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文化与市场 -- 五度

共:💬31 🌺4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文化与市场

前段时间是郭德纲老师,刚出来的时候能量不大,很多人评价他还是一个很有传统功底的相声演员,名副其实的非著名。

当时我听了他的《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网上mp3,音质不清晰,光是能听清说的是什么,从头到尾,听得真感动,那种感觉是有点多少年过去,又重拾起某种情感的意思,听完了以后我又放给我父亲听,感觉就像十几年前我们一起听空中笑林。

再后来郭德纲成名,又有很多人说他低俗,段子里面没有文化,全是些个低级趣味等等。之后争论是少不了的,尤其是网上,争得不亦乐乎。

现在又出了一个小沈阳,说实话小沈阳比郭德纲还是低了一级,笑点也比较低,比如反串儿等等。所以有些人就更抓住把柄,说小沈阳更低俗。同时力挺小沈阳的也是全力回击,称赞小沈阳的才华,网上还是一直争论不休。

这两个是风头浪尖的人物,枪打出头鸟,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于丹易中天余秋雨等等,无论文化娱乐届的人物,关于他们都会有着种种的争论。

我想说的是关于争论的双方,其实双方都有各自的道理,可以说从根本上都没有错,错就错在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

我想用日常生活中的市场划分来说说这件事。平时其实卖产品的公司一直在做的就是市场划分,比如分年龄,分职业分收入教育程度等等。然后根据不同的客户群销售不同的产品。可能在卖衣服卖电器的时候,你会觉得很自然。比如卖衬衫,某大老板,一万一件,某高管一千一件,某职员一百一件,体力劳动者不买衬衫。但失去了衬衫这个产品,社会其实还是按照这个群体来划分的,比如大老板群体,高管群体等等。

这些群体在文化娱乐上的要求都是不很相同甚至完全不同的。再往回说到郭德纲。我父亲当年是普通单位工作,中午喜欢相声,喜欢侯宝林,我就跟着听,和父亲一块笑,和朋友聊天用相声段子里的笑话。原因就是我本身从小生长在这种文化里面,虽然我受到过比如分析红楼水浒精妙描写的教育,但一点也没影响我对相声的喜爱。

再假设有另一个人,他父亲是大学教授教中文,对古书很有研究,平时喜欢纠正别人的发音和错误句型。他周围同事都是弹古琴画国画之类。那这个人,从小接触的就都是这方面的文化,可能他就会形成一个观念,说相声拍娱乐电影的这些都是没文化的大俗人,污染了中国的文化,中国人应该学老子学孔子。

最后结果就是,如果我们两个人坐在一块聊天,最后肯定是不欢而散。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生长的环境不同,接受教育不同,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原因,比如成年之后经历等等。比如像我这种本身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也有受教育之后开始假装摆脱了低级趣味的,社会上大人有人在。

尽管原因在这里,但你说我们两个谁对谁错?其实我们都没有错。反映到我们接受的人,比如郭德纲,比如管平湖。对社会都是有意义的,都是出色的人,你不可能要求郭德纲老师为高雅文化做出贡献,也不可能让管平湖先生把古琴带给广大劳动群众。有些人爱听相声,有些人爱听古琴。

中国社会构成复杂度我感觉绝对是世界第一的,所以如果人人都以自己的标准去捧或者踩,那么最后就是骂声一片,这个是必然,而不是偶然。解决办法就是各退一步,先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然后给别人点空间。你听你的郭德纲,我听我的管平湖,谁也不捧谁,谁也不踩谁,自己乐自己的。

关键词(Tags): #随笔日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