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就是给一些人找恶心来了 -- 柳叶刀

共:💬272 🌺708 🌵10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也多说点

实际文革这个话题是很沉重的。

因为有不少人,包括您的家庭,就是文革的受害者。这样从您的角度看来,文革的正面意义是很难存在的。但是我可以通过对社会底层的处境的比较,来得出文革时期并非如通常所见那样描写的黑暗,甚至有相当的正面意义。这个就不展开。您只写您的故事,我洗目恭读就是。别人的看法,您实在无需理会。

只就赤脚医生一事。您的看法,

很多人都把赤脚医生当作文革期间出现的新鲜事物来歌颂,却不知道文革前许多农村已经建立了卫生员制度,基本上每个公社都有了卫生院,省市县医院每年都组织医疗队下乡,送医送药上门。

说明彼时农村的医疗服务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果然是好事。而现在反而不如。这正是我想说的。那末同样作用的赤脚医生不也是您所赞同的吗?

再说赤脚医生吧,光会背几条语录的能尽到医生的职责吗?因为赤脚医生的自以为是而耽误病人的事情我们听得还少吗?在我插队的地方,许多赤脚医生不过是公社、大队干部们用来安插亲朋好友的好去处。

任何制度都是人为的,因而产生各种问题。然而我们是否应看到事物的主要矛盾呢?还是那句话,您写您的故事就好。

倒是文革打乱了整个医疗体系,导致许多病人延误了治疗,甚至丧失了生命

您这个论述,未免过于笼统。还是数据支持更有利些。

我父母的医院在文革高潮中被切成了几块,加强了几个县医院。且不说城市里的职工到哪里去看病,医学院没有了教学医院如何培养新的医生,那些到了县医院的医生也没有办法发挥作用,因为一个医院也是一个配套工程,没有了其他科室的配合,一个医生能起什么作用呢?以前有了疑难病症起码知道往上级医院送,文革中都不知往哪儿送了。

这段话语义更为含混,我们大概还需要更清晰的资料。加强县医院,和取消市医院,是否是一个行政措施的两个部分?如果不是,那末加强县医院,没有什莫不妥。我理解加强县医院和推广赤脚医生的目的一致,是为了向农民提供更直接的医疗服务。一个医生的作用固然有限,然而总比没有医生要好。

换句话说,我从肯定的方向看待这个问题。赤脚医生可能不是最好的农村医疗制度,然而它至少为农村的医疗服务带来了一线希望。我记得文革电影《红雨〉《春苗〉里就有这样的镜头,农民鼓励赤脚医生大胆治疗。尽管这可能在医学专家眼里看来有点可笑。然而中国人有话说,在没有选择的时候,不怕把死马当活马医。当远离农村,高高在上的医学权威在大声喝止的时候,如何不会带来愤怒和反抗呢?

这里我似乎有点颠倒因果了。然而就目前的情形看来,再来一场革命的话,你真地认为有些学术权威是不可打倒的吗?

现在的人与那时的人,区别到底有多少呢?从西西河这里我看不出区别:盲目崇拜,枉自尊大,结党营私,暗箭中伤。。。网络是社会的一个投影。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不从个人入手解决问题,一切都是空谈。

然而您的故事总是有益的。只是有话好好说,无需恶心别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