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们走在光辉的五七道路上 -- 镜山口

共:💬90 🌺24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附小附中 批林批孔

附小附中 批林批孔

"红米饭, 南瓜汤, 秋茄子, 味好香, 餐餐吃(恰)得精打光, 餐餐吃(恰)得精打光." (江西红军民曲)

当了几年的江西老俵, 南瓜吃不惯, 特别是没油星的. 外交部为了方便子弟读书, 在江西上高外交部五七干校建了附属小学和附属中学, 就在镜山口. 教室的桌椅都是从北京运来的, 课本也用北京的. 老师也都是来自北京的各方面专家 - 上高外交部五七干校战士.

五七干校设有小卖部, 卖些零用品. 小老板叫李汇川, 是西南联大高才生, 投身抗战, 在重庆跟周恩来手下干, 文革后曾做过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李汇川给我们学生做数学讲座. 上数学课的赵老师还教速算和珠算. 我那时从1打到100飞快, 25X25, 12X14, 98X94也算的特快. 高年级同学在语文老师指导下写祥林嫂的遭遇的分析, 我听过, 后来回到北京学鲁迅这一名篇时, 照葫芦画瓢, 得了高分. 我曾到苏老师家请教, 老师指定了古文观止中的几篇让我学. 那时节读过三国演义, 水浒, 没看过红楼梦, 在废纸堆里找到过本三家巷, 在朋友家读过武陵山下. 干校阅览室有多雪的冬天. 有一本讲鄂伦春猎人和猎犬的小说, 印象特深, 忘记名子了.

一位年轻英文老师梅平后来在纽约作总领事时还见过, 自然是一副官腔, 少了当年的潇洒风趣. 另一位英文老师就象个老学究, 上课是纯英文, 什么主语,谓语,宾语, 现在时,过去时,完成时, 把我们搞的云里雾里. 同学提抗议, 老学究说学英文嘛, 就得这样. 校方最后还是让他说类似专门术语时用中文. 现在看来老学究是对的. 后来英语900句出来, 我早上长跑完,去教室擦桌椅板凳后就去听李伟的妈妈开的英语900句班. 有一个学生不管在哪开口闭口都是外文, 引发了讨论, 该同学受到了批评. 那时侯虽然说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 要又红又专, 要关心国家大事, 心怀祖国, 放眼世界, 可具体事情上受所谓"革命"的影响, 有许多处理是不对的.

历史课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的, 令人郁闷愤怒. 一次期终考试答题, 我的答案是请参照课本XX页, XX页. 老师很生气, 后果很严重, 他问我:是我考你阿, 还是你考我? 化学课我们经常去田间山野做实地考察, 还搞过腐殖质的试验. 文革中许多课程都简化了, 没有音乐和生物.

附中的一位体育老师后来当了联合国副秘书长. 我们有篮球场, 排球场, 羽毛球场, 乒乓球台, 单杠, 双杠和跳马, 就是没沙坑跳高跳远. 李老师(前几年因癌症去世了)决定带我们去锦江边拉沙子, 填沙坑. 运沙子可是力气活, 我可是亲身体验.

干校附属中学篮球队和排球队都是县运动会冠军(我是拉拉队), 每年联赛对手是县一中和几个工厂队. 那年头省队的大都下放到基层, 工厂队有几个打的好的. 不过当年江西的体育水平差(现在羽毛球,跳水出过几个奥运会/世界冠军), 我们一个周姓女生还拿过全省游泳冠军. 乒乓球更别提了, 干校有一位前国家队女将, 怀孕挺着大肚子, 一动不动打的对手满地找牙(球).

江西冬天有时下雪, 我和几个调皮学生把雪搬进教室, 铺在砖地上滑雪. 挨老师剋后, 不敢运雪了, 就把长条凳的两条腿掰下来, 翻过长条凳扶着另外两条腿在雪地上滑. 没雪了怎么办? 干校有许多两胶轮平板车, 我们反坐在后面, 沿山坡往下滑, 用脚控制方向和速度, 特过瘾. 玩的学生越来越多, 大家分组排队. 结果有一组没控制好方向, 滑粪坑里了, 看着他们的狼狈象, 大家乐不可支.

点看全图

政治课和政治学习是学生的重点, 尤其在干校. 随着各种运动(林彪事件, 批林批孔, 批水浒, 反击右倾翻案风等等)的出台, 大会小会不断, 听报告, 写心得, 写思想汇报, 狠斗私字一闪念. 班主任周杨老师(非四条汉子之一)定期阅读同学日记, 提出期望和改进建议. 所以日记内容可想而知都是流水帐和所谓的体会, 我到有几本, 可惜找不到了, 不然至少能抄一段, 看看当年具体某一天都干了些啥. 和许多人一样, 关于中国历史, 古文等许多知识就是在各种运动中学的. 我们还被要求通读毛选四卷, 阅读列宁全集. 毛选四卷我至少通读过两遍, 当时还赶'时髦', 钻被窝里打手电读毛选.

75年班毕业时有几个学生志愿去延安插队, 后来回家探亲给我们讲经历, 说干一年不但分文不得, 还倒欠大队的. 延安穷, 土地贫瘠, 基本上是拨了种等收割季节再来收, 中间没什么田间管理.

我记得传达林彪事件的中央文件时, 全体五七干校战士和学生坐在一起, 鸦雀无声, 大人们大概都惊呆了. 干校宣讲三大战役时, 一位当年四野的团长(后调外交部工作)指着大地图讲辽沈战役, 我们小孩子听的津津有味. 他说围北平时, 部队人太多, 一个团能分一条街就不错. 当时他没手表, 靠警卫员提着马蹄表. 新四军老战士讲淮海战役时提到电影南征北战(原板)真实, 许多演员是新四军文工团的, 有战地体验.

点看全图

为了配合各种运动和国庆春节, 干校和学校会开联欢会/演出会. 一般以每个班为单位出节目. 印象比较深的有李方,吕军的手风琴演奏, 徐跃生的山东快书, 李老师夫妇的二重唱, 吴华的样板戏, 还有大合唱. 韩伟/林光健班的表演唱兼集体舞很吸引人, 尤其最后的造型, 一个同学高擎红旗由几个同学托着, 令人难忘.

(下期不定期预报: 抢收抢种 战天斗地)

点看全图

湖南平水镇

点看全图

湖南韶山冲

点看全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