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3月17日土耳其直播:伟大的土耳其国父 -- 顾剑

共:💬156 🌺741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其实您没有说到点说!

所谓的文明时代那就是人的时代。您翻靠中国的历史书就知道,西方三教进入文明(也就是人的时代)是在工业革命以后的事情。而宗教时代的东西本身它就不能算做为文明时代。宗教时代强调的是神的时代而不是人的时代,所以宗教就是一切。

只有人的时代才可以强调人权和自由民主。而西方三教其实到今天没什么改变,改变的只是西方的人。中国和他们就很不同,中国传统对于文明的解析,对社会的结构努力和对政府,国家的认识等和他们很不同。中国人严格意义上并没有很深刻的民族身份。而是把国当成自己的民族和家。所谓的国家嘛!

中国其实是和西方很不同的一个形体。中国强调的是政府,(也就是天子百姓的关系)大约在五千年前就开始强调人和社会的和谐。对于宗教的荒谬一惯是包容的。前提是承认政府和承认民族间的平等。

西方三教从他的根上说,它从摩西时代开始就强调它的种族因素。还有强调神的因素。虽然这个神在伊斯兰里它是先知,在基督里它是一切,在东方他是他们心中的慰籍。

在欧洲十八十九世纪很多哲人提出现代国家的概念,这个现代国家首先是承认民族的平等和信仰的自由。这才是现代国家的基础。奥斯曼之后的土尔其,它成功地走出宗教时代,它的意义就在这里。

而其他的伊斯兰国家,并没有彻底地容许宗教自由和民族平等。这样的国家或者民族迟早要被淘汰的。

相对的今天的西方国家,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后,对人的尊重和对神的尊重上有了妥协。但还是以种族主义为先。其实,西方国家中的基督思想,也就是来自己犹太的家族的信仰上的基督,对于今天西方国家的政策影响是深刻的。外交和处理社会上还是以它们的神为基础。这样你就可以解析不断的纷争!

其实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不发展和进步只有死路一条。但没有正确的方向也是死路一条。

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的满族人,虽然今天做为中国的一分子继续存在。但作为一个社会核心主体它已经消亡了。西方,中东很多这样的民族。

我们今天看世界史,最重要的是文艺复兴和新大陆,航海时代的贸易。而这些东西都是基督的掠夺主义抗张出来的。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发生!

如果把工业话当成现代国家的标志,那中国现在还没达到那个标准。但从社会学的角度上看,一个有良好社会秩序的国家,有平等和自由,这样才是现代国家。那土尔其已经达到这样的标准。

中国的问题比较复杂,它并不是我们今天依靠基督理论下出来的学说中的严格的单体民族。中国最强大的地方是进入社会现代化比较早。但中国因为地理位置和社会学的问题在工业化上远落后于基督。

而财富时代的中国,中国肯定是最成功的。鸦片战争前中国拥有世界大部分的金银。虽然这个时代的中国社会也很黑暗,但做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现代化还是存在的。

在当时的西方,追求的不是社会,而是极端的个人利益和种族利益。而且支配它们的掠夺的正是原始的兽性欲望(或者叫天性!)。而经过现代社会学和它们内部的纷争后的西方进入是契约社会。

但基础决定一切。原来的基督主义种族主义和他们的神论就决定今天西方世界对世界政治格局,经济模式和权利义务的方式。

其实,现代化,不单是生产力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社会的现代化。在这个方面,无疑!土尔其是成功的。但我们按基督的眼光看,那肯定不好。它没有达到支配一切那就不算成功。

其实,再说下去,那土尔其的今天,对于土尔其个民族和伊斯兰世界都是一个成功的楷模。它的成功也必将在历史里表现出来。

关于从奥斯曼和今天的落差,这是必然的。一个宗教体的崩溃是一定的和迟早的。所以奥斯曼的崩溃和分裂就是因为宗教中那些说不清的东西。所以说它分裂是必然的。

从社会学的角度上,进度到现代的社会模式那才是进步和立于不败之地。

反看欧洲。其实虽然欧洲的工业文明已经达到颠峰,但它们的国家的基础还是以种族和宗教为唯一基础的。这就决定它们不会出现和中国一样的文明体。

美国就不同,虽然同是基督国家,但美国的立国之处就能把接受其他种族当成美国的一部分。虽然也要求相信上帝,但并没有严格的要求那一个基督的上帝。所以它在两百年来对欧洲形成了很强的吸引力。几乎成为成功国家的典范。

但不要忘了美国还是基督的国家。它那些原始的排它性还很强。除非你按照它们的意思改造。要不就有被消灭的危险。

塞尔维亚,伊拉克和东欧国家就是这样。

其实再说远一点,只有相互尊重的社会才是现代社会。强调国家的单一性是错误的。过度的民族主义不是什么好事。但强调现在体制下的世界一体化的所谓合理也是不对的。

因为我们和宗教时代正进行斗争。而现在的世界正是基督主导的世界。我们必须抵抗并跨过去才有您心中的永久和平,自由和安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