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风继续吹 -- 水风

共:💬109 🌺35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讨论】从大范围上这么说应该不错

但具体到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没那么复杂,简单一句话,就是日本那时想翻供。

80年代之前,南京大屠杀研究虽然不是学术热点,但也有一些成果。值得一提,南大历史系在60年代编的《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的大屠杀》,还有梅汝璈的回忆文章。

但南京大屠杀在当时的日本学术界也没谈不上什么影响。

大概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样子,有几个日本记者来南京采访,估计是受了点教育,回国后,发了几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

从此“南京大屠杀”才作为事件,进入日本学术界的研究范围。

在此之前,中日的基本立场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判决书》中相关判决词,以及中国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直接责任人的判决结果。

谁知道日本人开始翻案了。

关于翻案学术界文章暂时不提。而影响最大的是,82年的“教科书”事件。在战后日本沿用的教科书,里边是有“南京大屠杀”的记载,比如说47年日本师范类学校使用的“日本历史”中,在记载相关事件的同时也指出,“中国的抗战以日本军在南京的残虐行径为契机而激化”等。

而日本右翼对教科书的攻击是从50年代中期开始。而日本政府也批评当时日本教科书“爱国教育”不足,提议将“侵略”改为“进攻”或“进入”围绕这场争议,就出现了有名的“家永三郎教科书诉讼案”。

而在82年的时候,文部省明确禁止使用“侵略”一词,部分教科书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称发生此次事件原因,是由于中国军队的激烈抵抗,并于战斗结束后,混入平民中,日本军队因为情绪激动,杀害了一些军人和平民。

这次修订就引起轩然大波,不仅是日本国内,也引起了亚洲各国的强烈抗议。

而“教科书事件”和日本“学术界”业已存在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争议,直接激发了国内对“南京大屠杀”研究的热潮。首先出面的是南京市政府,组织专门人员对南京大屠杀展开全面研究,并且开始筹建纪念馆。

简单回顾下,其实可以发现“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大致可看成是“应激反应”。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