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动手较技歌诀六首注解点评 -- 京城马国兴

共:💬13 🌺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文章

空空空,中中中,练到空时方始中。劝君莫学有中有,练到无形乃真功。要从有处求真谛,瞎子点灯白费蜡。

【题名解】

虽然初看只是简单的“三句歌诀”,却将峨嵋拳法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系列方法,系统工程的始终过程的全部内容蕴藏其中;大局观的法则已经展示了出来!故而,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皆应以此为鉴!

【注解】

①、空空空,中中中,练到空时方始中:

空则无身,空则无欲,空则无我,一片神行而已;无形用中枢,天地我为中——天心也、元神也、体用一元也,处中以制外、处近以制远,妙哉!修炼到无形无象的“无极”之无上艺境,方开始知道“中正安舒”为何事了!

②、劝君莫学有中有,练到无形乃真功。要从有处求真谛,瞎子点灯白费蜡:

奉劝诸君修炼峨嵋拳法,莫要学习修炼有形招式再求有力量;只有修炼到无形法身道体的功德圆满乃是真攻防功夫耳。为什么说其为真攻防功夫呢?因为其虚实相须,内外一而贯之的“攻之而不破,撞之而不散”;具有以至柔驰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无坚而不催的能力,这才是真功夫!如果认为学习修炼“有形招式”再求“有力量、速度快的尚力拳法拳法,也就好有一比:等于“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译文】

空则无身,空则无欲,空则无我,一片神行而已;无形用中枢,天地我为中——天心也、元神也、体用一元也,处中以制外、处近以制远,妙哉!修炼到无形无象的“无极”之无上艺境,方开始知道“中正安舒”为何事了!

奉劝诸君修炼峨嵋拳法,莫要学习修炼有形招式再求有力量;只有修炼到无形法身道体的功德圆满乃是真攻防功夫耳。为什么说其为真攻防功夫呢?因为其虚实相须,内外一而贯之的“攻之而不破,撞之而不散”;具有以至柔驰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无坚而不催的能力,这才是真功夫!如果认为学习修炼“有形招式”再求“有力量、速度快的尚力拳法拳法,也就好有一比:等于“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点评】

这首歌诀中论述了两个内容,一是修炼拳术攻防之道要“唯道是从”的遵从“以神为主,以气为充,形从则利”的法式追求全体透空的太极艺境,无形无象的无极艺境,才是正宗、正统的攻防功夫;一是反对“背道而驰”的崇尚肌肉爆发力的“以形为制,尚血气用横力,神从则害”的戕贼法式。有关这个课题的内容,历代前贤多有论述,以资对照,录而并解之如下:

《易筋经贯气诀中气论》

中气,即仙经所谓之元阳,医道所谓之元气也。以其居人之正中,故武备名曰:中气。此气即先天真乙之气文练则为内丹,武练则为外丹。然外丹未有不借内丹而成者也。盖动静互根,温养合法,自有结胎还原之妙。俗学不谙中气根源,惟务于手舞足蹈,欲入元窍必不能也!

人自有生以来,先天之神以化气者,气以化精。当父母媾形,精血初凝于虚危穴内。虚危穴,前对脐,后对肾,非上非下,非左非右,不前不后,不偏不倚,正居一身之正中,称天枢,号命门,即《易》谓之太极是也。真阴真阳,俱藏此中,神气赖之。此气灵明,发为五脏之神:心之神,肝之魂,肺之魄,脾之意,肾之精与志,全赖之主持,呼吸依之。吸採天地之气,呼出脏腑之气。呼自命门,而肾而肝而心而脾而肺而肾而命门,十二经,十五络之流通係也。

经络者,气血流通之道路也。人一呼气,血行三寸;人一吸气,血行三寸。呼吸定息,共行六寸。一昼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昼夜行十丈,行阴阳各二十度,共计昼夜凡五十遍,周于身。自脏腑出于经络,自经络而入于脏腑,从此而生两仪,乃生肾而生骨。肾有二,左阴右阳。

肾属水脏,而主骨,乃生肾而长骨。水能生木;肝属木脏,而主筋,筋附于骨,乃生肝而长筋。木能生火,心属火脏,而主血脉,乃生火而生血脉。火能生土,脾属土脏,而生肌肉,乃生脾而长肌肉。土能生金,肺属金脏,而主皮毛,乃生肺而长皮毛。金能生水,肾属水脏,而主骨。五脏依次而长,六腑依次而生,是形之成也,因真乙之气妙合而成,形乃气之聚也,曲成百骸毕俱而寓:一而二、二而一。一二固不可须臾离者也。

武备如此,练形以合外,炼气以实内,二者合一,其坚硬如铁,自成金刚不坏之体,则超凡入圣,上乘可蹬。若云敌人不惧,犹其小焉者也。

【注释】

①、中气:丹田中阴阳精之和合,所修炼成之内气,名之曰:“中气”。此内气与外形比较,为将相,处于上;此内气与心主比较,为臣下。其处在一身之君主之下,外形万民之上,而居中,故以“中气”名之。

又:离火中一阴精,坎水中一阳精,二精会于丹田中,阴阳和合而化生之气,名曰“中和之气”,又简称名曰:“中气”。以上两种说法,各有其理,皆能说明“中气”名称之来源。

②仙经:古人将修炼内功,称为“修仙了道”之事业。故而,前贤将历代修炼内功的经典著作,称为“仙经”。如:《周易参同契》、《黄庭经》、《钟吕传道集》、《悟真篇》、《还源篇》、《复命篇》、《翠虚篇》、《天仙正理直论》等著作,都属于“仙经”中的作品。

阐释:

此段《中气论》,乃集医学、丹学、《易经》天人合一学说中太极、两仪内容而论“武学”之旨,是阐发传统拳学的经典之文章,后人之拳论无不申发此文之宗旨,故而尽量详尽的阐述之。

中气,此名一立,而开千古拳学之精义,后人陈鑫著有《中气辨》一文,习拳者可参阅之,阅后,习拳可不迷矣!

此文所言中气,就是仙经所谓之元阳,医家所说的元气。以其居人之正中,故武学中将此气定名为“中气”。此气又名“先天真乙”之气、“太乙真气”。真乙者,肾之有两,左阴右阳的右阳之气。左为甲,右为乙,故名“真乙之气”;其大无比,故又曰“太乙之气”。修炼传统拳术的气沉丹田,炼精化气之气,此气纯阳,乃文练法中的内丹之丹药,又是习拳练武之人修炼外形功夫之“外脱换”之外丹功夫的大药,以此而分为修真、修丹、修拳道的各门功夫。然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以成内丹修法而得大药,未有不借助外之形体而能修得的。即修炼中气必借外形体才能修得。因为外形体松静、真气自动;外形体运动,真气自静,此两种方法皆是中气生成运行的方法。故真气、形体的动静是相互根生的。不管是静炼法、动练法,只要是“气沉丹田,神息丹田。”即心神入丹田,名为“凝神入气穴”,还是“凝神照气穴”之伏炼法,前者为“武火”,后者为“文火”,文武火温养合法,以丹田内结胎,才得真气还原之妙。丹田内之真气生,即名为“中气”,此气至中至正至大至和,不偏不倚,后人之以“内劲”名之,称之为拳之中枢、拳之道也。其具有“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的功能。

此段论述,表达了前《易筋经》内修精气神、外炼筋骨皮的宗旨,又将丹道之修、医家之理、武家之论合一而为拳家所用。后来之内、外功法之多皆不出此论的宗旨,只是更为清晰而已。故后人有“拳术之道,可类万物而不遗”的精辟见解。

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俗学之人,不明白中气生成及其在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的功能作用,惟在攻防招式的 手舞足蹈中下功夫,欲想得到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的精髓、明白其真谛,获得其中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奥妙、窍门,那是不可能的。传统拳学一立,即以中气的获得为根本,运用中气功夫为核心的宗旨。今人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读此文,可不醒悟乎!中气功夫的修炼、获得、运用,乃中华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独具的民族之特色。

人自有生以来,先天之神以化气者,气以化精,精能生血,血给养形骸。当父母媾精,气血初凝,合于虚危穴中。虚危穴,前对脐,后对肾,非上非下,非左非右,不前不后不偏不倚,正居一身之中,称天枢,号命门,即《易经》谓之太极是也。真阴、真阳,即真水、真火,俱藏此中,神、气皆依赖此元阴、元阳所生化、所滋养。此元阴、元阳,合名为元精。所以修炼元精所化生之中气,因为此气灵明,具有“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的功能。其发为心脏之神,肝脏之魂,肺脏之魄,脾脏之意,肾脏之志。此乃中医学说中的“五脏神”之说,处于传统文化的“五行”说。传统拳术中一神之用,意乃神之使者,魂之灵也,魄之力也,而全在肾之“作强,技巧出焉”之志尔。而此神意魂魄志皆由中气一而贯之,此五者全赖此气为主持,呼吸而依之。精气之呼吸,吸则采天地之气,呼则出脏腑之气,呼则自命门始,而肾而肝而心而脾而肺而肾而命门,十二经、十五络的流通畅达矣!由此可知,习拳术以“呼”为补,故有“哼哈嘿咦”四声呼气法人的“打展手”的方法,呼可以使自身内外一气流行而畅达,乃因一呼,可催动驱使中气达到其所应达到的处所矣。后人之“气以直养而无害”的说法,即此“一呼而自身内外百应”之效用的描写。

经络者,气血流通的道路,然与人之呼吸密切相关。《难经》中说:“人一呼气,血行三寸;人一吸气,血行三寸。呼吸定息,乃锻炼之呼吸,称为定息,共行六寸。一昼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此乃每分钟呼吸在8次——9次之间的算法,正常人呼吸为每分钟18次左右。由此可知,定息是定在丹田之呼吸,又名“胎息”,故呼吸深沉而频率缓慢。气血昼夜行50遍,脉行50遍,周于身。上述之数据乃出于《难经》的第一难。

内气运行自脏腑尔出于经络,自经络而入于脏腑,此乃维持生命机制的内气运行说。

一气运行而生两仪,乃生肾生骨。肾有二,左肾为肾水,即元阴;右肾为肾火,即元阳。传统中医中说:脏各有一,为何肾有二?肾两者:肾阴水之精;肾阳火之精。此水火之精气,既有物质,又有功能。然此精气之物质,乃物物非物之物也。即言说此精气是生化自身骨质形骸的物质,又是维持骨质形骸各种功能的物质,是谓“一生二也”。故说肾的左阴右阳之二,乃生命之一源头。练拳术能不修此乎!“气沉丹田,神息丹田”的各种修炼功法皆是依此理法。

五行中,肾属水脏,水能生木。肝属木脏而主筋,筋附于骨,乃生肝而长筋。木能生火,心属火而主血脉,乃生心而生血脉。火能生土,脾属土脏而主肌肉,乃生脾而长肌肉。土能生金,肺属金脏而主皮毛,乃生肺而长皮毛。五脏依次而生,六腑依次而生,是由下向上,由内到外,是形之成因的道理,形之成长的过程,皆因真气之妙合而成,乃真气聚结的原因,故能曲百骸毕俱,而寓一而二,二而一,即太极而两仪,两仪而太极的道理。一气而生成形骸、功能;形骸、功能复能生化一气。所以“一二二一”的道理是在自身生化机制中不可须臾离开的自然法则,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必先练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者之辅,亦是“一而二、二而一”者的道理

修炼外形的筋。膜、骨、肉、皮以合外的攻防刚柔之要求必须修炼中气以实内。培元气,守中气,才能保正气,护肾气,养肝气,和心气,理脾气,调肺气;才能升清气,降浊气;可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气行畅达,能行于筋,窜于膜,达于皮,敛入骨,流于髓,无处不行,无处不到,以至通身灵动。外炼行,内炼气,内外合一,身形坚固,自成金刚不坏之体,则超凡躯而入圣境矣,攻防功夫自达上乘艺境。若说习拳练武能与人格斗,能够胜利,则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小技能尔。

何是不坏金刚之体?金刚乃舶来语,根据《金刚经》之旨意,乃无形无象无质之有的法身道体之存在,其是永不能毁坏的,绝不能理解成钢铁之“钢”。如果说不坏金刚,按传统文化说,即无形无象的“无极”道体便是。

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一而二,二而一,一二故不可须臾离者”句,后人据此而论拳术中的外形与内气的关系。有曰:“拳势者,形动气动,形正气顺,形动气随”;又有“气动形动,气顺形正,形随气动,形为气用”。前者乃为初修炼以形为主的法则;后者乃为大成艺境炼气为主的法则。然此两者并行不悖,皆证明了拳势中外形、内气的功能作用同等的重要。如以“内主外辅”的观点认识“意气君来骨肉臣”,才能“见其外,知其内”,外面的形体松静通顺,才是内气中和之象;外形体之正,才是内气之中正不偏不倚之功。此形气合一,虚实相须,互为其根,形气体用功能全矣。

故各门一致公论:“拳之道,中正不偏不倚,和而不流”乃真艺境,既不流于形式,要有内在的内劲之真功夫。由此而修炼,才能达到“拳无拳,无形不是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即上乘的“虚灵妙境”。虚灵妙境者的攻防功夫何样?吴殳在《手臂录枪法六品神化》条目中说:“我无所能,因敌成体;如水生波,如火作焰”。

习拳以内劲为主,是历代众前贤所推崇的宗旨,习拳者万不可忽视这一点。

“拳法六品”精义论

或问:您在《古拳论阐释续编》一集中收录了《剑经序》、古剑诀、枪法三奇、太极连环刀总论,四篇兵器论的文章。作为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之理法,给予了全面的阐释。正如您所说:从古至今,留下众多兵器运使的论述;而这些论述兵器运用的理法,又反过来可以指导拳术的修炼。故习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亦应仔细认真的研究历代各大家的兵器之论,习拳练艺所用,自会大有补益。这些论述读起来觉得甚觉易懂易明,而又非常亲切,细心体会其中精义,确实启人开悟,全面领会之自然受益匪浅。

受您这明确的论述之启迪,寻得吴殳《手臂录》精心阅读,当读到其精妙处,每以拳之理法领会之,确实很受启发,照其所述之理法模拟熟练,自能在与他人比武较技之中运用而有奇妙的效果。但是,每当阅读到“枪法六品”的论述内容时,就试想,这是否就是“拳法六品”呢?可与您在《中华拳术明镜录龙涎集》中所论述的:“法分三修,游历三境,成功一也”的内容比较对照,又觉得似不相同。真不知如何领会“枪法六品”内容之精义?如以“拳法六品”来运用是否可行?今日特向先生当面请教!敬请不吝赐教!附“枪法六品”的内容如下:

枪法六品

力斗、偏长、守法、精熟、通微、神化。

力斗:根本不知道虚实生克的道理,一动手犯硬蛮干。

偏长:在手脚上有一独门杀技,但别种技术都不行。

守法:自家师傅说的是圣旨,外形打的和师傅一模一样,一辈子不愿研究其它门派武学。

精熟:脑筋不灵活,无法彻底开悟,功力甚深。

通微:能掌握最高的武学精神,也能以一御百,无不摧破,却不能贯通全体。

神化:我无所能,因敌成体;如水生波,如火作焰。

吴殳《手臂录枪法六品》

答曰:请教谈不上,有了问题,同道之间共同研究,相互商榷探讨,共同提高,携手并进,促进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普及、发展,这倒是真心实意的同道之交往。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者,此也。

闻先生所述,几句话就能点明玄机要妙的所在,具有如此以文观法的知人之能,若不是攻防功夫艺境在身者,博览古今拳学群书的饱学之士,亦难得有此精辟的分析和此精辟问题之一问的。可以知道先生乃是当今武学拳门的佼佼者也。先生能如此虔诚的千里迢迢之亲自登门拜访求教,这种礼贤下士的不耻下问以待吾,吾何德何能而敢劳乏先生呢?自是亦发的从内心敬佩则不敢怠慢之,自然坦诚相见,热情的款待先生,以尽地主之情谊。今日就此问题谈谈拙劣的见识,又唯恐以污尊听,权为当作一时之儿戏笑谈,可作为今后彼此频频相互交流往来的铺路石吧!

我在《中华拳术明镜录龙涎集》中所论述的:“法分三修,游历三境,成功一也”的内容,乃是拳门的一家之言的论述。是传统拳术各门派、拳种的修炼者,能够顺利的直达大成攻防攻防功夫艺境之应当共同行走的道路。而“枪法六品”的内容之立意则不然,其是从当时修炼枪法的众人所表现的体、用的风格、艺境之不同,而精炼的得出了六种可以值得品味的修炼者。而这六种可以值得品位的枪法之修炼者的提出,就已经同时指出其中彼此的优劣了。前贤立说之精义,乃是让后来之学者,从这六种可以品位到的枪法之修炼者的优劣之中,择优而取之。即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宗旨。此乃“枪法六品”成文、成章的真实意义之所在!故而,此篇文章的功德无量,这就是其价值的所在吧!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之意也。

如以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来说,完全可以化成“拳法六品”的内容来应用,以品评当今之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者们之情况、状态,以得出当今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普及情况,攻防功夫艺境的普遍的水准。得以有个全面的了解,以利于今后正确地良好的引导,使之自觉的走向正确地修炼的道路上来。至使修炼者们得到正确之修炼理法的全面普及,实现修炼者的攻防功夫艺境得到大幅度的普遍之提高的愿望。切实能够体现出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健身、技击,功德艺境并行不悖的价值,得以证明:“打拳原为保身之计”的设想之简单易为的可行性、可证的科学性。

“枪法六品”中提出的:力斗、偏长、守法、精熟、通微、神化之六种修法的情况、状态,就是在当今武林界的传统拳术修炼者中依然普遍的存在着。故而清楚的指明其中之利弊,这对当今之如饥似渴的习拳者来讲,犹如一场及时雨了。下面就遵依其原来的解释之精义,展开全面的论述,明其宗旨,以利于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自己对照自己,是属于六品中的哪一种。如果是对的,就坚持所守而修炼,自然而能功到大成的神拳神明艺境,具备神化之功的境界,功德正果以享用之;如果是错的,就坚决的及时改正过来,亦能功到大成的神拳神明艺境,具备神化之功境界,功德正果以享用之。如果是错误的修炼方法之法式,而碍于面子又不肯改过自新,实乃咎由自取的愚昧之人了。乃是自甘于堕落而不可救药之辈了。逢此,神仙亦无斡旋回天之能力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