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红高粱中击毙的日本军官是什么人? -- 萨苏

共:💬7 🌺2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红高粱中击毙的日本军官是什么人?

今天看到OldBaDBug兄转来文章,谈到《红高粱》一书中击毙日军中将的真实背景,按照高密县志的记载,这个日本将军叫做中岗弥高,是被中国军队曹志明部在孙家口战斗中击毙的。可是综合各种材料,日本陆军没有叫做中岗弥高的中将,这个记载到底有没有依据呢

兄弟对这个话题兴趣浓厚,正好人在日本,还认识几个老鬼子,便利用晚饭后的时间做了一个短暂的调查,把结果给大家做一个不成熟的参考吧。

我首先检索了网上材料,事实上日军真有一个中将叫这个名字,只是差一个字,他的名字是中冈弥高,此人是日本陆军防空炮兵专家,曾经担任炮兵工兵学校校长,也参加过战史编写。不过他1940年还被颁发旭日一等勋章,应该不可能在1938年4月就已经阵亡。

这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日本军队有对战死人员晋升和授勋的惯例,中国战场打死的很多日军联队长级“将官”实际上都是大佐,死后得以晋升,比如饭琢国五郎,加纳治雄等。不过日本军队的习惯是阵亡人员随时授勋晋级,活着的因功的才成批进行授勋,中冈被授勋的那一批都是活人,比如侵华日军中的名将中岛今朝吾,就他一个死的有点儿不大可能,而中冈1938年9月还得过一枚瑞宝勋章,如果他4月在孙家口就阵亡了,不会给他死后授勋两次的。从以上事实判断,中冈并未死在孙家口战斗中。

如此,孙家口战斗中打死的是谁呢?

这个我没有充分的考证,没法说得出来,不过,看到这个帖子是在晚上吃饭的时候,我随后给认识的一个老鬼子叫重信的打了个电话,问他是否知道中冈这个人,他是工兵出身,也许知道这个工兵方面有影响的中将。

重信先生说不太清楚,也不晓得这个人是否死在中国,不过,中冈弥高的名字是听说过的,这个人属于比侵华日军将领都要老的人物,侵华的将领大多是大正,昭和初年的士官学校毕业生,而中冈好像是明治年代的,如果1940年给他授勋,应该是退休了。

关于孙家口战斗,重信先生认为中国军队也许并非故意谎报战果,他认为被打死的应该是从日本去访问中国占领区的军官,当然也可能是日本官员或者记者或者作家,之所以被误认为是中冈弥高,大概因为他带着中冈的名片。中国军队缴获了中冈的名片,就误以为他是中冈本人了。为什么别人带中冈的名片呢?当时日本军队等级观念很强,中冈的学生很多,带着他的名片和通行证效果差不多,而且便于联络感情。他说日本当时经常有访问团到中国来,八路军就曾经专打这种参观团,访问团,狠狠地搞过几次,战绩很好。后来日军对华北驻军明确分配地段,参观团在哪里出事,当地的驻军主官要负责任。我从他的说法判断,日军在孙家口战斗后近乎疯狂的搜寻和报复,和这种对国内访问团分段负责的制度有关。

从战后中国方面的表现看,这或许是一种比较大的可能。因为中方对这次战绩的宣传颇为一般,如果真的击毙日军一个中将,国民党政府方面因为很看重这种战绩的影响,必然大肆宣扬(日本名将赤鹿里就在中国方面战报里面死了好几回,而山东所在苏鲁战区整个抗战没有击毙过中将级日本军官)。根据文章判断,我想曹志明部当时可能缺乏熟悉日军情况的敌工人员,因此只是看到名片后凭直觉判断,认为打死了一个中将,这样的战绩报到战区,最初可能反响很好,但是看到“证据”以后,国民党正规军中肯定有明白人,就知道这个战绩不够可靠,因此并未加以特别的宣传,否则被中外看到凭一张名片就认定击毙一个中将,会成为国际玩笑的。不过,这种鼓舞士气的事情,也无须去纠正它,结果就是曹志明这样的“敌后英雄”深感不平,而整个战斗也湮没在零星的记载里面了。

不过,这只是一个推测,这个问题要真正找到中冈弥高死亡的时间,地点,才可以百分之百的作出定论吧。

[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