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近现代史一些问题之反思 -- 席琳

共:💬7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试着和您商榷一下,随手打的,请指教!

1) 根据政治需要随意取舍,抹杀某集团或某个人在历史上的功勋。……这不仅仅是在大陆,也不仅仅是现代,而是国人对于历史研究的通病。

[/COLOR]历史研究虽应秉笔直书,但是由于论者个人的感情,事实上很难真正公正客观。这点无论古今、无论中外大抵都是这样。

实例一:孙中山和陈炯明孰是孰非的问题,……陈炯明只是和孙中山有政见之争,而且也没有炮轰之事(即便有,也是孙中山的炮-中山先生在同盟会和辛亥老人中是有名的“孙大炮”,意思是他说的多,做的少)。结果陈炯明却成了国共两党为孙中山立圣的祭奠品。

[COLOR=red]孙陈之争我没有研究,如果您也没有深入研究,那么您的结论下得有点匆忙。

另外,孙大炮这个外号的来源和涵义,我了解的您所说的有些不一样。

实例二:在以前中学和大学所学的的历史教科书中,抗战只提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老人家的论持久战。再就是地道战,地雷战和小兵张嘎,鸡毛信和小英雄雨来之类的什么儿童团。提到国民党的部分,我们只知道有九一八事变,有福建事变,有皖南事变,有西安事变,有蒋介石的攘外安内政策。八十年代我和友人游南岳衡山时,参观国民党抗日战争烈士陵园,方知国民党军队衡阳抗战的英勇,当时的震动很大。……

[/COLOR]余生也晚,七十年代生人。初中在八十年代,高中在九十年代。我的初中历史书里没有讲小兵张嘎,鸡毛信和小英雄雨来。相反除了现今大家熟知的四大会战外,还提到了长城抗战、南昌保卫战和中国远征军以及几次长沙会战。

实例三:抗战胜利后的芷江受降,本是民族盛事,当时中国军方负责接待日本军方代表的两位陈少校(其实是一为少将,一为大校,因外事需要,均降格使用),……

[COLOR=red]国军没有大校军衔,您就算是拷贝,也应教正其错误。

今天的高中历史教科书里既有密苏里号受降的照片,也有南京何应钦接受冈村宁次投降的照片。

关于中学历史教科书顺便多说几句,好象哪个帖子里有位弟兄对教材中1949年以来绝口不提港台的发展很不爽。关于这个问题,听前东北师大的马世力(现在已经到南开了,据说是受博导头衔引诱)解释过:如果单独开辟一章讲港台,那么大陆其他省怎么办?要不要单独开西藏篇、新疆篇、上海篇、深圳篇?权衡结果,暂时不列。

2) 承秉中国历史成王败寇的恶习和文革遗风,蓄意拔高领袖或某个人的作用,制造或夸大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影响确实十分恶劣。

[/COLOR]什么叫文革遗风?不懂。您的例子也没有说明哪里在“制造或夸大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

实例一:文革期间曾因林彪任党内的副主席而大肆宣扬平型关战役,但在913林彪摔死后,十大元帅就成了九大元帅,就没有人再提林彪(现在似乎又热闹起来,是好事,不是坏事)。相反,众多的回忆录里便有了自己勇于同林彪、四人帮和高岗作斗争的记录。如最近坊间流传甚广的某中将的回忆录,就说高岗这人讲话如何如何的水平低,人品是如何如何的差,以及如何压制别人和挟私报复等。高岗水平低人品差大概也是实情,但为什么不在当初高岗林彪当权时说,为什么不在高岗林彪活着时说。高岗林彪早已遗臭万年, 铁板钉钉,而且死无对证,再说人不好

――――――1、平型关大捷中共从1937年一直说到现在

2、《莫文骅回忆录》流传也不广。您看过吗?书里面说高岗念讲稿念了白字。您怎么就知道老莫在高岗活着的时候没有说?正兵团级的干部一句话就变成了副兵团级,上将变中将呢!书里说罗荣桓专门把莫叫到北京安慰,林也特意找莫谈话。这像没有牢骚的人吗?

3、人死了就不能说了吗?中国有句话叫盖棺定论。况且老莫也没污蔑高岗呀。

实例二:中共党史上,刘少奇冤,彭德怀冤,很多人都冤,但最冤莫过于一直从事地下工作的“麻子”潘汉年

[COLOR=red]小开什么时候成麻子了?

潘汉年案就当时来说非常复杂,就是李克农也不敢拍胸脯担保小开没事,何况其他人?这种事情要放到当时的具体历史环境下去分析。

实例三:红军总政委张国焘的老搭档陈昌浩和西路军四万将士的冤魂,成为红军历史上的最大疑案,长期以来成为中共党史上的研究禁忌,西路军的幸存者,终毛泽东一世,唯唯诺诺,不敢声言。还有抗日战争时期,威震倭胆的八路军115师的代理师长陈光,

[/COLOR]西路军一般认为是21800人,不知您的四万人说来源哪里?

陈昌浩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其定位应该是酷吏来俊臣般的角色。想想白雀园那些冤魂,陈昌浩死有余辜。唯一可叹的是那两万虎狼之师就这样断送,痛!

至于陈光,您了解他的具体情况吗?从他抗战胜利后的表现来看,他最终的结局使人浩叹,但也是咎由自取。

实例四:百色起义为突出宣传邓小平,有好事者仿毛主席遵义会议事。

[COLOR=red]这个我不了解,无法置评。

3) 对历史事件移花接木和张冠李戴,并以当事人的身份虚构和杜撰历史。大者如井冈山会师,小者如川西恶霸地主刘文彩的水牢。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文革期间,朱德、毛泽东的井冈山会师变成了林副主席和毛主席的握手,朱德的扁担变成了林彪的扁担。

[/COLOR]中国史学界公认,文革期间历史学(如果把考古学排除)研究除了产生一堆垃圾以外,什么都没有。

把文革中产生的东西当例证,只能说明您不了解历史研究。

4) 政治对于学术研究的干涉,这一点实在是有中国特色。历史的事件自有历史的记录,历史人物的定位自应当由历史学家去认定,但事实却差之甚远。邱瞒囤的耗子药咱就不要说了

[COLOR=red]是邱满囤吗?他已经成历史人物了?还有那个李谷一和韦惟的官司,也都上历史了?

靠!上历史怎么容易,明儿咱也卖老鼠药去!

实例三:前一阵看到网上讨论前国家领导人,也是当年的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典型,年轻的时候是否曾参加过日伪组织的官司败诉,也可以看到政治干预司法,和司法干预学术的影子。

[/COLOR]这个官司没听说过,不过陈永贵参加过日伪组织似乎是真的。

一般来说,历史研究想要摆脱情感的困扰,唯一的办法是时间。我们不是常说500年后论英雄吗?试想今天的山东人说起黄帝,会不会咬牙切齿地说:这老小子杀了我爷爷的N次方爷爷蚩尤,我跟他没完!我是凤凰后代,不是炎黄子孙。所以给当代人物进行历史定位的一般是后世的历史学家,而不是当代的历史学者。今天无论是政治干预或者是司法干预,对后世的历史学家来说,不会有任何意义。

5) 不过,也不是没有异数。大凡拍马,拍者有心,被拍者乐意,并心领神受,以至于投桃报李。如井冈山的扁担之于林彪,从未见拍者或被拍者向读者、或被蒙蔽者致歉。

[COLOR=red]这和历史研究有什么关系?下面两个例子不过是亲历者澄清事实而已。斯诺会刻意去拍杜修经(文中误为杜休经)的马屁?李昌和杜修经一样,纠正别人的错误回忆而已。

笔者相信,随着原始文献的不断公开和史学界的拨乱反正,历史事件是非的曲直和历史人物人品的高下,以及诸如此类的许多命题,迟早会回复其本来的面目。

[COLOR=red][/COLOR]看来今天的中国史学界又重新回到了1978年以前的状态。呵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