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现有体制和机制下,基层之忧 -- aryang

共:💬34 🌺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现有体制和机制下,基层之忧

1、现有分税制下,地方财政运转艰难

就我了解的某县级财政(人口130万,财税24亿)按现有的分税制体制下,地方留成比例如下:县级基层税收的大头增值税部分仅有25%,企业所得税仅有12%,个人所得税仅有8%,保留全额的大头只有营业税、契税、土地出让金,地方可用财力仅占财税总收入的45-48%。而地方含教师在内的财政供养人员有3万多人,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还算是富裕地区),地方没钱用怎么办,就想出了个“好主意”,就是现在流行的“经营城市”,搭建一个政府独资的城建投资开发公司作为融资平台,将土地一级市场垄断,以土地抵押融资,实行老城区改造、新城区拓展,通过土地开发,营业税、契税和土地出让金上去了,既提高了财税,而且地方留成也多,而且融资也可以通过往来账户来平衡财政。

但令人担忧的问题一是土地出让期较长是50-70年,而政府出于政绩等要求实行的是能开发就开发,这样造成土地流转与土地开发周期很不匹配,随着土地附加值较高的城市中心区的开发殆尽,这样的矛盾更加突出。二是土地出让收益和融资相当一部分用于道路、广场或政府大楼等,均进入城建投资开发公司,以使资产负债率达到融资要求,但变现能力极差;三是政府独资的城建投资公司其管理层均是政府部门委任,管理能力较差,公司往往成为市委政府的“小钱柜”,在招商引资的噱头下,房地产业大幅享受优惠政策,部分土地低于成本价出让,公司成为利益输送带的通道;四是政府缺乏责任意识和偿债观念,于是大量超前或政绩工程上马,城建投资公司负债越来越重且无法消减,逐渐走向拆东墙补西墙境地,按这种模式运转,估计不用10年,在土地流转不畅、融资渠道不畅和负债到期清偿的多重挤压下,这类公司危机将会爆发,负债财政无法兜底,造成拆迁补偿、工程款、银行贷款均无法兑付,将会酿成较大的社会风险。当然还有地方成立的很多所谓高新园区也是这类操作模式。(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房价降不下来的原因之一,地方的饭碗在那里哟)

2、现有官员考核制下,地方企业运转艰难

现有官员考核制或者见诸报章的,往往着重在地方财税、工业等指标,这样造成地方唯财是举,一是财税目标每年超额递增,即超越、跨越式“高速发展”,中央增长目标8%,地方就15%,这个数字和官员的帽子一样管升不管降,在地方财税基数越来越大的情况下,部分地方财税收增长已达极限,不少基层已经出现收过头税-税收预缴,如地产刚打桩就收房地产交易营业税,到年终任务趋紧的时候,上路设卡查税、上户摊税,或者采用到企业库房照相等各类办法,有的甚至由财政直接垫税;而且在地方可用财力紧张,经费保障不足的情况下,不少基层执法单位将这部分经费以乱收费的形式摊派给企业,公安、国土、林业、安监等各类名目的赞助、收费层出不穷,企业苦不堪言。世上没有永动机,财税还是这么收下去,迟早是饮鸩止渴,会造成一定的社会风险。(现实情况是政府对本土企业不感冒,对招商引资的外地企业大量优惠,造成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竞争环境不平等,财税压力、竞争环境不平等、经济不景气和乱收费的多长挤压下,企业生存环境令人担忧)

……

总之地方经济已有很大的忧患,应尽早从体制、机制上消除,否则……(我想也许现实是危机爆发的一天只看哪个官员在位子上倒霉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