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新兵蛋子九零后挟带着新生文化打入内部,自报家门~ -- 五月雨隼人

共:💬207 🌺2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据说这个连载?】由【十万朵莲花】前辈的问题引出第二贴~

【十万朵莲花前辈的问题】什么是御宅?在大陆发源何处?最早的渊源何处?

御宅族有何特点导致他与其它文化,亚文化而被单独识别成一个种群?

大陆御宅族早期前辈可有何名人,有何先进事迹?

后来御宅是否被简称为宅。。。。宅和御宅可否是同种生物?如果不同的话,区别于何处?

什么是御宅?

御宅,OTAKU,日文中有“您”“贵府”“贵宅”的意思,当然现在不这么用。

一开始的御宅族应该是指“狂热者”,对象可以是任何东西,比如现在也有这种说法,“扎古御宅”,“F1御宅”,等等等等,而现在一般上来说,如果不带前缀,御宅就指ACG,也就是二次元作品狂热者。

早一点人们印象中的御宅,应该是不善交际,分不清三次元和二次元,没有什么工作能力,所以往往御宅族和尼特族也被人联系起来,所谓的尼特族,NEET,来源于英文单词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天朝可能有“啃老一族”的说法(?),就是因为他们成天窝在家里,不工作不学习不交际,沉浸在虚拟世界中,明明应该是充满干劲的年轻人,却与社会脱节,几乎被现代社会抛弃。

因此汉语汉字中的“御宅”二字也不难理解,就是宅在家里的废柴。【笑

然而现代的御宅,我们要换一种眼光去看。

首先,御宅的知识面比较广泛。也不扯远了,就比方说俺自己,【指鼻子】就因为漫画游戏看多了玩多了,俺懂得不少同龄人闻所未闻的东西——当然不是什么工口物——这就来源于御宅族强烈的延展学习欲望,读到一样东西不懂的时候,就去查,查到的资料中又出现了不懂,就继续查,一环到一环下去,由一个开始可以延展出很多不同领域的分支,因此多数御宅可说是杂学知识非常丰富,不可说精通,却都有涉猎,不一定实用性很强,可自己懂得多了,就是高兴,偶尔随口跟人家提起,那就是资本~俺就经常在一些适当的场合提些有用的,不会多深奥,可也够用了~

而且,现代的御宅族,多数还是十分善于交际的,并且也遍布各个行业,御宅族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以及延展学习的欲望,使他们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如鱼得水《-打个比方,就好像年轻的女生喜欢看点偶像剧、韩剧什么的,间或还能学点西方用餐礼仪、出席高档酒会时的得体礼仪什么的,一样的,只不过俺们学到的东西还不乏有很是生僻很是古怪的。【笑

俺会喜欢古文、写作,其实也和自己看漫画玩游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乍一看这几点连不上,可通过俺刚刚提到的一环套一环的延展学习,总能到这边的~顺带一提,俺8岁的时候就开始看《恐怖宠物店》,看了不夸张有六、七十遍了,有些故事还是没懂,可俺有自信,同龄的孩子不一定能懂,拜漫画所赐,俺的思维模式多少也跟同龄孩子不一样,厚脸皮地自夸一句,俺应该算得上有点成熟的【指思想】,当然,很老练可能算不上。

大陆的发源地

这个俺没有具体去查,俺自己来试着理解一下。

初步判断应该是在欧美,因为最早的日本漫画并不是给成人,当然也包括青少年看的,而是完全的幼儿读物,直到一部惊天动地《银河铁道555》重磅出击,狠狠给了日本漫画人一锤子,自此日本漫画才开始走上巅峰。在这之前,独领风骚的毫无疑问是欧美漫画,也就是所谓的英雄漫画,而这些漫画,在亚洲人对漫画这个概念还懵懵懂懂的时候,欧美的成年人应该读得正欢,并且结合一下电子信息发展的进程,俺猜测,这个宅的源头,可能是欧美。

之后再转念一想,通过御宅这个词的变化来分析,最早是普通的第二人称,后来由于有名的宫崎勤事件变成贬义词,成为鬼子心里人人一只的毛毛虫,2003、04左右随着轰轰烈烈的“日本OTAKU资格认证考试”第一届NB轰轰的举行,一下子又拨乱反正回复了身份,一时间亚洲很多人都以“OTAKU”这个称号自豪。所以,其实,也有可能,御宅文化最早可能是在欧美起源,确实正式从日本起步的。

以上纯属自己推测~

早期御宅的先进人物啊,先来说说宫崎勤吧,此人可说是御宅黑暗史中抹不掉的浓重一笔,既是御宅不愿提及的污点般的存在,又是不可否认的御宅史上一步长跃。

所谓「宫崎勤事件」,是指发生于 1988 年至 1989 年,在日本东京都与埼玉县连续发生的诱拐及杀人事件。案中罪犯宫崎勤幻想吃掉女童后会令死去的爷爷复活,于是先后绑架及杀害四名年纪介乎 4 至 7 岁的女童,然后拍摄猥亵、奸尸、吃尸、饮血的照片和录像带。1989 年 7 月凶手宫崎勤被捕,警方在搜查凶手住所时发现一些动漫画资料,当中包括描写性变态与性虐待的漫画、同人色情影带和色情同人志,媒体遂将「御宅族」和「宫崎勤事件」拉在一起,将他们看成是一群反社会的危险人物。由于宫崎曾于第 35 届 Comic Market(日本最大同人志活动)出版过漫画作品,当凶杀案发生后,有记者以「各位请看,这里有十万个宫崎勤!」报导 1989 年第 36 届 Comic Market,当时社会并不认为这是歧视性言论,甚至有学者及市民团体也作出同类抨击,更使得「御宅族是潜在犯罪者」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深深扎根。

  讽刺地,经常在日本动漫展现的非黑即白的价值观、非友即敌的角色设定、误将正义必胜诠释为胜者即正义的荒谬逻辑,全数被施加到动漫画业界之上。受到「宫崎勤事件」影响,日本发动了「有害图书骚动」(1990-1991),强烈批判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中的暴力和性爱表现,业界受到舆论压力,大量减少「不良成份」,只制作儿童向作品,可是这也大大降低以成人为主要对象的ACG作品的刺激性和可观性,于是业界严重萎缩,直至《新世纪福音战士》(1995)热潮才开始反弹(据不确切的统计,2004 年日本漫画的印刷量仅为 1987 年的十分之一),然而社会始终摆脱不了「御宅族」恶心、阴沉、自闭的负面印象。

  在香港,尽管未有发生过类似的「宫崎勤事件」,但社会人士对ACG的印象始终不佳。早在 1974 年,丽的电视播映《幪面超人V3》,有两名儿童在家中模仿其必杀技「风雷电」(Rider Kick),不慎堕楼身亡,家长、校方与社会人士声讨电视台播映暴力片集,荼毒青少年,最终丽的电视向舆论屈服,停播剧集。至于香港本土漫画以武打题材为主,经常涉及黑社会元素,一直以来也广受批评。九十年代几部改编自漫画的黑社会电影,更被指败坏社会风气。事实上,香港社会以金钱挂帅,侧重金融与地产业,青少年如果沉迷或想投身次文化产业,一概被视为没出息的表现,次文化产业也就得不到人们尊重,加上ACG中确有许多「不良成份」,凡是出现与青少年有关的犯罪事件,传媒总喜欢往ACG「发掘」原因。近十年香港贫富悬殊、家庭暴力、悲情小区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引申出来的隐蔽/夜归青年、童党、援助交际等问题也是无日无之,网络文化则日渐成熟壮大,ACG的影响无远弗届,传媒接触到「御宅族」这个名词,不清楚此词本身的含义与演变,也不深究香港与日本两地社会和文化的差异,便将日本人对「御宅族」的贬义照单全收,并以此词形容香港的ACG迷,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http://cgdys.com/Space/blogView.asp?ID=932(以上出处)

接下来就不能不说现在OTAKU之父,冈田斗司,他对现代御宅的几点总结可谓是淌进现代御宅心口窝窝里的蜂蜜,贴切、客观还附带着中听,让现代御宅挺起胸膛自信满满!这里俺不细介绍,最下面有链接及引用~

再来提个俺比较在意的人,高桥名人,喜欢游戏的御宅绝对不认识他的,此人以超强的臂力,红白机世代一秒16连打的记录,成为至今为止御宅界的一个神话~

接着是现代动漫画发展的功臣,《银河铁道999》的作者松本零士,就是这部漫画及同名电影的横空出世,让日本漫画从此由“儿童读物”一跃跻身带给人思考空间的成人读物,并且繁茂地生长了出来~~而在这部电影中尚还默默无闻的几位音乐人、制作人在这之后,也纷纷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其中很多人都是现在大名鼎鼎的名家,可说动画漫画的发展、宅文化得以出生成长,与他们的开国功勋密不可分~

至于宅与御宅的区别,呵呵,严格一点,把“御宅”当做汉字的“御宅”,宅当做现在常写作的“OTAKU”,俺们可以将他们明确地区分为古典型御宅和现代型御宅,古典型御宅,到了现在还很多见,有名的漫画《电车男》的男主角,便是典型的古典型宅男,而现代型御宅,就是上面说到的,不仅学习能力强、知识广泛,同时善于交际、能够灵巧地在各个领域运用通过ACG学到的知识、技巧~当然了,现代御宅族身上也绝对不缺古典御宅族的特性,这个嘛,看看每个御宅的房间,听听他们聚在一起时堪比火星语的日常用语,就一清二楚了。【笑

最后,奉上现代御宅之父,冈田斗司的相关资料~出处链接在文尾。

「你是御宅族吗?」:听「otaku学之父」冈田斗司夫怎么说

近年越来越多人使用otaku(中文一般称御宅族)一词及留意日本的otaku现象。越来越多日本ACG、电影及电视剧亦顺水推舟。大家熟悉的《电车男》、《Keroro军曹》、《狂热电气店》、《现视研》及《Comic Party》都有打上otaku的指模。用otaku(日文是お宅,原是对对方的尊称,后动漫爱好者用此称呼对方)来称呼动漫迷的做法始于1982年庆应大学动漫组织,但otaku之风早在1970年代已随《宇宙战舰大和号》兴起,80年代的Gundam及90年代的EVA将它推向全盛期。现在日本动漫otaku的性质及气质已跟早期(70至90年代)不同。

其主要不同处如下:

(1)早期动漫otaku的主要是宇宙战争系;现在是萌系。

(2) 早期动漫otaku与业者多互动关系,透过同人志、cosplay、评论及转行从事ACG制作影响业界;现在的otaku却退回消费者阵营。

(3)早期动漫otaku充满自信及专业精神,有对外沟通能力;现在的otaku较内向及排它。

因为otaku的转型,使旧otaku对新otaku颇多不满,呼唤otaku要回归原点,重拾失去的梦想与动力。连「御宅学王样」(爱称otaking)的冈田斗司夫对otaku变质表示关注。

冈田斗司夫(HP)是日本研究otaku的第一人。他曾在东大开科讲授「otaku文化论」,着有包括otaku圣经的《东大otaku学讲座》、《Otaku学入门》等有关otaku专书廿多种。他教书风格出位,不忌有味及粗俗笑话(也许是在东大不能教下去的原因之一)。

他也是著名动画制作公司Gainax(就是制作EVA的公司,难怪Gainax的otaku味这么浓)的创辨人之一,曾亲自为动画[Gunbuster]写剧本。他也是ACG商品的著名收藏家。他曾赴美出席动漫活动及演讲。他是以身体力行来告诉人们怎样才是真正的otaku。他认为不是疯狂喜欢日本动漫便配称otaku,真正的otaku对动漫有专业的知识、读解作品中每个符号的技巧,及同时是动漫质量保证人及批评家。Otaku甚至可以从消费者转身成生产者。他指出Otaku的精神是努力、进取、自我表示及跨国界血缘。他们是推动日本本土动漫向上及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冈田的看法值得我们热爱日本动漫的人细思。Otaku的变质是否代表日本动漫已失去昔日的活力?

http://hi.baidu.com/xsown/blog/item/33eb34d3548c0d003af3cfbf.html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