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法国全面重返北约 -- 晨枫
3月9日,法国外长库什内在巴黎宣布,如果法国重返北约的一体化军事架构,将获得高级指挥职位,此举将加强法国和欧洲在北约的地位。3月11日,法国总统萨科奇在巴黎的战略研究基金会的一次会议上宣布,法国必须与时俱进,法国将重返北约的一体化军事架构,并将在4月3-4日间的纪念北约成立60周年的北约高峰会议上正式宣布这一决定。这是对戴高乐在1966年把法国从北约一体化军事架构中撤出的逆转,但萨科奇誓言这将不影响法国的独立和主权。
法国是北约的奠基国之一。1947年,英法签订敦刻尔克公约,建立了战后英法军事合作的架构。1948年3月17日,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将敦刻尔克公约扩充,签订了布鲁塞尔公约,作为欧洲共同防御的基础。同年6月开始的柏林危机(后来导致柏林空运)使欧洲认识到冷战的危险和美国的重要,随着加拿大、意大利、挪威、葡萄牙、丹麦、冰岛等国的加入,北大西洋公约最终于1949年4月4日在华盛顿签署,这是北约组织的开始。北约的基本原则是在战争当头时“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但北约宪章明文规定公约只涵盖欧洲和北美,太平洋美军从来不在北约建制之内,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马岛战争也不属于北约的响应范畴。北约出兵巴尔干和阿富汗超出了北约的宪章,曾引起广泛的争议。苏联曾在1954年要求加入北约,共同担负欧洲安全,但被拒绝。1955年5月9日西德加入北约,苏联立刻还以颜色,于5月14日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至此,冷战的战线正式划定。
法国从一开始就对北约组织内美国独大和美英主导北约事务不满。北约的主要高级指挥官基本上都是美国人担任,第一任盟军最高司令就是艾森豪威尔本人,第二任是从朝鲜战场下来的李奇微,现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琼斯将军也曾是2003-2006年间的盟军最高司令。剩下的也为英国人所把持,如蒙哥马利曾担任艾森豪威尔的副手。戴高乐在1958年上台后,要求北约改组,由美英法三家主导,并把北约的共同防御区域至少扩大到反法战争正如火如荼的法国最主要海外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甚至全世界。戴高乐不仅要争夺北约领导权,还要使北约为法国所利用。
戴高乐具有重建法国荣耀的雄心,但在二战时代就开始对美英置法国利益于不顾严重不满,并对美英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戴高乐倡导“中间国家战略”,这相当于发达国家中的不结盟政策。战后的法国已经失去在主宰世界事务的第一梯队中的一席之地,法国只有在独立于两大超级大国的中间道路上,一方面拉拢其他不愿意依附于超级大国的国家形成中间势力,另一方面本身作为供超级大国拉拢的一极,寻求四两拨千斤式的影响世界事务。这个中等国家战略的核心在于法国的绝对的独立和主权,甚至在华约入侵西德的时候也要保留单独与东方和谈的选择,而不必被北约义务自动拉进保卫西德的作战。约翰逊时代的美国已经脱离艾森豪威尔的大规模报复战略,而从肯尼迪时代的灵活反应战略演进为逐步升级战略。这个核战略的演进是以美国利益出发的,保护美国不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很快被迫卷入大规模的核战争,但这进一步引起戴高乐对美国保卫西欧的决心的猜疑。
基于对绝对独立和主权的追求和美英对法国要求的冷淡,戴高乐开始把法国撤出北约的一体化军事架构。1959年3月11日,法国地中海舰队脱离北约指挥;5月,所有外国核力量被命令离开法国,美国空军开始交还10多个在法国的空军基地,最终在1967年完成;1966年5月7日,戴高乐宣布退出北约,所有法国军队脱离北约指挥体系,所有外国军队开始撤离法国。驻扎在巴黎郊外凡尔赛和枫丹白露的北约盟军最高司令部也被迫在1967年4月1日撤出,搬迁到比利时的蒙斯。说来有意思,北约盟军最高司令部本来是要搬到布鲁塞尔的,但比利时政府担心这在战争时期可能引来攻击,所以指令北约在布鲁塞尔西南70公里的蒙斯设立司令部。
但法国并没有完全脱离北约,法国一直是北约政治协调机构的成员,法国和北约之间也签订了秘密协议,一旦东西方发生战争,只要得到法国政府的批准,法国军队将回归北约指挥。冷战结束前驻德法军一直和北约有协作关系,法军在阿富汗也和北约协调行动。
法国脱离北约的举动之彻底、之迅速极大地出乎了美英的意料,也受到苏联的窃喜,在冷战高峰的噪杂中增添了一抹响亮的高音,但最终成为叫好不叫座的举措。法国的政治和军事独立并没有把法国抬举到世界事务的第一梯队,相反,法国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世界事务依然是美苏两家的事情,中东的和与战、核裁军、欧洲缓和、亚洲准北约,都没有法国什么事。相对来说,英国作为美国的延伸还能打打边鼓,游走于美国和欧洲之间充当桥梁和说客。
法国图谋通过领导欧洲一体化进程而得到对统一的欧洲的领导权,进而充当世界的第三极,从戴高乐-阿登纳时代开始的法德联盟就是统一欧洲的政治-经济核心。欧洲共同市场到欧盟到欧元是欧洲统一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具体实现,但统一欧洲的防务一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难题。法国多次试图建立和北约平行的欧洲军事架构,甚至在90年代建立了法-德旅,给欧洲军事架构以实力的牙齿。但一方面难以和已有的北约架构竞争,另一方面无法回避美英的猜疑,而欧洲其他国家则夹在中间,使法国的宏伟设想始终举步维艰,欧盟的“欧洲安全和防务政策”架构一直只是纸上谈兵。
60年代以来在体制外的争斗始终无法为法国赢得应有的发言权,与其继续游离在西方的决策圈外,最终在欧洲共同防御问题上走进死路,还不如重新加入,谋求在体制内的改革。早在80年代的密特朗时代,法国已经开始和北约接触重返北约的事宜,希拉克时代最终谈判破裂,是因为美国拒绝出让足够多的高级指挥职务,尤其是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北约南方司令部。
希拉克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公开和布什叫板,虽然赢得了一些叫好声,也使法美双方都意识到把法国重新纳入西方最高政治决策圈的重要。萨科奇虽然号称是信奉戴高乐主义,但他也更加实用主义,不再拘泥于法国在形式上的独立和主权,而是要谋求作为统一欧洲的领导人在体制内的发言权和拍板权,使法国作为统一欧洲的代言人在政治和军事上统一起来。与其说法国重返北约是对美英的投降,不如说是法国的“中等国家战略”的一个实用主义翻版,是欧盟、欧元在军事上的延伸。欧盟部队已经派驻乍得、刚果等冲突地区,法国的野心不止于此,进入北约架构后,就有可能通过北约在世界上更多的地方用军事力量实现政治意图。萨科奇宣称将在北约架构内加强统一欧洲的军事力量,以实现欧洲的政治理念,已经明确地表达了这一理念。
另一方面,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后也深深体会到单边主义的恶果,不仅希望增加和盟国的合作,更希望盟国能承担更大的安全责任,主要是增加军费开支,分担美国的负担。但以美国利益为主到的北约结构已经无法诱使欧洲增加军费开支,只有出让一部分对北约的控制权才行。在布什时代的最后时刻,美国已经对欧盟的“欧洲安全和防务政策”架构表示了公开的肯定,并鼓励欧洲在北约具有更大的主导权。2008年2月美国驻北约的大使纽兰德在巴黎就鼓励欧盟在安全方面超出纸上谈兵的层次,布什在4月的布加勒斯特北约峰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法国最终重返北约和美国的让步是分不开的,法国将负责指挥北约的里斯本联合司令部和在美国弗吉尼亚的北约盟军转型司令部。里斯本联合司令部一直是美国海军第六舰队司令兼任的,负责南大西洋和非洲方向,并指挥北约的快反部队和卫星侦察体系。北约盟军转型司令部的前身是北约大西洋司令部,负责战时大西洋海路安全和海运交通。冷战结束后,原职能取消,改为主持北约内部改革、未来战略战术研究、未来战争计划、盟军装备和训练计划的机构。北约盟军转型司令部原由美国联合力量司令部司令兼任,两家在弗吉尼亚的诺福克共居一处,这是美军负责条令、训练和本土兵力的机构,法国将军在这里和美国同行平起平坐将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萨科奇此举已经遭到反对党的反对,执政的戴高乐派内部也有异议,从社会主义的罗伊阿尔,到希拉克时代和萨科奇同任部长的茹佩、维利潘,还有前总理约斯潘、法比尤斯,都发表了反对的声音。萨科奇则辩解说,法国士兵再也不能被动地跟随以北约为主的西方安全决策而出动,而要在决策时就参与。重返北约也不等于法国放弃了独立和主权,北约成员国有权拒绝参与不符合北约宪章的行动,如德国就拒绝参与美国在伊拉克的作战。法国的核力量将依然处于法国的控制之下,等等。好在法国公众对萨科奇的决定还算支持,或许法国公众对于法国在实际上的实际地位又比法国政治家更清醒的认识。
法国全面重返北约会有什么具体的影响呢?法国一直在交北约的成员费,各个北约机构里也已经有约300法国军官在担任各种职务,法军和北约在技术层面上的合作也已经很深入,法国全面重返北约实际上政治意义多于军事意义。法国试图使北约的政治导向欧洲化,将北约蜕变为一个实现统一欧洲的政治野心的军事工具,这和美国利益是冲突的。奥巴马时代的美国寻求合作和妥协,但美国利益毕竟是美国利益。从长远来说,这或许只是法国“中等国家战略”和美国国家利益的新的一轮博弈,法国、英国、德国对于北约的欧洲主导作用的异同也将在未来演化成生动的活剧,法国“晋升”到部分北约高级指挥职位对波兰等同样谋求北约高级指挥职位的国家的影响也值得关注。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法国全面重返北约
🙂北约从最初的成立就决定了欧洲今天的命运。 1 夏侯梦得 字840 2009-03-19 01:59:35
🙂直观感觉 不会游泳的鲨鱼 字87 2009-03-18 20:18:48
🙂法国重返北约能否视为是欧盟放弃与美国争夺金融主导权的努力 柳寒江 字70 2009-03-18 18:06:49
🙂看来你根本没有看我在楼顶的贴啊 晨枫 字56 2009-03-18 18:09:41
🙂我看了,谢谢回复。 柳寒江 字60 2009-03-19 09:47:52
🙂高卢雄鸡终于承认它不再是自己一直念念不忘的昔日的凤凰。 唐鸢 字0 2009-03-18 07:26:13
🙂俺倒也~ 鳕鱼邪恶 字109 2009-03-17 21: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