到信念的作用。我要改一个字,信仰的作用。史沫特莱提到周恩来的时候,描述他具有一双苦行僧一样睿智的眼睛。苦行僧,这三个字,可以作为当时党的写照。一种宗教样的狂热与使命感。
当然,你要分析一下这个狂热与使命感,就不得不提到中国从1840年以来坎坷的历程。也就是你所说的,符合“人情”和“世情”。
但是我不同意用长久这个词来描述制度,从来就没有天长地久的制度,除非是没有规定的制度。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巅峰,衰落的时期。制度也一样,不是制度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这个制度与周围世界环境的契合度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能是哲学意义上的。
你大概看出来了,我试图在煽动或者说诱惑你改变一下你的视角。
最近在看凤凰的淮海大决战,拍得很好。至少让我了解了许多以前不为人知的细节问题。
其实蒋介石的败亡,不是从解放战争时期开始的,而是从412他转向江浙财团和英美的买办阶层就已经注定了的。蒋不理解,也无法适应一个现代化的理论武装的现代政党,所以他退而求其次,回到他所熟知的,那套帮派政治斗争中去。在那个战场上,他很强,也很有天赋。但是问题在于,他的敌人,不是用帮派政治斗争跟他斗,而是用一个现代化的政党跟他斗。
共产党早期的失败,归根结底,在于自己的幼稚和不成熟,而不是在于敌人的强大。而这个严密的组织一旦度过了最困难的难关,国民党那种散沙样的构造,如何能够跟钢铁铸就的意志和政党相抗争。
蒋介石总是说是败给了自己人里面的叛徒。是啊,连自己国防部作战厅的厅长都是共党间谍,连自己的总部行辕密电机要员都是共产党的时候,如何不败?但是为何这些人会冒着杀头的危险替共党办事?
蒋既败给了自己的野心,也败给了一个信念。更是败给了历史的大潮。
而毛周等人,只不过把这个过程促进了一下,提前了一下。
老毛写“天若有情天亦老”,其实哪有那么神秘。历史不过是两个字,民心,罢了。
涂鸦,涂鸦阿。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5 层
😉道长补充的很对啊。。。 3 史文恭 字467 2009-06-13 02:40:25
🙂你究竟什么时候睡觉啊 10 水风 字1287 2009-06-13 08:32:21
🙂哈哈。。俺在大陆啊。。。 3 史文恭 字530 2009-06-13 19:14:52
🙂说实话,
🙂说得好! 我是那个小谁 字0 2010-02-04 23:13:31
🙂信念的意义在社会不稳定时期大 也要崛起 字42 2009-06-25 14:24:07
😉嗯。。。对于理论模型的建立,关键在于。。 7 史文恭 字2802 2009-06-13 21:23:37
🙂del 2 leqian 字0 2009-06-14 0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