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大宗师的境界---和金老师学拳的记录(一) -- 大嘴大

共:💬12 🌺3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二水学拳扎记(二)

六、

二水在平时的训练中,不太喜欢讲“百会”,原因是很多练过气功的人,一想到百会,就会头晕目眩,甚至神志不清。二水于是将百会置换成了“囟门”。沈寿先生在《太极拳谱》点校时,将杨家太极拳抄本吴本、藏本中“尾闾至囟门也”误植为“尾闾至匈门也”,并在此句下引注曰:“匈,胸之本字。此句实系原文中之夹注,万本、吴本均抄写成与正文大小相同的字体,以致后人误把上面两句歌诀连同夹注一并当作小序。”《说文.囟部》云:“囟,头会盖骨也。”,此句含义,老拳谱原本十分明确,意思是指尾闾与颅顶头会骨间一线贯穿。而胸门则无解。同样,很多人一谈到丹田,往往会有鼓腹之嫌,二水也干脆将丹田置换成会阴。所以,二水平时的无极桩喜欢在“囟门--会阴---涌泉连线的中点”一线。身躯平整的调整到这一线,站定后,眼睛不妨稍稍轻阖,舌头轻轻抵住上腭,会阴处微微有上提之意,但是两环跳处须有放松之意,不能显凹。舌抵上腭,求得鹊桥贯通,谷道上提,求得会阴与会阳脉气相通。这时,作为纯粹的辅助行功式,不妨静静的站上一会,用意念幻想着有把薄薄的刀片(老式的胡子刀片),轻轻的从额头发迹开始,一层层的条分缕析,一直到下颚;然后再从胸口开始一直到脐下;再从大腿后侧一直到小腿后侧,乃至将脚底板也层层的缕析开来;再用意念从手臂后侧开始下割到手心。如是者往复三遍,身躯中的阴侧肌肤。渐渐的有了舒展的意思了,全身也开始如浴春风,周身毛孔也通体舒展。之后,意念稍稍着意于两眼皮处,会有红彤彤的光明感,再稍着意,或许整个头颅会产生透明的质感,此时,两眼稍有内视之意,两耳稍稍领起,所谓内视返听者,渐渐的能产生周身通透的意境。随着唾液的分口吞下,通透的身躯之中,放佛有一上下的通道。站桩到了这一境界,强似老子所谓“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矣。

七、

作为拳架起势中的“无极式”,身形前移后荡至“涌泉”后,稍稍凝神,可用呼吸导引,来引动地心的反馈。近年来,金老师讲拳,要求学员在站定后,配合三组呼吸。他说的组,是以一组前移后荡为单位的。“前脚掌---后脚跟---前脚掌---涌泉”为一组前移后荡。他常常边前移后荡,边嘴里唠叨着:“吸到前脚掌,呼到后脚跟,再吸到前脚掌,呼到涌泉”,甚至在吸时,有意发出“呬”声,便于学员更为直观的记住要领。而实际上,这“呬”声是以自己听不到为宜。一组前移后荡中,实际内含两次呼吸,配合着身形,“长吸长呼,长吸短呼”。而在无极式站定后,身躯中轴则是寄放在涌泉连线上的,外形上不再“前移后荡”了,而在配合三组呼吸时,意念上仍然需要有前移后荡的意思。此所谓“有其意无其形”者。而此时的呼吸,则须细、长、深、匀、绵。吸时,从小腿内侧肌肉开始一直到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胸口,犹如一个气球贴壁上升,这些阴侧肌肉有内敛之意,各各为之开道让路。二水在训练时,则是喜欢幻想着身躯像是一根硕大的喝珍珠奶茶的吸管,两脚底处尚有一点珍珠奶茶和一颗大的“珍珠”,吸时,将这颗“珍珠”连同剩下的奶茶一起吸到胸口“璇玑”处,随之放松口鼻,一抬头,自然呼气,珍珠与茶水一齐落下,了无挂碍。而一些初学者,往往在这三组呼吸上犯难了,练了没几天,胸口不适,原因是憋气所致。其实,这里的呼吸,只是起着导引的功效。遇到有人憋气,金老师就希望他们随意一些,甚至先不去刻意追求呼吸。勉强不得的。他讲:“这呼气,像是老式马达的引动带子。这带子一旦引动了马达,就应该将带子扔掉,不要再去缠着马达了。”张锋记录的《金仁霖老师讲拳记录》中“球到下颌的时候,头一抬,再一‘透’,就打人了”,确实如此。与金老师玩劲,他双手随意一提,一声略带夸张的“呬”声,就把近两百斤的人腾空提起。他随手一扔,一呼便把人扔下,那人便噔噔噔噔像是皮球在地上弹跳。人问其故,金老师会随口将李亦畲《五字诀》中:“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拏得人起,盖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句,一一向学员解释。二水曾特地向金老师求证过这“透”字,此字属吴越方言。似在“蜕”、“脫”、“兑”之间。金老师说:“裤子‘透沓’了”,这‘透’,应该是“蜕皮”的“蜕”了。在这里,有“骨碌沉”的意思。沉到脚底了,就有透的意思了。所以用“透”也无妨的。究其实,这一“透”字,蕴含着杨家老辈拳家“吸提呼放”的精髓

八、

纯阴式的动作要领,在《柔克斋太极传心录》里有一段简约的描述:“平行步高站式,随身躯前荡后移势,两臂覆掌前平举,曲臂回收,两肩后开,两肘后合,两掌左右分,再前合下按,配合呼吸,拔背顶劲和拳架相同”。金老师在讲拳架时,“平行步高站式”,要求两脚平行站立,两脚外沿的宽度,不超过两肩内沿的。初学架子,想到练拳,总喜欢摆出个大马步来,以为步子大,就稳健了。一旦改用“平行步高站式”,似乎有些缩手缩脚。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拳也是一样的,纵有千招百式,也离不开跬步之间的规矩法度。当真正能在不超过两肩内沿的平行步中找到自在了,“妄动”的习惯就有可能得以改正。拳至艺境,一如武当对剑的行功步,貌似随意如常人走路,但j规矩与法度依然紧凑慎密,可谓“从心所欲,不逾矩”。

拳架中,平行步高站式站定后,随着身躯前荡到涌泉连线,原本两臂作自然下垂式,手心轻贴在大腿外侧,此时以肘部内侧略微有向外撑开的意思,将肘内侧一端与食指串成一条虚拟的小轴线,微微转动,两手心呈后向,意念两肘内侧一端似有牮柱将整条手臂托起。呈“两臂覆掌前平举”。这一动作,其实就是通常杨氏的起势。貌似只是两手随意的以平举,而往往对手即便使尽全力压着双臂,也会被轻轻的抬起。老辈拳家,只看你一个起势,就知道你是否悟得要领。这其中,也谈不上奥秘。但二水以为有几点还是值得关注的:首先,身躯前移后荡,须求得“涌泉”连线,之后得保持这一连线上不再摇晃,而当双手前平举后,而的重心其实自然就到了前脚掌连线了,而不是身躯继续前移;第二,须得悉心体会“肘内侧一端与食指串成的一条虚拟小轴线”,有了这跟轴线的意念,整条手臂像是一条两侧都被切成连刀的大罗卜,中间被这跟丝线串起来的意思。整条手臂在稍节领起的同时,有了松沉的意味。这样的手臂,会让人感觉松沉的同时,渐渐的会让人有锐不可当的锋利;第三身躯的中轴线与手臂之间的关系,像是毛笔竹管与羊毫一样,有了略微的主被动关系,一旦体现在身形上,就有了身躯的节拍感了。

九、

前一动,身躯轴线在涌泉连线时,双手平举,人的身躯轴线虽然没有改变,但是人的重心却已经到了前脚掌。这时,意念在后脑勺处须有上领的意思,否则有前俯之虞。随着中轴领起的意思,身躯轴线须后撤到后脚跟,曲臂坠肘,手臂呈回收势。这时两肩有后开意,两肘有后合意。金老师讲拳,常在这时,会让我们用双手去按住他舒展的两臂,或者你用力抓住他手臂也行。只见他身躯稍一后撤,肘部略微有开合之意,我们会顺着他前跌,而且有如临深渊的恐惧感。更令人惊奇的是,我们的手一旦触碰到他的手,就不由自主,不听使唤了。问其故,他说,叶老师的太极拳就比别人多了两只手。二水理解,当自己的两肘灵活了,肘能接劲了,也自然能沾粘对手,那么自己的两只手就空闲自主了。

承前动,当两肩后开,两肘后合时,身躯轴线须再度向前荡至前脚掌,两肘左右分开,再前合,两肩与背与两手小指外延联成以个大圈,两虎口联成一中圈,意念想象着两涌泉附近的两脚间距处有一小圈。三圈相套,意念想象着有大圈往中圈、往小圈套挤的意思,像是农村扬稻谷的风箱漏斗。而两肘至两手掌,像是大脚板,有下按下踏之意。这时,倘若触碰着金老师圈着的双手,他只是轻轻的下按,我们整个身躯就会象皮球一般被弹起来。二水总感觉,这时金老师的双手之间,似乎有个大漩涡。问到这里,金老师总是淡淡一笑,说三峡大坝放水时,大坝与水流交接处流速动能是最大的。老师说这话,脸上会流露些许忧虑,二水能理解他的满腔爱国之情的。金老师是当年上海纺织行业的技术权威,也是通风专业的专家,毕竟他是精通流体力学的。

十、

初学纯阴式,总感觉不得要领,甚至常常顾此失彼。一方面要考虑到身躯的移和荡,另一方面还得注意双臂双肘双手的变化。 移和荡字,主要是用来说明身躯的整进整出,或者说是身躯的平整位移。老辈拳家喜欢说平送身躯。身躯的前后移动,结合手臂的运作,形成一个节拍,像是写毛笔字,起笔的的提顿与收笔的提收,其实都是毛笔竹管的平整移动,但是笔画不同,笔势也截然不同了。拳势之中,身躯的平整的前后移动变化,始终是作为一个节拍来训练的,根据不同的拳势要求,有时是前主后次,有时后主前次,次序不同,效果也不等的。金老师讲拳,雅俗共赏的,他怕而今很多人连筷子都不太会使,用毛笔运笔来讲拳就显得隔了,所以有时候他干脆简单的说,身躯像是拖把柄,两只手臂像是拖把的布条。其实在二水看来,拖把是根大毛笔罢了。不管是毛笔还是拖把,一方面强调的是身躯带动手臂运动的重要性。倘若身躯与手臂之间,失去了这种联络,就是妄动了。其次,身躯在带动手臂运动时,着意点确是在手臂或两肘或手腕处,吴殳有云:“钟王之手,亲纸以成字,端毫也”。这端毫之间便是学问所在。身躯如管,手臂乃至手指便是端毫。手的运作,犹如端毫亲纸,芳林落蕊,兰沼漂萍。身躯前移后荡后,双手所产生的运动轨迹,就像是宣纸上的字迹,金老师说,这轨迹,像是定胜糕的两边双曲线。定胜糕为江南传统名点,原名定榫糕,状如榫头,大凡是因榫头的牢靠,又谐“定胜”之音,以讨口彩。所以江南民间事逢乔迁、建屋、祝寿、科举升学等喜庆节日,以馈赠亲友。

十一、

纯粹身躯的移荡以及手势的变换,还不足以说明纯阴式的涵义。金老师在学员逐渐熟悉并能协调身躯与手势之关系后,开始要求我们用呼吸去配合协调身躯与手势的变化。而这里的呼吸训练,正是在无极式里所提到的吸呼提放的导引训练。呼吸采用逆腹式呼吸,吸时身躯前荡到涌泉连线,双手随之覆掌前平举,人的重心便移到了前脚掌,通常老师会边唠叨着“吸到前脚掌,双手覆掌前平举”。当双手快平举与肩齐平时,呼气并引导身躯后荡,两手曲臂回收,两肩后开,此时人的重心移到后脚跟,老师这时也一样喜欢唠叨着“呼到后脚跟,曲臂回收,两肩后开”。这时,再吸息以导形,将身躯前荡到前脚掌,顺着刚才两肩的后开,两肘后合,两掌左右分开,十指相对,虎口撑圆,此时头略微低下,随着大圈套中圈套小圈的意念,人的重心又后荡到了涌泉连线。双手手形的运动轨迹,正好形成类似定胜糕的边缘双曲线。当三圈套着涌泉附近的小圈时,作呼。老师口中念念有词的:“再吸到前脚掌,呼到涌泉,手型呈炮弹形,成就一个纯阴式”。金老师说的炮弹形,就是大圈套中圈套小圈的概念。

初次训练呼吸、身躯与手势三者的协调配合,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倘若过于刻意的用动作去配合呼吸,有时就会造成憋气,严重的甚至会有心悸、呼吸急促等不适。随意一些,以呼吸去导引身躯,再以身躯带动手势变化,久而久之,呼吸愈细、愈长、愈深、愈匀、愈绵,身躯也愈耸、愈拔、愈松、愈空、愈灵,手势也愈稠、愈沉、愈柔、愈潇洒流落,愈翰逸神飞。情景交融,一片神行。此所谓“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者也。

十二、

纯阳式的动作要领,在《柔克斋太极传心录》里简约描述如下:“平行步高站式,随身躯前荡后移势,两臂覆掌前平举,曲臂回收,两肩后开,两肘下合,竖掌前按,配合呼吸,拔背顶劲,坐腕舒指”。对照前一段的纯阴式,“平行步高站式,随身躯前荡后移势,两臂覆掌前平举,曲臂回收,两肩后开”这一节中,无论文字描述还是实际操作中的动作要领,都是一样的。意思是说,在“前脚掌(吸)---后脚跟(呼)---前脚掌(吸)---涌泉(呼)”为一组前移后荡中,纯阴式与纯阳式,在“前脚掌(吸)---后脚跟(呼)”这半个节拍的动作要求是完全一样的。吸时,身躯前荡到涌泉连线,双手随之覆掌前平举,人的重心便移到了前脚掌,当双手快平举与肩齐平时,呼气,并引导身躯后荡,两手曲臂回收,两肩后开,此时人的重心移到后脚跟。这时,手势之端毫,在身躯之笔管的带动下,正好完成了定胜糕的双曲线。之后,在纯阴式里,手势呈上下向的大圈套中圈套小圈的格局,而在纯阳式里,手势则呈前后向的大圈套中圈套小圈的格局。接着前半个节拍的“前脚掌(吸)---后脚跟(呼)”,金老师在讲纯阳式的后半节拍时,他会稍作停顿,他说“喏,来了”,意思是接下来的动作是与前一动有区别的,目的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接着,吸息以导形,将身躯前荡到前脚掌,顺着刚才两肩的后开,两肘下合,有坠肘之意,两肘内侧似有向前顶出之意(有其意无其形),将两掌略微竖起,手心朝前,虎口撑圆,此时松颈竖项,呼气以带动身躯后荡,两肩与背与两手小指外延联成一个大圈向两虎口撑成的中圈套去,意念直透对面假想对手背部的一小圈。身躯后移到涌泉连线,稳住。金老师说手势也是一个炮弹形。他边说边会让我们去听听他的劲。金老师将两手掌轻抚在二水的胸口,因为是身躯后荡之后所反弹出来的劲路,二水每次都想去觉察金老师的动意,而没等反应过来,二水的胸部背部都会有被穿孔刺透的意思,两脚已噔噔噔的跳起,而胸前确是丝毫没有感觉着的。老师说,孙家有摸蚊帐的训练,就是要求手轻。反过来,金老师总是要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在他身上试劲。而不管我们怎么做,都很难做到两手掌不着力而能将老师两脚打得跳起的。金老师不厌其烦的纠正我们的缺陷,他甚至用双手固定住我们的锁骨,当我们的双手不再妄动时,身躯后荡,手掌丝毫没有感觉用力时,老师噔噔噔的跳出去了。他开心的说:“喏,这样不就会了吗?”他说,孙家干脆说卸肩。二水能理解,卸肩是锁骨左右向拉开,肩呈下塌之意, 相反,两肩耸起,就叫寒肩。人们往往急于求成,肩一着力,肩就耸起,手上就会被对手觉察动意。可见,一卸一寒,仅只一字之差,判若天壤

十三、

八百三十余年前,江西上饶的鹅湖寺,有一群读书人围绕着“太极”与“无极”的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会。反方是以陆九渊为首的陆氏兄弟,首先发难的是陆子美。他说:“今於上又加无极二字,是头上安头,过於虚无好高之论也。”、“无极二字出老子,非周子之言”。而正方的朱熹则认为,太极而无极,非太极之外,复有无极也。倘若不言无极,人多误认太极同于一物,“不足为万化之本”,另外,倘若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为于空寂,而不能为万化之根。”争吵了三天三夜,这群斯文的读书人终究不欢而散。八百年后的某一天,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帛书《周易》,人们发现,那群读书人苦苦争论的“太極”这一概念,原本只是“大恆”两字的误植。由此演绎出来的“无极”,也成了无稽之谈。历史,常常会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以讹传讹或者误打误撞,也能成为经典,并由此对后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力。周子的《太极图说》如是,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复如是,武禹襄借用王宗岳的“太极拳”三字,用称呼他从杨露禅身上学得的“绵拳”,并以此借壳上市,亦复如是。而今,全球上亿的太极拳爱好者,其实没有必要去理会八百三十余年前的孰是孰非了。

说起历史演进中的偶然因素,金老师喜欢说这是“机缘”。他讲,1961年,时任嘉兴武术协会副主席的马先生,常去上海学太极拳,慕金老师之名,去拜访过金老师多次,知道金老师祖籍嘉兴,于是就手写了他的家庭地址,表示欢迎金老师回故乡传授太极拳。金老师工作之余,抽调时间,回嘉兴探望祖母(当时他的祖母还健在,住嘉兴南门祖宅惟善堂),顺便约定时间,去解放路找马先生。马先生不在家,邻居说马先生雇了只丝网船,去新塍拍曲子了。金老师接着说:“就是这次,好得他不在家……”,老师稍作停顿,话题继续展开。他说,就是这次,他打听到刘晓东的住所,有缘得识刘晓东先生。金老师说,顾留馨先生曾跟金老师谈起嘉兴太极拳界有一位杨澄甫老师的学生,叫刘晓东。他是南京中央国术馆的学员,杨澄甫被聘来浙江国术馆授拳,刘也跟随来杭。解放后一直寓居嘉兴。金老师说,当时他住在集街的,沿街的一间小屋。简单的寒暄之后,相谈甚洽。刘先生知道金老师担任上海市第三届运动会武术比赛太极拳组裁判,他很认真的演示了几个动作。金老师说刘先生拳架很工整规矩的。之后,金老师问他观杨澄甫老师演拳,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刘先生说“摆”字,钟摆的摆。二水在2003年初,在嘉兴瓶山,第一次观赏金老师演拳,也就在无极式稍一站定,金老师一个前移后荡,二水灵魂深处为之一振,似乎有一种无形的能量,直指二水内心的。从此这套拳让二水心仪不已。刘晓东先生数十年之后,回忆杨澄甫老师演拳,只是简单的一个“摆”字,当年的金老师是深有感悟的,而今的二水也一样能感悟得到其中的滋味。金老师是守信重诺之人,信奉的是“君子之言,信而有徵”,马先生淡淡的一次爽约,二水而今反过来推测,或许使嘉兴与金老师的这套太极拳之间之缘,延误了四十年,而在金老师看来,或许正是这次爽约,冥冥之中,让金老师彻悟了杨家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法则。而这一法则,叶大密老师则是三返九转从他原先修炼的婆罗门导引术中补充进拳架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