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闲聊厘金兼答地九 - 1 -- 老广

共:💬38 🌺2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闲聊厘金兼答地九 - 2

上一篇可能表演过了,好这篇开始正话正说,我只所以看到杰瑞的贴就忍不住回了一篇,结果最后搭进去无数时间。就是因为晚清的税收能力实际已经证明清当时的国力是承担更多财政负担,而没有承担的后果就是国家没有能力提供其应该提供的公共服务,到最后导致国家利益的更多的丧失。宣统时能收两三亿两,道光时才收1,2000万两,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经济真的长了10倍,连一倍都未必长。因为始终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当时的中国就象一块大海棉, 挤挤总能挤出来几百万乃至上千万两。用那些钱,养养兵,办办学,把洪秀才给和谐到学里,比什么不好。

中国封建时代财政两个例子,就是宋明。宋的例子就不说了,现在和新大陆一样,成了香馒头了。明则相反,把税收固定在田赋上,还一帮精英天天嚷嚷暴政找屁板子打,当时的MSM也是天天大骂皇帝横征暴敛。闹得皇帝天天睡不好觉,找老丈人借钱发工资都不受待见。最后倒是藏富于民了,当时的精英和MSM应该满意了。反正就是把钱存起来,送给李闯和满清。顺便还买回条辫子,也算物有所值。

现在大家都说厘金怎么怎么不好,其中很多恐怕也认为宋朝的商品经济搞得好。其实吗,宋的财政能够那么充沛,靠的还真就是厘金。那个时候叫商税。地九象发现新大陆一样,解释是分坐厘和行厘的。其实商税也是分住税和过税的。住税税率3%,比清朝要高,而且后来坐厘采取包干制,负担其实不重。(所以宋朝的粉丝听好了,再fan宋朝的话,可就算支持物业税了。其实关市之征是中国传统税,关税就是厘金他祖宗,市税吗,就是说连铺面都不必有,去农贸市场摆摊都收你没商量,所以要说爱国不容易啊)。宋朝过税的税率是2%,所以不算厘金,算是二厘金。清朝厘金占总税收20%,所以地九才认为他不重要。宋朝商税可是要占一半的。其中区别也很有意思,就是宋朝征收过税或者叫关税,是有提成的,这个业绩激励那时相当的有作用,所以连赶考的过关都要交关税,当然是交钱不是剁个脚趾头什么的(怕你有香港脚啦)。清朝,则没有这个激励,而是有定额,记得当时看史料(清史稿?),就有设卡官员三个月就把额度征满了,然后剩下的九个月就免证厘金,回家找三姨太睡觉去了(这是我合理想象的)。结果是又满足了定额及其他,还留下美名(可惜老广记性不好把他名字给忘了)。

大家都说厘金的负担重,其实在甲午前常年都是在1000-2000万两之间,甲午后,赔款需要,才涨到1910年4000万两,但还是比盐课少。那么大家就问了为什么现在厘金恶名远扬。这个少奇同志说的好,因为历史是人民写的。重点在写,你是人民但不会写字,对不起,历史和你无缘了。在过去的年代,历史是识字的人民写的。比如明朝,两个德政造成了明朝的财政困境。一个是削减过税,把过税从元的百分之五减到三十税一,而且取消提成,吃大锅饭。所以商人税负减轻很多。一个是设置商籍。以前商户所以没法参加高考,明代很多商人子弟参加高考,成了高官,这样一来,明朝皇帝只要想多收点税收,就要同时准备无数的屁板子,长此以往,皇帝打屁股实在打烦了, 也就不了了之了。结果就是税收不上来,骂名也没少落下。

清朝也差不多。比如比厘金负担还重的盐课流传到现在就成了现代税收雏形了。这个也不奇怪,士绅家吃盐未必比种地的农民多吃几两,但买的东西比农民要买的可多了去了。对于废厘主张最厉害的就是列强,当时列强一和清朝战略对话,废厘几乎是唯一的议题,比人民币汇率要重要的多。当然他们主张废厘是觉得中国农村人口负担太重,老外关心中国人权那是有良好传统的, 那个时候想必为了中国人权眼含泪水,仰望星空的老外不会少。别说,不是老蒋上台,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哥大培养的经济学博士啊,授予经济学家称号不过分)宋子文当财政部长,这个31年废厘还真是不太可能,改革还是很有难度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