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所谓三皇五帝 -- 王威

共:💬90 🌺19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所谓三皇五帝(2)

  当兄弟的亲情再无法遏制追求权力的野心的时候,两人之间的冲突必然不可避免。

  随着两者正式公开的决裂,战役终于爆发,各部族只能选择站队了。

  在经过三次打战之后,黄帝终于在阪泉的郊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阪泉是郊游在今天河北涿鹿之山北。可见黄帝实施的是以逸待劳的战术,顿兵于自己的根据地之前,进行大会战。

  对于炎帝来说,他出自有熊国,又是神农王朝君主,自以为能够在这里赢得响应。

  没想到有熊国这些年在自己兄弟黄帝的治理下,已经只知道有黄帝,不知道有炎帝。

  这一战略上的判断失误,可能是炎帝之所以败绩的原因。26

  

  在这场争斗神农王朝领导权的战役之中,黄帝可能得力于蚩尤东夷集团的鼎力相助。

  东夷集团既然不满炎帝之统治,两者不难找到共同语言。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乃是朋友,东夷集团自然乐见于黄帝取得领导权。

  阪泉大战之后,黄帝论功行赏,对东夷集团不能不有所酬庸。

  作为东夷集团的领军人物——蚩尤,被封为六相之首——当时。

  古人认为通晓阳气,是为从事于天,即掌握日月运行规律,以用于人民;

  通晓阴气,是为了从事于地,即掌握星历节气,以明确其运行次序。

  通晓这些学问然后付诸实践,那么,就是神筑不显灵,神龟不卜卦,也是可以治理得最好的。

  “当时”这一官职,非部落联盟中公认的通晓天文学的高级巫师不能担任。

  因此,黄帝拜蚩尤为掌时,将对天文的观测重任交托于他,可谓是极度的尊崇。

  至于其他五相,分别是大常、苍龙、祝融、大封、后土五人。

  大常通晓地利,所以黄帝用他当“廪者”;

  奢龙明察于东方,所以黄帝用他当“土师”;

  祝融明察于南方,所以黄帝用他“司徒”;

  大封明察于西方,所以黄帝用他当“司马”;

  后土明察北方,所以黄帝用他当“李”。

  因此,春是工师,夏是司徒,秋是司马,冬是“李”,“李”的性质则相当于理狱的官职。

  当然,这种安排,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东夷集团在天文学上成就远胜于华夏集团。

  另一种可能则类似于后世君主为了架空权臣,表面上给予了尊崇的名位,实际上却剥夺他的权力。

  至于,炎帝的兵败被俘,毕竟是兄弟,炎帝又愿意投降,安于臣属之位。黄帝也就没有一杀了事。

  对于蚩尤的新安排则是命令他前往东夷集团部落居住之地,安抚那里的民众。27

  东夷集团的首领也不知道什么时代开始,被称之为少昊氏。28

  

  根据春秋时期的《左传》记载——

  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的秋天,郯子(东夷集团中一个小国的元首,子爵国)到鲁国进行国事拜访。

  鲁昭公和他一起进餐。

  席间,鲁相叔孙蜡问他:“少嗥氏(即少昊)用鸟名作官名,是什么缘故?”

  郯子说——

  少昊氏是我的祖先,我知道这是什么缘故。

  我的高祖少嗥挚立为天子时,凤凰刚好飞到,因而以鸟的吉兆治理天下,所以专设鸟官而全用鸟替官职命名:

  凤鸟氏就是历法部部长(历正),下面统属四个司长:

  玄鸟氏为主管春分、秋分的司长(司分)。

  伯赵氏为主管夏至、冬至的司长(司至)。

  青鸟氏是主管立春、立夏的司长(司启)。

  丹鸟氏是主管立秋、立冬的司长(司闭);

  祝鸠氏是内政部部长(司徒)。

  鴡鸠氏是国防部部长(司马);

  鸬鸠氏是建设部部长(司空);

  爽鸠氏是司法部部长(司寇);

  鹘鸠氏是经济部部长(司事)。

  这五个鸠,都是治理民众的长官。

  又有五个雉,是管理五种工业的长官,负责改进器物用具、校正度量衡器以方便和安定民众生活等工作。

  又有九个扈,是管理九种农事的长官,负责督促生产而不使民众懒散等工作。

  

  由郯子的这段话可知,东夷集团历史上曾经建过国,第一任君主名字叫做挚,被东夷人尊为高祖,自称少昊氏。

  他们学习华夏集团的典章制度,也创设了管理民众的官职,为了有别于华夏集团,他们是以本族之图腾鸟,一一为官职命名的。

  (另有一说,神农王朝时期,管理东方的官职,叫做太昊,这当然是沿袭了伏羲王朝君主的太昊氏的的名号,含有纪念一代伟人的意思。

  至于管理西方的官员就叫做少昊。29

  这两个官职,从纸面上来说,太昊和少昊,就是大日头和小日头,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西方则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按照黄帝的想法,蚩尤是出自东夷集团,派他去和东夷集团的最高领导少昊沟通,解释一下神农王朝朝局的重大的变化,巩固邦交的同时,也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稳定。

  

  不管怎么说,战胜炎帝之后,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的内部斗争暂时得到缓和。

  黄帝虽然赢得了领导权,但是并没有前往陈,而是定都于涿鹿,开创了黄帝王朝。

  民众在战火之后得享和平,歌颂起了黄帝,称许他得六相而天地得治,可以说神明到极点了。30

  黄帝也有点飘飘然,31志满意得之后,跑到泰山祭天封禅,各地部落首领都出席了,盛况空前——

  据说他驾着象车赶着六条蚊龙,他的臣属木神毕方就站在车辖的两旁,蚩龙在前开路,风神向前扫除尘埃,雨神冲洗道路。

  一路上,虎狼在前,鬼神在后,飞蛇趴在地下,凤凰飞翔上空,大会鬼神,作成清角调,向天神夸耀自己营造的太平盛世。

  不过队伍中,有一个人,心中百般不是滋味,那就是走在最前头的蚩尤。

  蚩尤据说有兄弟八十一人,估计应该是由八十一部落组成的大联盟。他组建的军队身披兽衣,还在脑袋上戴上了铜铁打造的头盔,兵器也很完备,

  因此蚩尤领导的部族威震天下,在其时,军事实力是很强悍。32

  当然,黄帝打败炎帝,风头正盛的时候,蚩尤作为东夷集团的领军人物只好开始韬光养晦,积攒能量了。

  

  

  

  然,蚩尤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人物。正是在他的领导下,他的部落率先从石器时代步入了金属时代。

  从世界史上来说,每个文明要发生一次必不可少质的飞跃,那就是掌握金属冶炼术。33

  蚩尤到了少昊之地,就开始谋划起兵。

  他首先做的,就是大量制造兵器。

  这个情况,黄帝也并不是一无所知,有一天,他和自己的臣子伯高讨论国事。

  黄帝问道 :“我想把天下结合为一家,有办法么?”

  伯高回答说:“请除掉各地矿山上的杂草而树立国有的标记,我们努力铲除各地的武装势力,天下就可以合为一家。”

  黄帝说:“这个道理能进一步讲讲么?”

  伯高回答说——

  “山地表面上有丹沙的下有金矿,表面有慈石的下有铜矿,表面有陵石的下有铅、锡、红铜,表面有赤土的下有铁矿,这都是山上出现矿苗的情况。

  如发现山有矿苗,国君就应当严格封山而布置祭祀。

  离封山十里之处造一个祭坛,使乘车到此者下车而过,步行到此者快步而行。

  违令者死罪不赦。这样人们就不敢随便开采了。”

  然而黄帝行此禁令仅在第十个年头,葛卢山山洪过后,露出金属矿石,竟被蚩尤接管而控制起来,蚩尤制造了剑、销、矛、戟,这年与九个诸侯国发生兼并战争。

  雍狐山山洪过后,露出金属矿石,也被蚩尤接管而控制起来,蚩尤制造了著名的戟和戈,这年与十二个诸侯国发生兼并战争。34

  也就是说,在黄帝打败炎帝的十年之后,蚩尤发现了葛卢山、雍狐山两大矿区(今地不详),大量制造兵器,带领自己的部族,先后发动两次大规模兼并,第一次吞并了九个部族,第二次则吞并了十二个部族。

  这些战役大大了扩充了地盘,提高了东夷集团的实力。那么这些战役都是在那里进行的呢?

  第一次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发生在黄河的入海口处,即今天渤海湾的西南部。

  传说古代黄河入海之前分为九条小的河流。35,在黄帝时期,称为九淖,到了尧舜禹时代,则称之为九河。

  这些地区的民众在蚩尤的兵威之下,只得屈服。后来他们因为蚩尤战败,而受到处罚,被驱赶到南方,被名之为九黎。36

  蚩尤胜利之后,并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而是将战火燃烧到了空桑(今山东曲阜)。

  空桑是东夷集团本根之地,可见蚩尤的疯狂扩张行为并不得到东夷集团的认可,蚩尤为了加强自己的威权,悍然对于自己同属的部族发动进攻。

  此次战役,但是以少昊氏认输为结局。东夷集团战败,于是九黎和东夷都纳入了蚩尤的地盘。

  在蚩尤武力扩张过程中,对于政事的处理,秉承的方针,就是从重从快。

  为了彻底震慑新征服的民众,蚩尤始做刑法。

  《尚书·吕刑》谈到刑法的起源就说——

  古代有遗训,蚩尤开始作乱,扩大到平民百姓。无不寇掠 贼害,冒没不正,内外作乱,争夺窃盗,诈骗强取。

  苗民不遵守政令,就用 刑罚来制服,制定了五种酷刑以为法律。

  蚩尤杀害无罪的人,开始放肆使用劓、刖、椓、黥等刑罚。

  于是,施行杀戮,抛弃法制,不减免无罪的人。37

  

  又经过几年整合之后,蚩尤觉得自己已经有能力向黄帝王朝挑战。

  于是他高举为炎帝的报仇旗号,称兵作乱,为了宣示自己是正义之师,他还让自己的军队树起了炎帝一族的图腾——牛的旗帜。38

  由于蚩尤施政之地,距离涿鹿比较远(就古代的通讯水平来说),蚩尤的兼并战争,总体而言,又属于诸侯的内政。不好干涉。

  虽然黄帝一直对蚩尤保持警惕,但当他确实得知消息之后,还是感到很紧张。

  黄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派已经成为自己臣属的兄弟炎帝亲上战场。

  一则炎帝和蚩尤原有君臣名分。

  二则也可以宣示蚩尤起兵口号之荒唐。

  

  炎帝和蚩尤两军一经接触,结果不难逆料。

  军事本非炎帝所长,他被蚩尤打的丢盔弃甲,急忙撤回涿鹿。

  蚩尤则在其后紧追不舍,一前一后,两军先后抵达涿鹿之野的一条河流。

  黄帝在涿鹿见蚩尤来的凶猛,也不敢贸然打开城门,接引自己的兄弟。

  当然,也可能怀疑炎帝不甘心失败,和蚩尤两个人是做戏,一伙的。

  炎帝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只能绕着涿鹿一直和蚩尤捉迷藏。

  老是这么下去也没办法。炎帝派人进去涿鹿,备述前后经过。

  黄帝当此之时,作何决断。

  只要蚩尤不攻城,他的战略就是一个字——“忍”。

  忍下心来看着蚩尤追杀炎帝。

  

  这也难怪,炎帝、黄帝、蚩尤三人各自小九九。

  对于蚩尤来说,一路追杀,如果直接攻城,说不定炎帝来个反攻,里应外合,吃不了兜着走。

  撤退吧,心有不甘。都好不容易打到这里了。

  当他看到黄帝决定闭门不出,心想,黄帝这个老滑头,要借我的手,杀自己的兄弟,好吧,我成全他。

  黄帝有没有借蚩尤之手铲除自己兄弟炎帝的心,我们不好说。但是他胸中是有自己的韬略。

  他打了那么多年的战,最喜欢的就是以逸待劳,口袋战术。

  上次,炎帝就是败在涿鹿之旁的阪泉。

  这一次,蚩尤既然送上门来,自然要叫他来得去不得。

  涿鹿这块战场,他从小生于斯长于斯,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当然要好好的发挥。

  不过蚩尤今时不同往日,从兵器上来说,黄帝不如。

  士气上来说,也不如——自己的哥哥不正在城下被敌人追着呢。

  

  黄帝闭门不纳,可苦了炎帝。

  炎帝此时当真是上天无路,下地无门。

  后人描述炎帝窘困之情形,用了一个词“九隅无遗”。

  什么意思,就是天下九州,连一块躲藏的地方也没有。

  

  就此,涿鹿之战,三方陷入了相持阶段。

  炎帝被蚩尤追着打,还舍不得离开涿鹿。因为心里知道,除了自己的兄弟黄帝,从军事实力上,没人扛得住。跑的远了,孤立无援,最终还是给蚩尤灭了。

  于是,他也有一个字——“撑”。

  这个撑啊,估计嘛,一是要撑到蚩尤精疲力竭,二是要撑到黄帝良心发现。

  黄帝呢?偶尔出城骚扰一下蚩尤,反反复复和蚩尤也打了不少遭遇战,一吃紧,就龟缩回涿鹿。

  行军打战,学得乌龟法,向来就算成不了名将,至少也是良将。后世的诸葛亮不是一样在祁山下被司马懿调戏至死么。

  蚩尤虽然每战必胜,肯定是越打脾气越坏了。锅里的肉,看的吃不得,多闹心。

  

  三方就此打打停停,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时日,据说,先后有七十二场遭遇战。39

  在这段时间里头,黄帝已经想好的策略——

  涿鹿之野有逐鹿山与灵山,灵山海拔2400多米,涿鹿山东面为长达40多里的灵山河谷,灵山河谷东、西两侧都是壁立千仞的高山。此处正是设伏的好地方。

  这个地方的气候因素比较特别,在夏秋之际,一是往往暴雨之后山洪暴发,二是多大雾,大雾一起,就是弥漫两三天。

  《三国演义》里头诸葛亮在赤壁大战前夕说,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黄帝欠的则是将蚩尤引进此地,然后堵住谷口,等待一场大雨,来个瓮里捉鳖。

  有一次,好不容易将蚩尤引了进去,来的却是一场大雾,敌我不辨之际,自然无法堵住谷口,前功尽弃。40

  黄帝深怕蚩尤起了疑心,所以又和蚩尤相持了好久,才再次又将蚩尤领入灵山河谷。

  这一次,天从人愿。

  黄帝已经布置好了,他让自己的部将应龙在灵山河水上游拦蓄河水。

  当蚩尤一被堵在灵山河谷,暴雨降下之时,便扒开大坝,就此一战成功。41

  蚩尤带领的九黎和东夷部众在山洪和暴雨的冲击下,可谓惨不可言,尸体填川满谷,积血成渊,聚骨如岳。

  据说数年之后,这里凝结的鲜血,化成了石头。白骨成灰,膏流成泉。42

  

  不过蚩尤并没有身死其中,而是被生擒了。

  黄帝对这个祸首没什么好客气,就在青丘之地杀了他。43

  蚩尤之生前,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震慑九黎、东夷。他这一死,各部族却没有想黄帝想象的那样,就此顺服,而是纷纷起兵。

  天下就此纷纷扰扰多年,黄帝看这么打来打去的,没有尽头,于是就把蚩尤形像画了出来,宣示各部族,连最强大的蚩尤都被我打败,你们凭什么跟我斗。44

  总之,处决了蚩尤之后,黄帝乘此大胜之威,率兵南下。那个部落不服,就灭了那个。彻底扫荡蚩尤的残余势力,一口气打了五十二场战役。45

  其中一部分人愿意归顺的,就迁到邹、屠两地定居,形成邹、屠二姓,均以居住地名为姓(邹、屠二地均在今山东境内)。

  顽抗到底的,一律放逐到寒冷荒凉的的北方去。

  还有一部分死活都愿意追随蚩尤,但又打不过黄帝的九黎部族,则南迁江﹑淮。

  这些部族一直认为黄帝王朝是他们的敌人,不愿意和解。被黄帝王朝称之为三苗。46

  三苗其后一直和黄帝王朝对抗,之间战争一直打来打去的,成了一笔谁也理不清的烂账。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黄帝王朝的尧舜禹时代,其中舜还因南征三苗﹐死於苍梧﹐连尸骨也未运还。

  不过随着黄帝王朝越来越强大,三苗最终无法抵挡,迫于压力,再度南迁到汉水一带,在今天湖南岳阳、湖北武昌及江西九江一带落地生根。47

  

  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他几乎是个大旅行家,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

  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

  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

  往北驱逐了荤粥(xūn yù,薰玉)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

  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

  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48

  春官为青云氏。

  夏官为缙云氏。

  秋官为白云氏。

  冬官为黑云氏。

  中官为黄云氏。

  (后来炎帝的后裔就被封为缙云氏49)

  他的军队则号称云师。又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诸侯国。

  这时,万国安定,因此,自古以来,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数黄帝时最多。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

  据说,黄帝还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只是上天到底是怎么把这么重的东西交给他,书上没说。

  他还很注重天文历法,命人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师)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

  他还是一个哲学家,懂得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

  至于他的执政风格么,非常之勤政。

  他教导督促老百姓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对于从百姓身上征收的各种财物有节度地使用。

  总之,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任劳任怨,

  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把身体的彻底的搞垮了。50

  

  据说,据《列子》上的说法,黄帝即天子位的第十五年头。

  黄帝因天下百姓拥戴自己而十分高兴,于是就保养身体,兴歌舞娱悦耳目,调美味温饱鼻口。

  然而却弄得肌肤枯焦,面色霉黑,头脑昏乱,心绪恍惚。

  又过了十五年,因忧虑天下得不到治理,于是竭尽全部精力,增进智慧和体力,去治理百姓。

  然而同样是肌肤枯焦,面色霉黑,头脑昏乱,心绪恍惚。

  黄帝长叹道:“我的错误真是太深了。保养自己的毛病是这样,治理万物的毛病也是这样。”

  于是他决定放下了纷繁的日常事务。

  他离开了宫殿寝室,取消了值班侍卫,撤掉了钟磐乐器,削减了厨师膳食,退出来安闲地居住在宫外的大庭之馆。

  目的是为了清除心中杂念,降服形体欲望。

  当黄帝三个月不过问政治事务之后。有一天,他白天睡觉时做梦,游历了华胥氏之国。

  华胥氏之国在弇州的西方,台州的北方,不知离中国有几千万里,并不是乘船、坐车和步行所能到达的,只有通过做梦“神游”这一途径才能抵达。

  这个神国中,没有老师和官长,一切听其自然罢了。

  居住于此的神人们没有任何嗜好和欲望,一切顺其自然罢了。

  他们不懂得以生存为快乐,也不懂得死亡的恐惧,所以没有早夭的人。

  他们不懂得自私地爱自己是怎么一回事,也不懂得和外部事物保持疏远的距离。所以也就没有人类所特有的爱憎之情。

  他们也不懂得反抗与叛逆,也不懂得赞成与顺从,因而他们的人际关系是那么单纯,毫无利害关系。

  一个个都是那么的无所爱惜。一个个都是那么的无所畏惧与忌讳。

  他们到水中淹不死,到火里烧不坏。

  刀砍鞭打没有伤痛,指甲抓搔也不觉酸痒。

  乘云升空就像脚踏实地,寝卧虚气就像安睡木床。

  云雾不能妨碍他们的视觉,雷霆不能捣乱他们的听觉。

  美丑不能干扰他们的心情,山谷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一切都凭精神运行而已。

  黄帝醒来后,觉得十分愉快而满足。

  于是他把天老、力牧和太山稽这些大臣们叫过来,告诉他们说——

  “我安闲地在家中住了三个月,清除了心中的杂念,降服了形体的欲望,专心考虑能够保养身心和治理外物的方法,却仍然得不到这种方法。

  后来我因疲倦而睡觉,做了一个这样的梦。

  现在我才懂得最高的‘道’是不能用主观的欲望去追求的。

  我明白了!我得到了!但却不能用语言来告诉你们。”

  又过了二十八年,天下大治,几乎和华胥氏之国一样,而黄帝却升天了,老百姓悲痛大哭,二百多年也不曾中断过。 5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