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裁剪】繁荣与崩溃-晚清的股市回眸 1 -- aryang

共:💬21 🌺14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6、前度刘郎今又来

1883年的股灾让大清朝的股市在很长一段时间步入了低谷,灾后的惨景让股民们心有余悸,但时间总是最好的疗伤药,随着国外资本投资的银行、工矿企业和铁路公司在华的设立,以及铁路借款、矿业借款与政府借款的签订,外国在华发行的外资证券规模迅速扩大。与此同时,甲午战争的惨败使"振兴工商、实业救国"的呼声再一次引发了中国第二次设厂办公司的高潮,同时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政策而且伴随着股份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清末完全由私人合股开办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01~191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新式厂矿企业386家,资本额达8.8亿多元,华商在机械制造、电力、采矿、棉纺和其他工业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华商股票的发行量也随之大幅度的增加。这类股份制企业由子没有官方的掣肘,实行了更为严格的经营管理,企业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色彩更浓.如张謇发起创办的大生资本集团,从1896年筹建起,每年都有一份详细的“帐略”和“说略”。“帐略”是围绕着盈亏计算与分配的会计报告之一。“说略”是系统反映一年来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及共结果的会计报告,具有全面总结的作用。

20世纪初以后,官办,官督商办的企业迅速向民间化的股份企业转化。如清季最大企业汉冶萍公司,首身汉阳铁厂,大冶铁矿系1890年由张之洞奏准开办。1896年因款项告馨,官力不继,奏准招商,由盛宜怀集股一百万两代表股东承办此厂,从此改为官督商办。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组成完全商办的股份有限公司,“其时老股三百万元,又老商加以二百万元,共合五百万元,由农工商部查明给照,此后又招得新股八百余万元,截至宣统三年止,前后共招股份一千三百余万元”。轮船招商局也于1909,年8月在上海张园举行第一次股东大会,选举首届董事会,行使企业管理经营权。

随着股份制企业的发展,清政府于1903年颁布了由载振,伍廷芳起草的《大清商律》其中包括商人通则9条和公司律131条。公司律规定的公司种类有合资公司、合资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4种。其有关股份经济的规定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

1895年后大清国股市第二次高潮的出现,尤其是银行的创办和商办铁路公司的出现,证券交易又渐有起色。银行股票和铁路股票、债券成为交易买卖的新热点。1897年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后,清政府又采取"官商合办"的形式,设立了户部银行(1908年改称大清银行)和交通银行。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省银行和私营商业银行也在此期设立。这些新兴的银行发行了大量的股票,这些银行股票在市场上十分受人青睐。1903年,清政府开放铁路,"寓商于路",提倡商人设立铁路公司,集股筹资承办铁路。于是,1903-1907年,全国15个省份先后成立了18个"官商合办"和"商办"的铁路公司,发行了大量的铁路股票。这类股票一经发行,便成为市场亮点。在银行股票和铁路股票以及其他工矿企业股票发行与交易的带动下,中国近代证券市场初步形成。

公债制度也在1894年前后移入中国。1894年清政府为筹措甲午军费,仿效西方,向国内发行公债,"息借商款"。此后,又发行了"昭信股票"和"爱国公债"两次公债。在此之前。1853年上海苏松太道吴健彰为镇压上海小刀会起义,向外国洋行赊账雇募船炮,首开中国近代举借外债先河。随后海防借款、军需借款、抵御外侮借款、赔款借款、实业借款、铁路借款、矿业借款,甚至行政经费借款,一发不可收。清晚期共借外债208笔,债务总数为白银13亿多两。(而这时的政府公债由于发行量小,加之政府仍视购买公债为对朝廷的报效和捐助,故当时购入者,也不敢在市场上出售,所以还未形成交易市场)。

证券市场组织形式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自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倒闭后,虽先有1904年梁启超提出了组织"股份懋迁公司"(即证券交易所)的倡议,后在1907年又有上海买办商人袁子壮、周舜卿、周金箴等提出仿日本取引所组织公司的要求,但清政府未予重视和采纳。华商证券交易一直处于无组织的状态中。光绪末年,上海买办商人王一享、郁屏翰等在南市关桥开设了专营证券的"公平易"公司,不久,买办商人孙静山在上海九江路渭水坊又开设了另一家专营证券的"信通公司",成为经营股票买卖的专业户但规模和功能远不能与原先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相比。除上述专营的证券公司外,许多茶商、钱商、皮货商、古董商和杂货商以及买办也兼做股票买卖。这些股票掮客经常出入茶馆,在经营本业的同时,还洽谈股票生意。约在1910年前后,股票交易买卖活动便固定在上海福州路的惠芳茶楼,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茶会"时期。在这个建厂高潮中,一些民族资本企业经营颇有起色,如上海商务印书馆,南通大生纱厂,规模扩大,其集资股票在社会上流通甚广。同时国人自办铁路热潮兴起,商办的浙江铁路公司,江苏铁路公司,粤汉及川汉铁路公司先后成立,向社会发行股票,人们又开始踊跃地购买股票,这吸引了一些华商掮客从别的行业开始转向股票交易。有一个原先经营线袜业的搞客,平时靠本业收入甚微,常常入不敷出,一次有人要出售铁路公司股票lO股,此人介绍成功,获佣金38元,费力不多而收入可观,顿时使他感到股票买卖开辟了他新的前途。同时,那些兼营股票买卖的掮客,常常每天下午在四马路(今福州路)大新街(今湖北路)转角处的惠芳荣楼聚会,名曰“茶会”,实际上一面互通消息,一面在品茗之际口头拍板成交。来茶楼求购股票者,多是些拥有游资的茶商、丝商、洋行买办等。下午,这些兼营股票交易的掮客则各奔东西,或为各客邦(如京津邦、山东邦、厂东邦、本邦)票号、钱庄兜揽生意或回自己的商号经营本业。后来股票交易数量日多,茶会的形式有诸多不便,一些掮客干脆在旅馆租上一个房间.或在某个商号内挂出一块招牌,上写:“某某股票公司----代客买卖各种股票----内国公债铁路证券”。随着股票营业日见发达,一些兼营股票的掮客便完全脱离本业.集中在石路(福建中路)一带,专营股票买卖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茶会时代的股票买卖方式,尚处于原始状态,一切交易,都是现货买卖,没有约期买卖和定期买卖。一些零星交易,往往是先由掮客收买,等到集成一笔整数,再转售给他人,如碰到数额较大的股票出售,掮客财力不足,便由出售人委托掮客,代觅买主,待买主找到,掮客便收取一定的佣金。股票买卖价格,多半由掮客定出,求售之人,只望早日脱售,故对股票价格并不斤斤计较,成交佣金的收取,也无限制,所以股票掮客获利不少。

外商在华组织的证券市场也有了迅速的发展,最显著的表现是上海众业公所的设立与发展。原先设立的西商上海股份公所1895年以后因俄法借款、英德借款和英德续借款等金币公债,以及怡和、老公茂、瑞记、鸿源等大纱厂新股票的面市,业务发展出现了较大转机。1898年,该所修订了章程,但仍无固定交易场所,证券的交易买卖,多在旧西商总会内或在汇丰银行门前阶沿进行。到1900年,英商趁八国联军入侵的混乱之际,攫取了中国的开平煤矿,由于这一产权的中外转移,原持有该矿股份的华人纷纷将股票出售或转让,给原来不甚景气的股票交易市场带来了新的刺激。同年,上海股份公所在旧西商总会租定了部分房屋作为固定的所址。1903年,上海股份公所酝酿改组为上海证券交易所,1904年,按香港《股份有限公司条例》在香港注册,定名为上海众业公所。该所采取会员制,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证券交易,公所成立不久,会员即扩充为100人,其中西商会员87名,华商会员13名。交易买卖的证券有中国和远东各地的外商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南洋各地的橡皮股票以及中国政府金币公债,(注:《民国经济史》,第153页,上海银行学会编,1948年版。)后来又增加市政公债。当时进入这个市场开拍的股票先后有:公和祥码头、椰松船厂、公益纱厂和其他一些橡皮股票。1909年又迁址上海外滩1号。

在时隔1880年代股票买卖高潮近三十年之后的1910年,上海又出现了第二次股票买卖的高潮,只不过不同的是这次买卖的对象不是中国自己的企业股票,而是中国人很不熟悉的远在国外的外国橡胶公司股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