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骑车游中原之新乡焦作篇 -- 三言两拍

共:💬25 🌺5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八)

今天我们与慈祥可亲的表嫂告别,与热情好客的表侄侄女告别,离开焦作返回郑州。

昨天李勇曾经建议,今天再到青天河景区游玩,他还可以通过朋友,象云台山一样搞贵宾票,这个提议很有诱惑力,但考虑再三我还是谢绝了。已经出来8天了,身心颇觉疲惫,我觉得自己每次出行,就像当年的志愿军一样,只能进行一礼拜攻势,身体劳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劳累,以至于出现审美疲劳,或者叫风景厌食症,再漂亮的景色也打了折扣,这虽然令人遗憾,也是无奈之举。

清晨,我们出发,沿着塔南大道一路南下,经过新城区,然后进入武陟县境内。一提起武陟,很多人就会想起武陟油茶,武陟油茶确实好喝,我一度很喜欢,它既是饭,又是茶,当早餐最合适,既有营养口感又好,我是喝得有滋有味,但后来喝久了,出现了口味疲劳,于是很长时间没有再喝,现在经过武陟,又让我想起了油茶的那股醇香,这次回去就再买几袋喝喝。

出武陟县城不远,有个嘉应观,我们拐进去参观。看后方知,这并不是一个普通道观,我们知道,雍正皇帝很重视治理黄河,嘉应观就是雍正为祭祀河神,封赏历代治河功臣而修建的一座集宫、庙、衙三位一体的黄淮诸河的龙王庙,建筑风格形似故宫。殿内供奉有10位历代治河功臣,我只知道其中两个,一个是元代的贾鲁,因为郑州有条贾鲁河,就是为纪念贾鲁而取的名,再一个就是林则徐,他肯定是后加进去的,因为林则徐是道光年间的河道总督。嘉应观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座记述治黄史的庙观,也是河南省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清代建筑群,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江泽民来此参观,还专门为嘉应观题写观名,管理者把江的题词竖到门口,以示炫耀。

离开嘉应观,我们沿着黄河故堤开始寻找黄河浮桥。故堤是黄河过去的大堤,因为黄河河床在历史上多次变迁,大堤也多次变化,现在离黄河河床已经很远了,河堤内有村庄、公路,河堤实际上也成了一条公路,我们就在河堤上骑行。郑州共有四座黄河大桥,最早的一座是京广铁路大桥,是100年前修建的,后经改造也可作公路桥用,但因阻碍黄河排洪,已经于1987年拆除;第二座还是京广铁路桥,在第一座桥下游500米处;第三座是107国道公路桥,就是我们来时经过的那座桥,建成于1986年;第四座是京珠高速公路大桥,全长近10公里,在郑州最东边。第一座桥拆除以后,又在附近搭了一座浮桥,这是焦作亲友提供的信息,但浮桥的具体位置谁也说不清,这就让我们费大劲了,只好一路走一路问,东拐西弯的,在地图上看不到10公里的路,却花了一两个小时,直到找到浮桥,心里才象一块石头落了地。这座桥说是浮桥,其实是一座半永久性的固定桥,北岸还专门修了公路通往浮桥,桥头还设有收费站,不过,这座桥在洪水季节恐怕不能使用。我询问收费员这座桥的具体位置,他告诉我这一片属于郭庵,我查了一下地图,原来在京广铁路桥的东边4公里处,地图上标的黄河河床相当宽,而这座桥只有600米长。让我又想起了放翁的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过了浮桥,进入郑州地界,一路全是林荫道,骑着真舒服,郑州北郊的风光还是不错的,沿着郑邙公路进入市区,沿途经过好几个名胜景点,以后有时间的话我要到郑州郊县专门游览一次,把这些景点一网打尽。

到达终点时,我看了一下码表,今天跑了96公里。

第二天,我和二姐返回平顶山,行程148公里。

小结:这次出行十天,全程跑了大约730公里。这次新焦之行和上次小浪底之行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骑游历程。小浪底之行,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基本上都在骑车,而且多在山区,很苦,但体力上收获很大;这次出行,每天只骑行几十公里,其他时间都是玩,参观游览风景名胜,有两天甚至没骑车,很轻松,也很愉悦。

呕血之作《千里走三骑》到此全部结束。为写这篇游记耗费的精力并不亚于这次骑车出行。乌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