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春秋大历史之序幕——西周之灭亡》(824天没来 -- 王威

共:💬67 🌺28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十九、姬昌选择的中道

十九、姬昌选择的中道

“帝乙归妹”让“小邦周”和“大邑商”皆大欢喜,重归于好。

现在,摆在姬昌面前的问题是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姬昌从一出生,因为血统的关系,就被拟定为继承人。他的一言一行都随时有人在旁边指点教诲。

对他来说,祖父古公亶父和父亲季历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

然而,这两个影响他最深的人,在治国方略上的决断,却是截然相反。

古公亶父之一生,积德行义,勤修内政,最初周人在豳定居之时,当戎狄部落前来攻打,索要财物。古公亶父的选择是交出财物。

随后,戎狄欲求不止,又再次前来攻打,这一回,要的是土地和人口。

周人异常愤怒,个个想奋起反击。古公亶父却反过来劝说国人,说——

民众拥立君主,是想让他给大家谋利益。

现在戎狄前来侵犯,目的是为了夺取我的土地和民众。

民众跟着我或跟着他们,有什么区别呢?

民众为了我的缘故去打仗,我牺牲人家的父子兄弟却做他们的君主,我实在不忍心这样干。

于是,古公亶父决定带领国人离开豳,到周原定居,就此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古公亶父面对外族侵略不抵抗,一味退让求和也就罢了,还发表一番“投降有理”的高调,比诸汪精卫的“曲线救国”论,倒是难分高下。

作为一国之君,施行仁政,当然是好事,但是像他那样,连家园都不自保,诚不足取。

而季历的做法则不然,他的一生唯武是尚。以征战为荣,杀戮为乐,可以说是哪怕一天不骑上马都感到不快活。季历南征北讨几十年,姬昌自从懂事以来,兵危战凶之事可谓见的多了。

结果呢,却因为商王文丁的猜忌而死于非命。

对于父亲季历的评价,向来两面,称许者认为他勇忍果决,艰苦备尝,非常人行非常之事。非议者则认为他刚愎自用,穷兵黩武,以至于身家不能自保。

现在,姬昌站在自己所拥有的国土,环视着围绕周原的列国,何去何从,作为君主,当然要拿出自己的决断。

姬昌意识到,他的祖父和他的父亲都走了各自的极端。

他的选择是走一条既不同于祖父,也不同父亲,完全属于自己的“中道”。

人心危险,道心精微,要精研要专一,诚实保持着中道。

这是尚书里头,大禹答复帝舜的一句话。

而舜帝在后世的孔子看来,他作为政治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坚持中道精神。他说——

舜真是具有大智能啊!

他喜欢征询别人的意见,就算是浅近的话,也欢喜省察它的含意。

把别人的错误和不好的意见隐藏起来,同时又表扬别人正确的好意见,最后再将众人的意见,所有过与不及之处都加以折衷,取其中道,施行于人民。

这就是舜之所以为天下百姓拥戴,与津津乐道的缘故吧!

姬昌在即位之前,多年的历练已经让他认识到治理民众的法宝,一是德化,二是刑罚。尽管手段方式殊异,但目的却一致。

但是这两样法宝,在运用的时候就有个“度”的问题。

考诸典籍,事实上,自尧、舜、禹,降自商、汤。他们的施政之所以受万民悦纳,乃在乎一个“中”字。

所谓的中道政治,无疑是要掌握认识事物的过与不及的两个方面,采取中正的办法,施政于民,有度而不过度。

据此,姬昌决意推行祖辈从未有过的新政。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其实中国后世很多改革家的变法,都深受周文王此次变法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要以为儒家推崇他是圣人,不要以为明末神魔小说《封神榜》所描写的那个形象,就去想象他是一个保守而又迂腐的人。

事实上,即便是儒家吹捧周文王,也注意到文王身上有着一股熊熊的能够感染别人的热力,这种热力在古文上的说法,就是怒。

孟子就说,文王一怒安天下。

这个怒,不是愤怒,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奋发、振作,有为。

姬昌的新政具体细节,今日不甚了了。

有幸的是,战国时代的孟子在一次回答齐宣王的疑问中,略微的提到文王变法的内容。

齐宣王当时请教孟子:“别人都建议我拆毁明堂,究竟是拆毁好呢?还是不拆毁好呢?

孟子回答说:“明堂是施行王政的殿堂。大王如果想施行王政,就请不要拆毁它吧。”

齐宣王说:“可以把王政说给我听听吗?”

这自然正中孟子下怀,他当时在齐国都快闲坏了,当即端容肃穆的解说道——

从前周文王治理岐山的时候,对农民的税率是九分抽一;

对于做官的人是给予世代承袭的俸禄;

在关卡和市场上只稽查,不征税;

任何人到湖泊捕鱼都不禁止;

对罪犯的处罚不牵连妻子儿女。

失去妻子的老年人叫做鳏夫;失去丈夫的老年人叫做寡妇;没有儿女的老年人叫做独老;失去父亲的儿童叫做孤儿。

这四种人是天下穷苦无靠的人。

文王实行仁政,一定最先考虑到他们。《诗经》说:‘有钱人是可以过得去了,可怜那些无依无靠的孤人吧。”

后世的人往往把孟子的这个说法视之为孟子的思想。

其实孟子自命为儒家学派的领军人物,秉承的观念和孔子有点接近,就是述而不作。

让他夸夸其谈,可以。

让他为了推销自己的理想,而肆意修正先贤先圣的观点,那就难矣乎了。

从孟子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姬昌推行之新政完全和先君季历武力扩张之路背道而驰。

以现代人的话来阐述,姬昌的这个政策不妨视之为低税收,高福利。

低税收,高福利,好啊。很多人肯定会拍手了。

欧美发达国家现是这样滴。它们之所以发达正因为此,然后自然又会有很多人开始感慨,看看我们的社会主义,看看我们的个人所得税,看看……。

言论自由当然是好事,但是这种感慨嘛,其实是缺乏起码的经济学常识。

首先,欧美是因为发达了,才搞低税收高福利了。而不是搞了低税收搞福利才发达起来的。

欧美之所以发达,准确的来说,最初和先周之崛起没有两样,就是穷兵黩武,抢掠第一。

说的好听点,是带领人类进入海洋文明时代。

说的难听点,就是一群无法无天的海盗。

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海盗们抢了钱之后,再来搞建设,从财政来讲当然宽松多了。

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才能够推行低税收、高福利的资本主义。

不过就目前的观察,这一措施不到一百年,几乎让欧美所有国家的公共财政破产。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多人说是次贷。

要我说呢,其实就是历年以来,大伙儿坐吃山空,到了还债的时候啦。

低税收、高福利从国家伦理上来说,藏富于民,当然是很道义的。问题是国家公共财政要是一破产,那老百姓所藏的那些富,就会瞬间缩水,全打水漂了。

欧美藏富于民那么多年,结果金融危机一来,无人能够独善其身。

其实无论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都不能太走极端,而应该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不然再美好的制度和政策,到最后往往变成中看不中吃的画饼。

就现在看来,美国人还是挺明智,在危机关头,能够抛弃意识形态,狠狠地左倾一下,算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修正吧。

当然,要是按照我的说法,很多人又会问,那为什么姬昌新政五十年,不但周国没垮台,还蒸蒸日上,最终取代了商王朝。

无它,答案无非是六个字——此一时彼一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