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旧片-Yosemite -- 红男爵

共:💬29 🌺1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听起来这个东西有点像光谱分析了

首先假设这个i1自身的色彩空间有Lab那么大,虽然这个假设有极大的可能是错误的。这个玩艺儿搞出一个显示器用的colorprofile,然后显示器就用这个做基准,甚至于PS也调这个东西作为基准。那么现在LCD的白点已经和Lab的白点重合,所调整的色彩空间就是一个所谓标准色谱的子集。听起来不错,不过前提是这个东西得能有Lab那么大,或者80-90%的lab区才有意义,否则又是个交集。

然后这个东西又测量了打印出来的色表,为打印机产生了一个colorprofile,PS再调进这么个玩艺儿,然后再调整图片。那么这个时候,所看到的应该是这个打印机的空间和屏幕空间的交集,不过一般来说打印机的空间比较小,大部分会落入屏幕空间,如果屏幕是比较好的话。这倒不是问题,听起来似乎也有道理。

但是有一条就是这个i1是扫描的,对吗?这地方有个问题,这东西考虑环境光线吗?外界光源会影响人眼对颜色的判断,这也是CRT时代,调片时绝对不允许有顺光光源直接投射在屏幕上,而屏幕还要带个罩子的原因。如果是这样的话,即使机器100%准确,环境光的影响也会使调片出现系统偏差,因为我们的眼睛受到了干扰,如果这样的话,岂不意义不大?

人眼调整的好处是考虑到了环境光线的影响,至于些微的区别其实也可以接受,毕竟每个人对颜色的感知并非一样,有人敏感,有人迟钝一些。以前都是自己校准好显示器,在PS里用Lab,处理完之后,转成CMYK,先打一张色表,依据经验调色,毕竟家用的photoprinter的空间肯定比CMYK小,有些边缘色彩一定显示不出来,不过大家看也还好,影响不大。

确实打印的时候,如果没有校准,那几乎没有不色偏的,只是这个校准的过程,一直对纯物理方法有疑问,不是质疑原理的正确,而是觉得这种方法忽略了观察者自身的和环境的因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