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收入分配和经济危机 -- 万里风中虎
共:💬233 🌺577
“这次危机也根本不是收入分配不公, 储蓄太多投资不足导致的(美英那里有何储蓄)。”——我曾经问葡萄:本次危机看来是需求过剩而不是需求不足导致的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葡萄没有表示赞同)。
“当我们说收入分配不公导致经济危机时,无非是说收入低的人消费比例高,而收入高的人消费比例低。所以,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公时,社会总体的消费需求就下降了,导致经济危机。这是正宗的凯恩斯的观点。”——对中国而言,现在的消费不足,并不体现为绝对消费量的下降,而是消费占GDP的份额下降。比如农民进城打工,消费量是明显增长的,但是个人创造的GDP中,用于消费的份额很可能是下降的。基本原因仍然可以沿用凯恩斯的解释,只不过“绝对贫困化”变成“相对贫困化”,表现为低收入阶层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有的份额下降。这点在中国和美国,都发生了。区别在于,中国和美国之间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中国消费相对于储蓄和投资不足,过剩的储蓄和投资,以向美国购买有价证券和输出产品的形式得到了解决;美国储蓄和投资相对于消费不足,以从中国借入资金和输入产品来解决——当然要通过次级贷款和其他形式,向实际上无法靠自身收入提供有效需求的美国低收入阶层提供信贷。
经济学上的需求都指有效需求,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凯恩斯的年代,对低收入阶层的消费信还没有成气候,所以这种需求就受实际收入限制;而二战后信用消费的大扩张,则改变了原有的格局。这样,生产和消费的不平衡关系要维持下去,就要让经济运行体超过国界,必须找到拱门的另一半,否则拱门就要坍塌的。现在,拱门的另一半,就是中国为代表的资金提供方。
所以我认为,凯恩斯的理论基本原理仍成立。但是表现形式和范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说得很粗陋,虎大多指教。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