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追昔】国产相机六十年的风雨足迹 -- 大卫

共:💬84 🌺20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呵呵,过奖

以前算是业内人,现在是边缘人。

我觉得自动合焦的数码相机,可以算是民用领域最精密的光机电一体的产品了。

国内来看,纯光学方面,和国外差距不大。光学设计并不是很难,国内还有盗版软件的优势,哈哈。光学镜片的制造,实际上除了非球面等少数领域,只要我们加强品质控制,就足够好了。特别是浙江福建广东的民营资本在这一块已经很厉害了。什么徕卡蔡司的,现在都在部分产品上面使用国内镜片了。

机械方面,主要是镜头结构。如果是金属结构,其实差距相对还小一些;塑料结构,一是开模困难,二是量产后模具经常会有变化。光学里面,经常是关键地方一个丝就会影响到解像力。对于模具变化的控制,以及变化后带来的影响的检讨,国内在这方面经验太少。

电方面,我懂得最少,也许这也是我觉得这跟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最大的原因。CCD很难做,相机基板的软硬件我不知道国内能不能做(主要是这个要有自主开发的能力),液晶屏现在问题不大,还有就是步进马达,要求精度高,运行稳定还要电流小。

国内要发展,我个人人为主要有三个大困难:

一,人才。现在在国内有工厂的外国品牌,里面有很多中国人,但是接触到的核心技术其实并不多。数码相机是一个系统工程,至少需要一个十人左右的核心研发团队和三十人左右的外围技术人员,当然,还要有几十个熟练工参与。这些人才可能国内可以找到,怎么搞到一起是个问题。何况还要人家愿意。

二,核心器件的制造技术。没有这个,光靠进口,始终受制于人。以前奥林巴斯就被索尼搞过。如果国内企业起来了,他们不搞你才怪。

三,配套设备的开发。这个难度我觉得最大。一个小镜头,至少要经过偏心检查机、快门检查机、FC检查机(检查镜头的作动以及电流)、MTF(检查解像,也可以用原始的投影法),单反镜头还要经过分光检查机。组装成相机以后,还要经过调整机。这些设备,大多数市场上花钱也买不到。你不过这些设备也可以,但是就等于没有QA控制了。这样,只会砸了国产的牌子。

以上就是我的粗浅的看法。

国内要发展,必须要研究机构和民营企业结合搞。高科技的东西,研究所搞出来,要民营资本来转化为生产力。不能指望国外把技术传授给我们。等到他们给的时候,一定是他们有了换代技术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