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韩丁《大逆转》选载:“1987年重访大寨” -- aokrayd

共:💬7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的一点看法

海天兄的帖子我看过了,不过因为是匆匆看过,没看原帖,所以不清楚是否就是针对这篇文章。如果是的话,我觉得我想补充一点。

韩丁的文章数据很全面,而且分析也很严谨,再者,他多次来中国,而且也曾长时期的工作,那么他的观感恐怕比我们更全面一些。除非我们能提出更全面的数据和讨论,否则就很难驳倒他。他最近以经去世,将一部分遗产捐给了OCEF做FUNDING,OCEF还在处理此事。

我个人觉得以前人民公社的主要问题是管得太死,农民在生产资料上和产品分配上都没有权利,所以生产积极性太低。联产承包,也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但在实际处理中,则演变成了放任自流,以至于开始时,整个农村基层几乎限于瘫患。等到后来重组农村基层,目标却变成了以执行上级任务为主,而原有的服务功能却没有了。从而使得农村变成了一盘散沙。

农村以完全的个人或家族生产方式来进行,实际上是一不得以的选择,因为此种生产效率太低,无法于大规模的农业竞争。当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方面也是当时的总体经济水平太低。但当现在经济规模发展起来,尤其是要面对外来经济的竞争以后,就明显的不足了。比如广西最近我们的调查,由于国外庶糖的进入,这方面的农业全垮掉了。

农村要想发展经济,不能光靠小家庭的农业,必须有集体性质的企业和商业。在我们的家乡这一点看得很明显。由于小规模的农业,利润完全由个体贩子来决定。而且受市场波动影响太大。特别是现在国家的整体工业水平提高了,农业就越发显得无利可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太低。这不光是给农民减负就能解决的问题。

我觉得农村的生产还是要有一定的集体形式,否则只怕是没有出路的。一家一户,农业机械根本习买不起也维护不起,农民弄资金非常困难,而且也没有任何承受力。没有一定的集体力量是不行的。

我附上我们协调员的一点评论。他这两年为OCEF跑了很多贫困地区,在这方面深有感触。

-----------------------------------------

在这里说句实话,韩丁的文章确实说出了我想说而没有办法说的话,对于她文章中谈到的具体比例,我没有办法去验证,但我直觉上是赞成的,对农村的原有的集体经济全面否定确实是一个错误,事实上造成现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困境,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很多地方是适用的,确实起到了解放生产力的作用,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对于大寨这样的地方,它是一种事实上的大倒退。也是对提倡“实事求是”的嘲讽。

我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关注农村、关注农业,并且在离开部队时主动去农村当农民(1976年),同当地群众一起在短短的 10个月里在内蒙的盐碱滩上种出了水稻(昭乌达盟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当时土地严重盐碱化)。尽管由于当时政治的大变动,我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甚至被隔离审查并送到监狱里去关了三年),我至今仍然无悔。

这些年我到处跑,也看到了一些坚持集体经济的村庄,比如我1997年就到山东的一个村子去做一年多那里的“企业管理部长”,那个村叫“刘庄”,在山东西部较贫困的地方,同孔繁森的家乡五里墩仅隔一条窄窄的小河,但同五里墩贫困状态不同的是,那里108户人家住的是120栋漂亮的小楼,村里有柏油路、路灯、花园、鱼塘,但看不到一个柴火垛――这里已经全部由村里统一供气烧了――秸杆气,同天然气差不多的,每个农户每月费用还不到一角钱;这个村还统一供水、供冬季取暖用热水――地下深层热水,统一的闭路电视、统一装的电话……,有多家村办的企业,有很多外面的人在那里打工。这个村名义上是分了田的,但实际上还是党支部一切说了算,连盖自己的房子都不允许别出心裁的。这个村尽管没有您所提到的三大明星那样富裕,但在当地也得算是很耀眼的明星了。

当时农村的大包干对很多地方是适用的,确实起到了解放生产力的作用,但对很多地方并不适用,并且从长远看,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已经带来了很多负面的东西――这些年来一家一户再无能力使用大机械、再无能力进行必要的水利建设;在大市场目前,小农户就象随时会被风浪锨翻的小船;农民再无一个可以为他们利益说话的实体;事实上使很多地方农村封建残渣泛滥,给腐败滋生准备了土壤……,已经说多了,就不多说了吧。

韩丁文章的全文在那里?我很想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