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据说是美国拍的纪录片 -- 钛豌豆

共:💬42 🌺7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详细地说一下

这是美国1995年的记录片Trinity and Beyond中的最后一部分。

该片是介绍美国1942-1963年间的核武器发展和核试验,引用了大量当时刚刚解密的记录片,相当震撼。

这种影片自然是要站在美国的角度上说话,什么美国进行那么多核试验是为了保卫自由世界、抵抗苏联的威胁啦等等,还请了科学狂人爱德华·泰勒做影片的解说人员之一,很多地方也巧妙的回避了一些前因后果,

在开始中国这段之前,是有一个解说词“1963年,100多个国家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停止了大气层核试验,但是。。。。。。”,然后镜头一转,就开始中国核试验的这段影像。应该说,这段影像的裁剪、配乐很蛊惑人心,它很容易让观众有两个直白的印象:(1)中国很好战(2)中国是威胁。联想到1995年那会儿,苏联刚刚解体,美国则处心积虑地希望能瓦解中国这个最后的障碍,中国威胁论和遏制中国的论调不时出现在西方舆论中。这时,Trinity and the beyond这段记录片这样表现,不可不谓是一种舆论导向,及“中国是我们最后的敌人,对世界和平最后的威胁”,甚至可以说是为将来可能和中国的冲突打好舆论基础。

就细节来说,这段影像实际剪辑了好几段原始记录片。我们1964年的第一次核试验是没有安排地面部队进行战地演习的——理由很简单,当时谁都不知道自己造的这颗原子弹能不能炸响。从河里之前的一篇《中国核武1964-1996》文中来看,核战演习应该发生在1968年以后,也就是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以及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之后,因为:第一,早期的核试验主要是为了完成从原子弹到氢弹这个过程、以及核弹头与核武器结合,不太可能分出太多精力进行核战演习;第二,虽然中苏关系在1968年前并不怎么样,但我们最初的几次核试验,包括1966年与DF-2导弹结合的那次,主要还是针对美国在东南亚和日本的前沿军事存在,只有当和苏联有大规模陆地战争的可能性之后,核战演习才显出其必要性。

考虑到核战演习一般都使用当量不是太大的核弹头(50万吨以下,太大的话一是不符合实战情况,二是演习部队与演习区域的距离就得拉得很大、也不利于演习的进行),那么根据这张表外链出处 来看,可能的时间有这么几个:

No.12 18 Nov ‘71

No.16 17 June ‘74

No.18 23 Jan ‘76

No.19 26 Sept ‘76

No.22 17 Sept ‘77

No.23 15 Mar ‘78

No.25 14 Dec ‘78

最后,也是最诡异的一点,即使是1999年那部反应中国核武器研制过程的《东方巨响》,也只用到这些反映核战演习的原始记录片中的几个镜头。那么这之前,美国人是通过什么渠道搞到这些记录片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